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花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2022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22年末安徽省有60岁以上人口1 21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9.8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968万人,占总人口的15.80%[1]。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安徽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超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它能够缓解社会老龄化压力、减轻财政负担、促进社会结构化转型、提升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人力资源大省和深度老龄化的安徽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值得研究和探讨。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劳动力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使得曾经人口红利的促进效益开始变弱,对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逐步显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根据安徽省的人口年龄结构推算,随着1962年至1964年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力资源陆续达到退休年龄,劳动力人口增加比重将呈现下降趋势,《2022年安徽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指出,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全省出生人口43.8万人,死亡人口49.5万人,自然增长率-0.93‰[1]。这样的高龄化、少子化现象必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养老社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医疗资源不足的、社会创新能力下降等问题。
如何应对深度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已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老龄化问题不仅要解决好传统的“老有所养”问题,还要考虑“老有所学”“老有所用”的问题,特别是70岁以下的低龄老人,他们大多身体素质较好、工作经验丰富,很多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技能。作为“银发族”,他们在不少行业中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比如会计、医疗等行业就有越老越吃香的说法,他们将会是就业市场的有力补充。因此,合理开发和有效使用老年人力资源,是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2]。
通过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让老年人获得再就业机会,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不仅可以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还可以补贴子女,帮助子女实现从农村到城市、并在城市安家落户的代际传递,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老年人通过再就业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增加日常消费支出、购买更优质、更有效的养老服务和相关产品,刺激银发经济市场,从而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根据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3],人生70古来稀已成为历史。70岁以下的大部分低龄老年人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旺盛,他们虽然不能像年轻人一样能够承受超强度的工作,但毫无疑问能够承担部分劳动强度相对较小的工作;甚至有些老年人,尤其是曾经的业内专家、管理骨干、技术能手,还能从事一些年轻人一时难以代替的工作,这也正是老年人个人价值的体现。据前程无忧《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年人退休后有较强的再就业意愿,他们希望再就业延续和创造自身的价值。
另一方面,不少刚退休的老年人会出现所谓退休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失落感、无力感、自卑感和无用感上升,平时闷闷不乐、沉默寡言等。如果让他们继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就能够有效缓解乃至消除上述现象,提高退休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足感。
一是传统思想作祟,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就应该享受生活、颐养天年,如果再出去工作就可能被认为儿女不孝。二是对老年人的能力认识不足,低估老年人的学习能力和再就业能力。三是认为冲击年轻人就业,当前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较大,老年人再就业会抢夺年轻人的就业机会,这一观点单纯放大了两个群体在就业领域的竞争关系而忽略了其互补关系。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初步形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老年教育网络,全省共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5 407个,经常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口占比18.97%。全省共有各级老年体协372个,建立老年人基层体育组织的乡镇(街道)占比92.5%,基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95.8%,老年体育人口占比15.1%[4]。
安徽省老年大学和老年开放大学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置了公共课程、特色课程和个性化课程,公共课程包括保健类、安全常识类、孙辈教养类;特色课程包括剪纸、防诈骗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花鼓灯、黄梅戏等;个性化课程有音乐舞蹈、文学戏曲、艺术生活、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农业农村、安徽文化、智能手机使用、智慧生活等等。这些课程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需求,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但现有的培训内容中考虑老年人参与社会建设需要的培训内容较少,缺少帮助老年人获取信息、进行网络操作、以及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内容。
现有的老年人教育主要依托安徽省老年大学和老年开放大学,渠道相对比较单一,缺少与老年人再就业需求相对应的专门学习教育平台,需要考虑引入更多社会机构参与老年人力资源教育,提升老年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再就业能力。
2022年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标志着老年人才信息库和老年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平台开始启动,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渠道。但目前该平台主要提供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区为主,几乎没有涉及安徽省的就业信息。另外据调查,安徽省目前没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力资源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省内的相关招聘网站招聘老年人力资源的企业和相关招聘信息也非常有限,老年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一是老年人对就业信息特别是网络上就业信息缺少辨别能力,容易上当受骗,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一些企业利用部分老年人缺少法律意识,不与老年就业者签订合同或者签订的合同不合理,使老年劳动者权益受损。三是缺少关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再就业的具体政策,虽然安徽省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中都提到了要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比如《安徽省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了“发挥老年人才作用”,但具体如何发挥,特别是如何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再就业方面的方案和举措较少[5]。以上各方面都表明,安徽省老年人力资源再就业保障制度体系尚待建立健全。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要“践行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通过宣传,让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社会建立“老有所为”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建立积极的“老龄观”;要通过宣传引导人们认识到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老年岁月依然是有欢乐、有进步、有作为的人生重要阶段,老年人力资源更是家庭、社会和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教育子女尊重父母再就业的愿望,并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余热、服务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老年人素质的提升不仅有利于他们健康安详的晚年生活,而且可以减少代际间的矛盾、营造和谐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发展。要构建终身学习体制,通过“老有所学”提升老年人整体素质。
(1)丰富老年教育培训课程资源。目前,老年大学的课程主要以满足“老有所乐”的“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养生保健、旅游摄影”等课程为主,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优化课程。一方面引入更多便于老年人融入社会、获取信息、进行网络操作的相关新技能、新技术培训,如网上购物、智能手机使用、微信和QQ使用等,使教育培训内容不仅覆盖老年人身心健康、人格修养等方面,也能方便老年人与社会接轨,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增加适合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课程,比如农业技能、老年护理、老年医学、老年营养与保健、家政服务、视频制作、直播、就业和创业指导、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让老年人可以结合自身生活和再就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为再就业提质赋能[6]。
(2)创新老年人教育培训方式。在老年大学课堂教育的基础上,让老年人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地,利用安徽独特的文化和地域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递家风教风学风,同时通过线上课程资源库或线上专题课程打造智慧学习场景,让老年人获得随时随地学习的良好体验。
(3)拓展老年人教育培训渠道。除了依托现有的老年大学以外,可以鼓励职业院校和其他社会机构参与,为老年人提供能够更多对接职业需求的培训内容,提升老年择业能力。
(4)建立老年人教育培训导师帮扶制度。针对有再就业培训需求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持续的智力和技能帮扶,并建立团队学习机制,为再就业保驾护航。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层次内涵是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释放和激发老年人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施展自身知识、技能和热情的舞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搭建和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平台,对于高知识高技能的老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返聘、银龄行动、创业、智库等方式提供就业服务,对于低知识低技能的老龄人力资源 可以通过志愿者、以老养老、老龄就业网站或机构等方式提供就业服务,同时政府、就业服务机构或者老年大学可以指导老龄人创业,为有创业意愿的他们提供知识、政策、技术等支持。
(1)通过返聘为老龄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鼓励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返聘退休员工,利用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操的技术水平以及实用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为企业继续创造价值。
(2)通过“银龄行动”为老龄群体提供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银龄行动”最早开始于2003年7月,开始之初主要是为了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组织以东部地区为主的老年知识分子以多种形式向西部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提供智力援助活动。现阶段“银龄行动”已经是“老有所为”的代名词。“银龄行动”的志愿服务涉及环境保护、卫生绿化、治安维稳、社区共建、为老服务以及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2017年安徽省老龄协会已经将“银龄行动”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组织老龄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扶贫和乡村振兴,为贫困地区群众开展农技培训、卫生科普报告、法律知识讲座相关活动,利用老龄智力资源帮助乡村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现阶段需要大力宣传“银龄行动”,让越来越多的老龄人成为其中一员,参与公益性活动,用他们的智慧、能力和实际行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也让他们在为别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肯定自己的价值、满足自身的需求。
(3)发挥社区在老年人力资源就业中的作用。一方面,建立“时间银行”“以老养老”机制。鼓励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或者与高龄独居老人结伴提供社区养老服务,将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为未来自己进入高龄时获取服务储存、积累时间,或者通过助老服务获得部分报酬、补贴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为低龄老年人提供就业机会,也能够不断探讨社区互助式的养老模式,帮助解决社区、居家养老问题。另一方面,社区搭建就业平台,做老年人力资源和企业的桥梁,为满足条件的老年人力资源匹配合适的企业和岗位。
(4)为有创业想法的老年人力资源提供指导和帮助。老年人力资源也有创业的权利和自由,有的是为了实现年轻时的创业梦,有的是为了打发时间,有的是为了提高收入。政府和社区可以为有创业想法具备创业条件的老年人提供帮助,为他们解读政策、提供创业选择以及相关创业培训和指导等。
(5)完善老年人信息库,构建老年人力资源智库。依托中国老年人才网或者借助安徽省人才服务中心或者社区等相关机构,收集和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就业信息,构建老年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为有意愿有能力的老年人力资源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等服务。
通过减税或提供劳动补贴的方式鼓励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雇佣老年人力资源;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依法保障老年人在再就业过程中的经济安全、合法收入、健康权益和人生安全,防止违法违规伤害老年人的事件发生;引导企业规范使用老年人力资源,认识到老年人力资源和普通人力资源的区别,在工作时间、工作要求、工作强度上最好体现差别,规避老年人体力上的弱势,发挥他们经验丰富、吃苦耐劳和传帮带的优势。
在深度老龄化趋势下,安徽省老年人力资源生活福利需求与国民经济负担的矛盾日益凸显。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是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之一。安徽省需要在遵循老年人力资源就业意愿和满足老年人自身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引导、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就业平台搭建和就业保障体系完善等多方面逐步完善,增加老年群体的选择权利,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