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籽粒次生代谢物质分布及其抗氧化活性

2023-02-07 06:48翟小童乔聪聪何财安杨小霁
食品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胚乳酚类胡萝卜素

翟小童,韩 林,乔聪聪,何财安,刘 芳,杨小霁,李 珊,谭 斌,王 敏,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3.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26)

玉米(Zea maysL.)为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营养丰富,是一种较为流行、可被大量使用的全谷物原料[1]。玉米等全谷物原料中除基本营养素及膳食纤维外,还富含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质。玉米中大多数的生物活性物质存在于玉米皮和胚芽中,这两个部位贡献了玉米总酚含量的87%左右,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可能通过单个组分或相互结合或协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各种营养健康作用[2-4]。

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是玉米籽粒中的重要次生代谢物质,其参与玉米生长代谢过程,协助抵抗来自外部环境的侵害,同时赋予玉米籽粒颜色以及不同的风味[5]。这些物质被人体摄入吸收后依然具有营养健康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有益于人类正常代谢的维护以及营养健康[6]。类胡萝卜素是黄玉米籽粒中十分重要的营养素和呈色物质,以异戊烯焦磷酸为前体,经异戊二烯焦磷酸异构酶等的催化,经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产生[7],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VA,主要包括叶黄素、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大量研究证明,不能由人体自身合成、只能通过食物或膳食补充剂获得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在保护视力、免疫力调节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8-9]。黄酮类化合物和阿魏酸是玉米酚类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玉米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阿魏酸多以结合态形式(可达90%以上)存在,它们与总抗氧化活性直接相关[3]。

此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玉米基本营养组分、常见生物活性成分的组成以及不同加工方式对其含量及性质的影响[10-12],基于玉米分层剥皮、脱胚工艺及配套装备的研发,采用半湿法分层破胚剥皮加工工艺,可实现对玉米籽粒皮层、胚芽、胚乳等不同部位分离提纯、对营养物质初步富集的目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应用可为进一步完善玉米营养物质组成、构建其代谢轮廓提供支撑[13]。本研究选用郑单958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层剥皮碾磨技术,由外到内收集4 个组分,以玉米类胡萝卜素等特征成分及酚酸等次生代谢物质为指标,完善玉米活性成分的分布轮廓,明确其与玉米籽粒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关系与贡献,为营养健康玉米食品的创制以及玉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玉米粒(郑单958) 北京斯恩赛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β-胡萝卜素标准品 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标准品 美国ChromaDex公司;甲醇、甲基叔丁基醚(methyltert-butylether,MTBE)、N-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N-甲基三氟乙酰胺(N-methyl-N-(trimethylsilyl) trifluoroacetamide,MTBSTFA)(均为色谱级) 美国TEDIA公司;总抗氧化能力试剂盒 江苏省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乙醇、碳酸氢钠等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PYG40玉米剥皮机 陕西汉中三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TGL-16M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 湖南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SB-1200DT超声波清洗机 浙江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MD200-2氮吹仪 上海沪析实业有限公司;Milli-Q Advantage超纯水系统 美国Millipore公司;Alliance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Waters公司;1290超高效液相色谱仪、Q TOF 6545质谱系统 美国Agilent公司。

1.3 方法

1.3.1 样品制备

将实验用玉米全籽粒于室温条件下加水预润15 min(着水率0.035%),入剥皮机采用循环往复的进料方式逐层破胚剥皮,获得玉米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4 个部分,为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用于本部分实验的胚芽与胚乳辅以手工剥离收集。获得的4 个不同部位的玉米样品及玉米全籽粒样品经粉碎机粉碎、过20 目筛,于-20 ℃保存备用。

1.3.2 基本组分测定

分别采用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4]、GB 5009.9—2016《食品中淀粉的测定》[15]、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6]、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17]、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测定》[18]、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19]中的方法测定各部分玉米样品的水分、总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及粗纤维含量。

1.3.3 玉米特征性成分的提取与测定

参考Ndolo等[20]的方法对样品中类胡萝卜素进行提取并测定其组成。

1.3.3.1 类胡萝卜素的提取

分别取玉米全籽粒、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样品各500 mg与5 mL水饱和正丁醇混合,旋涡振荡混匀后密封置于通风橱中振荡提取15 min,于室温下暗处静置60 min,重复上述振荡-静置提取操作2 次。于室温下4000 r/min离心5 min,合并上清液,旋蒸干燥。用甲醇定容至50 mL,进行抽滤,随后将获得的样品避光保存备用。

1.3.3.2 类胡萝卜素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将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和β-隐黄质标准品与甲醇混合制备成质量浓度为2.5 μg/mL的标准品母液,等体积配制成混合标准样品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组分标准样品和混合标准样品溶液,依据各单组分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混合标准样品中各组分。使用甲醇将配制好的混合标准样品分别稀释为原质量浓度的4/5、3/5、2/5、1/5和1/10,制作标准曲线,以标准样品的相对峰面积(y)对应标准品的质量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依据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1.3.3.3 总类胡萝卜素的测定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50 nm波长处测定1.3.3.1节中提取得到样品的吸光度,以β-胡萝卜素作为参考,依据标准曲线计算总类胡萝卜素含量。

1.3.3.4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类胡萝卜素的组成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1.3.3.1节中提取得到样品中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及β-隐黄质的含量。色谱条件为:YMC Carotenoid S-3色谱柱(4.6 mm×100 mm,3 μm);柱温35 ℃;进样量20 μL;流动相:A为甲醇∶MTBE∶超纯水=81∶15∶4(V/V),B为MTBE∶甲醇=90∶10(V/V);流速1 mL/min;梯度洗脱程序:0~9 min,100%~75% A、0%~25% B;10~12 min,0% A、100% B;12~13 m i n,0%~100% A、100%~0% B;13~15 min,100% A、0% B;采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450 nm。

1.3.4 酚类物质的提取与测定

1.3.4.1 游离酚及结合酚的提取

参考梁润平等[21]的方法并稍作改动。分别取玉米全籽粒、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样品各1 g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甲醇,旋涡振荡1 min,功率100 W下超声处理1 h。10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有机相,重复提取操作2 次,合并3 次有机相。40 ℃旋蒸干燥,加入2 mL色谱纯甲醇复溶,抽滤后得到游离酚提取物,置于-20 ℃避光贮存备用。

向游离酚提取后的沉淀物中加入20 mL 2 mol/L NaOH溶液,室温避光下振荡消化1 h,用6 mol/L盐酸调节体系至pH 2~3,加入等体积的正己烷脱脂,脱脂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重复乙酸乙酯萃取共5 次,合并有机相。从常温逐步升温至45 ℃旋蒸干燥,残余物用甲醇定容至10 mL,得到结合酚提取物,置于-20 ℃避光贮存备用。

1.3.4.2 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的测定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进行测定。制作标准曲线:向10 mL棕色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 μg/mL没食子酸标准品溶液0、0.05、0.10、0.20、0.30、0.40、0.50 mL,加水稀释至6.0 mL,随后分别加入0.5 mL Folin-Ciocalteu试剂、3 mL 75 g/L Na2CO3溶液,混匀加水定容后避光放置60 min。在760 nm波长处对食子酸标准品溶液进行比色测定,确定标准曲线。样品测定:取0.1 mL提取物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按上述步骤进行测定,根据没食子酸标准曲线计算游离酚和结合酚的含量,总酚含量为游离酚含量与结合酚含量之和,结果以每100 g玉米样品中所含没食子酸当量表示(mg/100 g)。

1.3.4.3 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含量的测定

采取NaNO2-Al(NO)3方法测定。制作标准曲线:向10 mL棕色容量瓶中分别加入100 μg/mL儿茶素标准品溶液0、0.5、1.0、1.5、2.0、2.5、3.0 mL,加水稀释至3 mL,依次加入0.15 mL 50 g/L NaNO2溶液反应5 min,加入0.15 mL 100 g/L AlCl3·6H2O溶液混合反应5 min。再向混合液中加入1 mL 1 mol/L NaOH溶液反应15 min,蒸馏水定容至10 mL混匀备用。样品测定:向1 mL酚类物质提取物中加入1.5 mL蒸馏水,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加入NaNO2溶液、AlCl3·6H2O溶液和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蒸馏水定容至10 mL混匀备用。于415 nm波长处对样品及标准品溶液进行比色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为游离黄酮含量与结合黄酮含量之和,结果以每100 g玉米样品中所含儿茶素当量表示(mg/100 g)。

1.3.4.4 单体特征酚的测定

参考柴多等[22]的方法并略作修改。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 μm);柱温35 ℃;进样量5 μL;流动相:A为甲酸∶水=0.1∶100(V/V),B为甲酸∶乙腈=0.1∶100(V/V);流速300 μL/min。梯度洗脱程序:0~2 min,95% A、5% B;2~20 min,95%~55%A、5%~45% B;21~32 min,100% A、0% B。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全扫描模式;离子源干燥气温度350 ℃;干燥气流速10 L/min;雾化气压强40 psi;鞘气温度400 ℃;鞘气流速12 L/min;毛细管裂解电压-3.5 kV;毛细管出口电压135 V;碰撞能量(30±5)eV;扫描范围m/z100~1000。

根据已报道[3,5-6]的玉米中酚类物质含量分别配制梯度浓度标准品溶液,以标准品相对峰面积(y)对标准品质量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依据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1.3.5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测定

1.3.5.1 样品提取液制备

参考包怡红等[9]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分别取玉米全籽粒、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样品各2 g,以甲醇溶液为溶剂、按照固液比1∶20(g/mL)混合,超声处理1 h(500 W,50 ℃)。4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重复上述操作2 次,合并上清液。旋蒸干燥后用体积分数为90%的甲醇溶液定容至50 mL,得到待测样品,置于4 ℃避光贮存备用。

1.3.5.2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参考梁润平等[21]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取1 mL待测样品与3 mL 0.1 mmol/L DPPH自由基甲醇溶液混匀,室温避光反应30 min,于517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3 mL DPPH自由基甲醇溶液作为空白组,1 mL样品溶液与3 mL甲醇溶液混合作为对照组。按下式计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1.3.5.3 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FRAP溶液的制备:将pH 3.80.3 mol/L醋酸盐缓冲液、10 mmol/L TPTZ工作液及20 mmol/L FeCl3溶液按10∶1∶1(V/V)混匀,现用现配。取待测样品50 μL,加入200 μL FRAP工作液,混匀后37 ℃下反应10 min,于593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不加样品的体积分数为90%的甲醇溶液作为对照。按下式计算铁离子还原能力:

1.4 数据处理

采用MassHunter Workstation B.06.00软件对质谱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软件及相关文献报道中各化合物的保留时间、两对离子对及相对比例进行定性;以定量离子对、标准曲线进行定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特征性成分分析

实验获得的玉米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4 个部分得率分别为7.07%、7.21%、10.65%和68.40%。得到的玉米外皮层中水分质量分数(10.65±0.02)%、总淀粉质量分数(13.48±0.91)%、蛋白质质量分数(5.57±0.42)%、脂肪质量分数(5.02±0.28)%、灰分质量分数(0.65±0.06)%、粗纤维质量分数(39.35±1.38)%;内皮层中水分质量分数(12.86±0.12)%、总淀粉质量分数(29.16±1.47)%、蛋白质质量分数(9.17±2.10)%、脂肪质量分数(5.97±0.34)%、灰分质量分数(1.70±0.18)%、粗纤维质量分数(28.90±1.29)%。对照Serna-Saldivar[10]的研究,玉米外皮层部分主要由玉米果皮、交叉细胞、管细胞以及部分种皮构成,内皮层部分主要由玉米种皮、糊粉层及部分外胚乳构成。

依据标准曲线(表1)对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特征性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由表2可知,本实验用玉米全籽粒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37.53 mg/kg,接近国内报道的“京甜5号”(39.68 mg/kg)等鲜食玉米品种[9],略高于国外报道的黄玉米(19.3~26.4 mg/kg)[23]。这可能是因为玉米中还存在其他可导致黄色的未知色素成分,而使用比色法计算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时无法排除这些未知色素的影响[24]。比较来看,总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在胚乳及内皮层中含量高于胚芽,玉米特征性成分在外皮层中的含量最少。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胚乳、内皮层及胚芽中分别为44.36、33.05 mg/kg和18.62 mg/kg,结合3 个部分在玉米籽粒中的占比,胚乳、内皮层和胚芽对整个玉米籽粒总类胡萝卜素的贡献分别约为80.84%、6.35%和5.28%,与文献报道接近[20]。但在相关文献中,胚乳对玉米籽粒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贡献占比更高,可达90%~107%,而玉米皮及胚芽的贡献则分别约为4.3%和1.4%[20]。可能的原因是玉米中的有色特征性组分主要存在于糊粉层和外胚乳,而在分层剥皮得到的分离部位中,糊粉层和部分外胚乳存在于内皮层中,剩余的外胚乳与淀粉质胚乳保存于胚乳部位。由表2可知,玉米籽粒不同部位中β-胡萝卜素含量在内皮层中含量最高,为1.08 mg/kg,胚乳、胚芽次之。

表1 类胡萝卜素的标准曲线Table 1 Standard curves for quantification of carotenoids

表2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特征性成分含量Table 2 Contents of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mg/kg

玉米中的类胡萝卜素多为极性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如图1所示,4 个主要的峰分别为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和β-胡萝卜素。由表2可知,玉米全籽粒中的类胡萝卜素主要以玉米黄质为主(占比约为30.24%),其次为叶黄素和β-隐黄质(占比分别约为14.79%和14.55%),β-胡萝卜素的相对含量略少(约为2.40%),这与此前报道的研究结果一致[20,25]。玉米不同部位中不同种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内皮层中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叶黄素主要富集于胚乳部位。胚乳中玉米黄质和叶黄素含量较高,占比分别为22.02%和14.52%;胚芽中玉米黄质、叶黄素含量较高,β-隐黄质含量次之,分别占比约为29.91%、21.70%和14.93%;内皮层中的玉米黄质、β-隐黄质和叶黄素占比分别约为33.13%、13.07%和11.59%;外皮层中玉米黄质、β-隐黄质和叶黄素的占比则分别为14.75%、8.23%和6.69%。β-胡萝卜素在4 个部分中的类胡萝卜素中占比均不高,在1.92%~4.46%之间。根据洗脱顺序及光谱吸收最大值,图1中一些未被标记的峰可能是叶黄素及玉米黄质的顺式异构体[26]。

图1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分离的特征性成分及标准品混合物液相色谱图Fig.1 Liquid chromatograms of carotenoids separated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and standard mixture

2.2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分析

玉米籽粒是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酚类物质的重要来源[27]。酚类物质通过提供氢离子或电子,可捕获自由基,通过螯合阳离子清除体内自由基。一些种类的酚酸可以结合过渡金属,作为过氧化反应酶抑制剂,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对机体提供保护[28]。如表3所示,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游离酚、结合酚以及总酚含量分别具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全籽粒中总酚含量为248.61 mg/100 g,与相关报道中的结果接近[29],其中游离酚占总酚含量的17.42%。玉米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部位的总酚含量分别为1321.85、1088.75、278.21 mg/100 g和30.08 mg/100 g,说明玉米酚类物质多存在于玉米皮层及糊粉层中,在胚乳中含量很少。玉米中的酚类物质多以结合态存在,游离酚在玉米外皮层、内皮层部位的总酚含量中占比分别为16.66%和20.92%,说明内皮层中含有相对较多的以游离态存在的酚类物质,如游离酚和可溶性共轭酚,后者可能继续被氧化从而为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产生一定贡献[30]。

由表3可知,玉米中的黄酮类物质,多以结合态存在,因其贡献比例高,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与结合黄酮变化趋势一致。玉米外皮层和内皮层中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胚芽、胚乳以及全籽粒(P<0.05)。玉米外皮层和内皮层间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2300 mg/100 g左右,二者的游离黄酮及结合黄酮含量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酚类物质含量Table 3 Contents of phenolic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mg/100 g

酚类物质是具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化合物[31]。酚酸可被分为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和羟基肉桂酸衍生物两大类,其中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包括对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香草酸和没食子酸等,是木质素和可水解单宁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以结合态存在;羟基肉桂酸衍生物主要包括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等,可通过酯键与纤维素、木质素等细胞壁结构相连接[32-33]。依据标准曲线(表4)对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单体酚类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5中所列的17 种酚类物质在玉米各个部位均有检出,其中含量较高的特征酚包括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丁香醛及对羟基肉桂酸,与Prasanthi等[27]的研究结果接近。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在玉米全籽粒、外皮层、内皮层中均约占该部位单体特征酚总量的33%左右,在胚芽和胚乳部分略低,分别占比约25%和28%;丁香醛在各部位的含量均约占该部位单体特征酚总含量的6%~8%。阿魏酸在玉米中含量较为丰富,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玉米皮和糊粉层中,在胚乳中的含量较少[34]。阿魏酸可通过共价键与细胞壁组织中的阿拉伯木聚糖结合,形成结合态阿魏酸。根据Adom等[4]的报道,玉米中游离态、可溶性结合态、结合态阿魏酸的比例分别约为0.6%、7%和93%,这些结合态的阿魏酸一方面可能赋予玉米多糖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另一方面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被释放,以提高加工产品中营养物质的生物可利用率[29,35]。

表4 单体酚类物质的标准曲线Table 4 Standard curves for quant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表5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单体特征酚含量Table 5 Contents of individual phenolic aci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mg/100 g

2.3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如图2所示,玉米外皮层和内皮层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胚芽和胚乳部位(P<0.05),前两者分别约为后两者的4~5 倍。各部位样品在不同指标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相似。由图2可知,内皮层的铁还原能力相对较好,除胚乳部位显著较低外(P<0.05),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

图2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Fig.2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2.4 玉米特征性成分及酚类物质与籽粒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对类胡萝卜素及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玉米籽粒中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如图3A所示,玉米籽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与总酚、游离酚、结合酚、总黄酮、游离黄酮和结合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玉米籽粒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高度相关。由图3B可知,单体特征酚对玉米籽粒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来自于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醛,上述3 个特征酚类物质与玉米籽粒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丁香醛酸和没食子酸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显著正相关(P<0.05),没食子酸和咖啡酸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阿魏酸是除上述提到的组分外,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组分(P<0.01),但其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

图3 玉米籽粒活性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Fig.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orn kernel

3 结论

基于玉米分层剥皮技术,结合靶向代谢组学检测方法,分析了分离得到的玉米外皮层、内皮层、胚芽和胚乳中类胡萝卜素等玉米特征性成分及酚类物质等次生代谢物质的主要组分与含量,并明确了其与抗氧化活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籽粒的糊粉层和外胚乳中,4 个主要组分包括玉米黄质、叶黄素、β-隐黄质及β-胡萝卜素,其中,除叶黄素主要富集于胚乳部位外,其他3 个主要组分多存在于内皮层部位。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游离酚、结合酚以及总酚含量分别具有显著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与结合黄酮变化趋势一致,主要以结合态形式存在于果皮、种皮及糊粉层中。玉米籽粒各部位共检出单体特征酚17 种,其中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等含量较高。各部位样品在不同指标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变化趋势相似,玉米内皮层和外皮层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相对更高。玉米的抗氧化活性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体特征酚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主要来自于香草醛、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醛。综上,玉米内皮层部位,主要由玉米种皮及糊粉层构成,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物质含量、更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为增加玉米加工产品附加价值、提高玉米原料综合利用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胚乳酚类胡萝卜素
高粱种子胚乳完整程度对芽苗建成的影响
认识类胡萝卜素
倒挂金钩中酚类成分的研究
黄荆酚类成分的研究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为什么种子含有丰富的营养?
一株降解β-胡萝卜素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β-胡萝卜素微乳液的体外抗氧化性初探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成与生长特征及氮素调节
五味子浆果酚类成分提取与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