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路径探析

2023-02-07 08:08吴婧婧李云霞朱青萍
关键词:池州市老龄老龄化

陈 芳, 吴婧婧, 李云霞, 朱青萍

(1.池州开放大学,安徽 池州 247000;2.池州老年大学,安徽 池州 247000)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各个国家在养老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期更好地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第二届老龄大会,积极老龄化被提出作为应对世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新理念。我国在应对老龄化的实践中,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些政策文件中都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可见我国在基本理念上与国际上的积极老龄化理念是一致的。

积极老龄化以健康、参与、保障为老年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以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为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提供各类社会保障路径的教育理念[1]。对于老年人自身及其家人来说,此理念认为老年人以积极乐观心态,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继续学习,保持健康身心参与社会活动,努力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也明确提出要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而老年教育作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一大环节,开展老年教育尤其是社区老年教育十分迫切,那么,如何用积极老龄化理论促进社区老年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1 池州市老龄化与老年教育现状

1.1 池州市老年人口现状

根据池州市统计局数据,截止2022年底,池州市常住人口132.8万,比2021年末减少0.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32.0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4.09%;65岁及以上人口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8.22%。与2021年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1.29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据此标准,池州市目前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另外,截止2022年10月底,在众多的老年人群体中,独居老人3 530人,留守老人1 065人,失能老人158人。

1.2 池州市老年学习机构现状

根据池州老年大学调研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老年大学(学校)555所,其中市直2所、贵池区150所、东至县248所、石台县50所、青阳县71所、九华山2所,较上年增加83所。在校学员4.59万,较上年度增加3.94万人,参学20.56万人次。虽然老年大学的学校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但学校的数量、规模、基础设施等条件仍跟不上深度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从课程设置来看,各级老年大学的课程以文艺类学习为主。2022年增设了通识课,如积极老龄观、老龄金融、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实务等课程,比起以往的课程设置在关注老年人身心提升及社会参与方面有明显的进步,但课程设置的频度仍然偏低,覆盖面不足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特别对于独居、失独以及失能的老年人,课程的覆盖关系到他们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和质量。

1.3 池州市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深度老龄化的城市,我市老年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社区养老观念的缺失。长期以来,老年生活以居家养老方式为主,老年人自身及社会成员对老年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张艳丽等学者对425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可以促进老化态度的积极性[2],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社会上主流机构和社会媒体也没有积极宣传“老有所为”的途径以及如何做到“老有所为”。二是课程设置单一。全市基层老年学校因设施不全、师资匮乏和经费不足等因素影响,多数学校挂牌未开课,已开课程设置单一,大多以短期为主。从当前设置的课程来看,老年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文艺休闲类的课程,缺少与营养知识、信息技术及法律知识等相关的课程。调研发现我国城镇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知晓率偏低,营养行为欠规范[3],农村老年人对营养知识知晓率更低,仅为3.7%[4]。而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不健康的饮食行为[5]。老年人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滞后于年轻人[6],导致老年人与年轻人以及社会之间的数字鸿沟存在并日趋严重,而巨大的鸿沟会将影响老年人无法平等享受数字化社会在信息获取、社会交往、医疗等方面的便利[7]。很多老年人法治观念不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研究发现只有13.6%的男性老人了解老年法,女性老人知晓率更低,仅为12.1%[8]。三是教育渠道有限。我市老年教育的网络体系主要依托老年大学,城市中的高校及相应社会组织在老年教育方面尚未积极发挥辅助支撑作用。从办学保障层面来看,全市老年大学虽已建起1 3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涵盖20个专业,但教师因素质参差不齐,工资待遇不高,没有管理标准,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教育需求。另外,一些地方部门重视不多,部门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协调,难以形成推动老年教育工作合力,营造老年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

2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实施策略

2.1 积极宣传积极老龄观理念,提升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意识

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老年人寻求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内在需求[9]。一是充分利用社区宣传阵地。要积极利用社区宣传栏、社区电子屏、社区文化墙等重要的媒介,宣传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老年人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人们对积极老龄观的认识,尤其是老年人自身对以往老龄观的转变。二是发挥“互联网+”优势。鼓励社区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城市网格化管理等新型的“互联网+”优势,加大对积极老龄观的宣传和解读,让更多的年轻人知晓积极老龄化这一理念,推动更多的年轻人去关注老年教育,支持社区老年教育。三是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挖掘和培养一批老年志愿者队伍,通过组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社区事务管理、社区教育教学的过程来传播积极老龄化的思想观念,通过言行去感染和引导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和关注社区老年教育。比如,成立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对社区老年人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让老年人去帮助老年人。

2.2 加强教育资源供给,强化对老年人的赋权增能

一是加强身心健康知识教育。身心健康的老年人更容易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所以,社区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疾病预防知识教育、营养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社区老年教育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借助互联网+平台定期推送健康知识,举办健康大讲堂普及健康小技能,组织志愿者入户宣传健康常识等形式提升老年人预防疾病能力和意识。二是加强数字融入技术教育。社区老年教育要帮助老年人打破数字壁垒,快速地与信息接轨。首先,创造老年人专属的应用环境。社区老年教育要充分利用池州市社区教育学院远程教育的优势,创造老年人专属的应用环境,增强老年人的数字接入能力,比如,创设老年人论坛、老年人网站,让老年人熟悉数字环境。其次,加强对数字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培训,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与社会产生距离,也影响自身受教育的效果。再次,完善老年人使用数字技术的激励措施。让主动使用数字技术代替被动使用,在推广、引导过程中适当的使用激励措施有利于老年人形成自觉,比如,可以设置积分制,浏览或者学习一条信息记着学习积分,积分可以兑换课程奖励。三是加强政策法律知识教育。老年人了解相应的政策法律知识有利于争取更多的权益保障,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适当的增设此类课程。

2.3 吸引多方参与,拓宽社区老年教育的办学路径

一是加强与院校的合作。要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充分的挖掘并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同时,鼓励高校的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走进社区,与社区老年人接触、交流。二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社区养老机构或社会专业组织进行合作,使养老和教育有机融合,让老年人在接受养老机构服务的同时兼顾老年教育,有利于老年人对老年机构或企业产生归属感、幸福感,实现互利共赢。三是加强与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加强与技能培训机构的合作,对有意愿继续工作的老年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具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同时,在培训中积极发掘有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老年人承担相应的培训教学任务,让老年人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对于农村地区,社区老年教育以提升老年人口的职业技能为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村老年人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到农村的发展中去,更好地实现“老有所为”。

3 结束语

以积极老龄化理论为基础的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探索,对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缓解老年化社会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老年群体要求的社区老年教育,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

猜你喜欢
池州市老龄老龄化
不要坐享其成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