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晓渊
福建素有山海画廊、人间福地的美誉,地名中承载的闽都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海丝文化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福建省民政厅积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讲好福建地名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福地有福”地名文化品牌,助力“福”文化标识体系建设、文旅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深度挖掘福地文化,融入“福”文化体系。福建是全国唯一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现拥有带“福”字地名的市4个、乡镇3个、村居170个。2022年,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方志办、省文旅厅、省广播影视集团策划举办“有福的地方是我家”—福建地名文化展播活动,主动融入“福”文化体系建设。展播活动以带“福”字的地名为切入点,通过融媒体直播,从“大美福地”、“多彩福地”、“兴旺福地”三个篇章,解读莆田回民双福村、平潭大福村、晋江福全村等20余个带“福”字地名的含义与历史演变,介绍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社会反响热烈。据统计,展播活动全网浏览量超过1000万人次,扩大了福建地名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大力弘扬红色地名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依托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优势,广泛宣传红色地名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让红色地名成为指引八闽儿女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坐标。结合主题教育,举办“八闽红色地名巡礼”展播,通过摄制厦大囊萤楼、漳州振成巷、永定金谷寺、古田会议会址等红色地名短视频,展现红色地名的历史变迁,讴歌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在全省组织评选“十佳红色地名故事”,发掘红色地名中蕴藏的精神力量。发动各地积极参加民政部区划地名司、民政部地名研究所联合开展的“红色地名 礼赞百年”地名“文·图·影”有奖征集活动,选送的《瞿秋白烈士就义地—罗汉岭》、《战鼓逐浪(视频)》分别获评故事类、图影类二等奖。
积极推动地名文化保护,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做好地名文化资料整理。印制出版《莆田市地名志》、《三明市地名录》、《福建省长汀县保护地名录》等,组织编撰《客家地名文化》、《厦门老街新影》等富有地域特色的地名文化资料,传承地名文脉,留住乡愁记忆。二是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尤溪县等5个县被评定为“千年古县”,永泰县嵩口镇等8个镇、闽侯县侯官村等9个村被评定为“千年古镇(古村落)”,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加快发展。三是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价值。泉州市先后在国家地理中文网、海峡网等平台刊载《泉州,一座充满文化自信的城》、《“古街深巷,刺桐韵”阅读泉州地名》等文章,以地名文化诠释海丝古城魅力。四是深化“乡村著名行动”。晋江市建设地名文化公园,开展乡村地名故事寻访活动,制作地名文化纪录片,编撰《晋江地名文化故事》;大田县开设“大田地名之窗”栏目,在宣传地名文化的同时,推介本地优质农副产品、旅游景区等,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用好全媒体融合传播,提升宣传实效。通过报、台、网、端、微、号、屏(栏)“七位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充分利用便民服务窗口、公园广场、社区活动中心、地铁公交、车站、校园等公共场所和重要地段,采取全网直播、实时互动、跨屏联动等方式,多角度推广福建地名文化,让福建地名文化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地名文化展播节目在省内多家新闻媒体以及央视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点赞,为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