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鲁民
过去一些当权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头上,硬说是人民的意愿。若按这个意思来推理,如今有些人把一些所谓名言警句硬加在不相干的名人头上,明明是他自己瞎编的,却愣说是出自某某名人之口,这算不算是强加“名”意呢?
已去世的名人中,鲁迅被强加的名言警句最多,为啥呢?因为他名头最响,影响力最大,从一般人嘴里说出来的话可能毫无影响,无声无息,从鲁迅嘴里说出的话,那可是一言九鼎,四方震动。其次,梁启超、张爱玲、杨绛、钱锺书、沈从文等,被强加的名言警句也不少。老外里的苏格拉底、罗素、尼采、叔本华、爱因斯坦等,也都多遭强加,在劫难逃。
活着的名人,莫言被强加得最多,不仅是名言警句,甚至于整篇文章都冠以莫言之名的也不少,急得他一再声明,这不是我说的,那不是我说的,到处扑火,手忙脚乱。谁叫你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呢?余秋雨、贾平凹、王蒙、易中天、马云、俞敏洪等名人被强加的名言警句也不少,往往是真假难辨,以讹传讹,四处流传,让这些名人很无奈。因为他们都是大忙人,平时无暇旁顾,总不能屡屡声明,频频打假吧?那既没精力也没必要,还显得很矫情,得了好处还卖乖—毕竟人家都是在往名人脸上贴金,举手不打笑脸人,你总不至于为此去打官司吧?
俗话说无利不早起。可为什么有人却那么大公无私,明明是自己苦思冥想好不容易弄出来的金句,却要无偿奉献给名人,既不图名也不谋利,莫非他闲得慌,傻呀?当然不是,他无非是为了拉大旗做虎皮,或借名人之头衔增加自编名句的说服力,或借名人之口来扩大自编名句的影响。诚如西班牙作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所言:“有时候想出一句妙句,但是从我嘴里说出没有分量,就假装这是莎士比亚说的,大家都觉得这果然是一句妙句,然后广为传播。”
当然,这样做的基础是建立在众人的名人崇拜效应上的。在许多人眼里,名人说的话都是真理,字字珠玑,句句金贵,名人放个屁都是香的,他们匍匐在地上,仰望着名人的一举一动,把名人的一言一语都奉为圭臬,引为经典。因为有了这个庞大的需求旺盛的市场,伪名言的纷纷出笼就没什么好奇怪了。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误传误信了许多伪造的名言警句;一些被强加“名”意的名人也屡被骚扰,不胜其烦。因而,奉劝那些还在源源不断地贡献伪名言的“无名英雄”,歇歇吧,自重一点,这对你好,对名人好,对大家都好!
而我们大伙呢,再遇见名言警句,也先不着急就马上信以为真,佩服得五体投地,四下转发,还是开动脑筋判断一下真假再说。譬如说,鲁迅素来不卖“鸡汤”,张爱玲一向冷漠阴郁,莫言不用网络语言,杨绛语言朴实无华。凡冠其名却与之风格相悖的,便可断定假冒无疑。而且,即便确是出自名人之口,也未必就是真理,就值得信服,过度迷信就成了盲目加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