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唤醒儿童的审美意识

2023-02-06 19:36裘琦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东钱湖乡土文化美育

裘琦

摘要 美育是一种以艺术审美为核心的教育方式,审美能力引领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东钱湖畔,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还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作为美育校本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这种来自“家门口”的乡土文化对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东钱湖 美育

“宋韵风华,水墨钱湖”宋韵墨意美术课(以下简称为“宋韵墨意美术课”)主要从艺术和生活两个方面构建课程内容,并在课堂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来自东钱湖的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图1)。通过项目式学习课程,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最美乡村,展开美术、劳动、体育、语文等学科的跨学科学习,从而使学生懂得如何关注乡村的民俗、风情,以及新乡村建设,并以此宣传和发扬东钱湖的本土文化。

一、情融鄉土,凸显本土特色

东钱湖宋文化底蕴深厚,作为宁波市鄞州区宋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角色,以特有的文化底蕴浸润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从宁波院士中心到“浙东第一古街”韩岭老街,再到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无不展现着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的碰撞与融合,这一切都为学校开展拓展性课程提供了绝佳的资源。我们东小学子借着“艺术振兴乡村”之风,在“钱湖水墨”勾勒出的宋韵风华中,感受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之美,燃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追宋韵,溯乡情

“宋韵墨意美术课”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当下的美育及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实践方法。水墨画作为美育的载体,蕴涵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水墨画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引导学生领悟中华民族传统哲学境界和审美情趣的有效方式。“宋韵墨意水墨课”的课程内容有两条主线——宋文化和本土地域文化。它们强化了美育的精神内涵,同时也延展了美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的探索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素材。

(二)学宋韵,探乡情

“宋韵墨意美术课”将宋韵贯穿于东钱湖的各项文化活动中,组织课程的单元内容,其中,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联动美术、劳动、体育三门学科。课程设置以项目问题为驱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检查成果、成果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韧性。

(三)思宋韵,研乡情

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绝不是仅仅固守乡土,唯乡土至上,而是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探索其对现代教育的启迪作用。“宋韵墨意美术课”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思、探、研、感”,感受宋韵文化的美学启示,发现身边的美,点燃心中浓浓的乡情,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图3)

二、入境深意,发展情境教学

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教学环节的需要,设计富有层次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教师还应把握住学生心境和教学情境的转变关系,预设符合心境变化规律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推进教学。

(一)入美境,深情意

“心随境转,情随境变”,人的心境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堂课初始环节的设计起着先声夺人的重要作用,它决定了整节课的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美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使他们在情境中感知美、体验美,从而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课堂情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创设好的情境能够起到“走情、走心”的作用,亦能调动课堂的气氛。在第四单元的《韩岭情》一课中,笔者与学生们分享看到东钱湖美景时的心情,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与他们谈心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将他们的情绪逐步引入课堂。经过情感铺垫,学生们心潮澎湃,一个个家乡的名胜古迹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教师通过“走情、走心”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节课作为鄞州区美术教研活动的展示课,呈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在场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图4)。

(二)入乐境,深墨意

“乐境”指的是音乐情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要在课堂中建立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教育的协同作用。音乐与美术分别是听觉和视觉上的艺术,两者相结合能给予人们完美的心理感受。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水墨画中“墨韵”的灵魂,是“宋韵墨意美术课”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笔者曾经尝试过技能传授、名画欣赏、笔墨分析等教学方式,但效果始终差强人意。直到在一次幼儿园美术公开课中,笔者看到有一名幼儿园老师用声音来模拟图像,学生随着音乐起伏直观地感受到图像的变化,这是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在之后的水墨画教学中,笔者在水墨韵味的分析过程中,引入音乐情境,使学生通过音乐节奏来感受墨韵的变化。学生感受到墨韵的变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变化,墨韵不仅看得到,还能听得到,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绘画作品的生动性。在学生创作过程中,笔者也会适当地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学生在音乐环境中创作水墨作品不仅能够放松心情,也能用水墨表现出墨韵的丰富变化(图5)。

(三)入乡境,深蕴意

美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情感的升华。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家和国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种深厚的家国观念刻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基因里。笔者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以热爱家乡为起点,通过“宋韵墨意美术课”探索家乡的文化资源,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意义,进一步理解家国情怀的深情与大爱,最终实现情感升华的目标。

三、因地制宜,创建亮点项目

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农村小学,这里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足够学校用来开发、构建乡土化的校本精品课程。将美丽的乡土资源和深厚的乡土情感与最富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既提升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又丰富了学校的校本课程体系,还弘扬了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借研学,拓视野

近几年,各中小学纷纷开展研学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旅途中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同时在研和学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使学生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元素,从而提高综合素质。笔者所在的学校也进行了研学旅行。笔者在中高段年级中布置了研学任务卡,在各班班主任的协助下,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次“玩中学”的研学之旅。当孩子们回到学校后,笔者抛出问题:“你们对家门口的东钱湖了解多少?”同學们各抒己见,发现家乡的文化和艺术的瑰宝就在自己的身边。笔者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用画笔自创一份“家乡一日游”的打卡清单,每个学生都去完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最终回到班级里做汇报展出(图6)。每位学生都为宣传家乡文化出一份力,激发他们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怀。更重要的是,这种研学的良好氛围通过同学们的互相交流,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延续下去。

(二)品水墨,展艺韵

“宋韵墨意美术课”的实践过程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属于校园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感悟经典、传承文化、陶冶情操、塑造灵魂。笔者带领学校美术组成员将学生作品按照课程单元内容串联成画卷,作为校园文化的实践成果在学校展出(图7)。

(三)融德育,促发展

“宋韵墨意美术课”的教学内容联动美术、劳动、体育三门学科,与学校以“湖文化”育人、以和谐生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相融合,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更是为学校育人理念中“和润德育”的板块创建了个性化品牌——“和润之星”。学生在“钱湖四宝”一课中,学着买菜、做饭,并亲手为家里的晚餐添上两道大菜,让劳动教育与美育相结合,使学科之间发生了真实的联动。

笔者开发“宋韵墨意美术课”的初衷是找准农村学校的区域优势,发挥本地资源的美育价值,借助“宋韵文化”的美学精神来浸润学校的美育课堂,最终实现“让乡土文化唤醒儿童审美意识”的目的。目前,“宋韵墨意美术课”是区美术精品课程,学生的作品也先后获得了区、市级荣誉,笔者将继续带领学生躬耕于“家门口”的乡土文化,并以此为依托,在弘扬家乡优秀地域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168.

[2]邢进,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关键问题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6.5:58.

[3]曹锋.追本溯源——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猜你喜欢
东钱湖乡土文化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东钱湖摆出首届全域旅游“春宴”
金雅妹的故乡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