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福玲
从2024年美术联考开始,速写科目将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出现在考生的试卷里。而像综合能力、美术史素养、美术鉴赏能力、形象组织能力、画面构成能力、生活观察能力、艺术想象能力等词汇也出现在美术联考新改革要求中。笔者作为工美附中高三年级美术教学的一线教师,透过艺考改革进行了一些教學上的思考与探索。
一、速写的重要性
速写,指在短时间内用概括简练的笔法快速而精准地捕捉对象,把感受与整体印象迅速记录下来。“速”表示作画的时间概念,“写”则是一种状态。在国外的艺术教学体系中,素描和速写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与独立概念,英文中Sketch意为素材、草图、特写等,速写更多地充当了创作素材积累和素描训练的手段。在国内美术教学中,速写作为单独学科,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作能力,与素描、色彩一样,不仅是艺术造型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一)速写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美术学科的教学始终围绕观察、认知与表现。敏锐的观察力对学生的绘画训练来说十分重要。速写要求学生在观察后快速作画,高度概括形象,简化无足轻重的细节,以最简化精炼的笔墨线条表达物象最鲜明的特点,能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速写还能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记忆与默写能力。眼、手、脑的高度协调也为学生后期创作打下基础。
(二)速写是创作素材积累的重要一环
日常速写中的场景、道具、人物动态和形象都有可能成为日后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生要多走到生活中去观察和感受,尝试不同材料及艺术表现手法。(图1)
(三)速写是综合能力的基础
在新考纲中,综合能力的要求显然是以速写为基础的,在更高层面要求学生用速写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综合艺术素养和能力,速写是途径也是基础。从应试角度出发,学生速写能力强,对于组织画面,进行名画再创作也会相对容易。
二、高考速写改革对艺考生专业能力要求的变化
2024年美术联考考试要求中明确指出,速写(综合能力)考试内容为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根据命题进行创作。同时在绘画工具要求上也拓宽了种类,由原有的黑白表达形式转换为多种材料参与的综合绘画模式,这就对学生应考和日常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对美术史脉络要有清晰的认知,对绘画中一些基本风格、流派及艺术特点要有明确的概念,能主动识读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
第二,要掌握基本构图方式,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形式特征及造型语言,能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要具备在速写基础造型能力扎实的前提下主动组织画面的能力,增强画面意识。
第三,在材料技法上应具有拓展性,了解不同绘画工具的材料特性及画面效果,勇于尝试,丰富自己的画面表现力。
第四,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以生活速写为出发点,独立思考,培养自身的艺术想象力。
以往美术联考速写科目更多的是对学生基本功的考察,改革后的速写(综合能力)科目更注重学生的素养考查及对美术学习的连贯性和专业性的考查,更是对艺考教师的培养方向和自身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美术教学的针对方案
在改革大方向的指引下,美术教学如何着力于素质培养,在尊重艺术规律的情况下培养学生应试技能?就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新联考变革下的培养方案。
首先,加强生活速写的要求。在造型基础扎实的前提下让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
其次,增加构图课程。欣赏经典连环画及艺术经典名作,在鉴赏的基础上把基本的构图形式和应用方式安排到日常训练中,拓展学生的画面阅读量,让学生多读画,多临摹。
再次,安排材料技法课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地从感受出发实践不同材料,表达不同情感和画面,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速写中多尝试不同纸张材料。
最后,增加创作实践课程。把素材搜集—线稿—黑白稿—色稿—成稿的创作过程教给学生,给学生出一些贴合生活的题目让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图2)
四、教师能力培养
(一)加强教师的画面意识及创作意识
很长一段时间,艺考类教师以素描、速写、色彩三科考试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从毕业到工作,自身的艺术创作思维就是断线的。新艺考改革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让教师有时间思考、梳理、总结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从而延伸转化到学生的教学中。
(二)培养教师协作精神
AI的兴起提示我们未来的教学将不再是单一师生间简单的教授与学习,更多的是教师团队合作实现艺术思维的共享与启发,从而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教师们应提高团队意识,重视资源的互通共享。
(三)重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
学校应定期组织观展、讲座,从多方面拓宽教师视野,坚持校本培训,教师的手头功夫不能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当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艺考政策和评价标准下,艺术类学校教师使学生信服的重点在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及素养的专业性。
五、让学生爱画速写、重视速写
(一)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速写兴趣可以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简单的静物速写入手。任何一张速写,都直接源于生活,是学生接触生活的第一手感性资料。教学应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一张张作品经过认真创作后被展现出来,学生就有了成就感,兴趣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主观画出自己眼睛里看到的画面。从整体观察入手,下笔要果断准确。当然这就要建立在学生先有基本的概括、分析、取舍能力之上,再对他们进行比例、结构、动态等造型规律的教学训练,最终让他们对速写画面进行研究,进而领悟、判断与应用。这是一個层层递进的关系,要让学生理解,好看的局部在不准确的形体上是没有意义的。
(三)落实教学管理
训练速写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画,随时随地记录表达。学生本身是具有不自觉性的,教师的教学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坚持每天3张速写的要求满一学期后,结合教师的鼓励评价,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定时定量完成后期的速写作业。(图3)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告诉学生,速写是童子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素描、色彩和速写中,速写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提高其他两科成绩的科目,只要通过大量的感受和动脑、动手实践,坚持下去就会有质的飞跃。
下面,笔者通过课例“联考速写(综合能力)”来展示教学上的思考与方法。
研究背景
对比2023年和2024年美术联考速写科目改革,分析考试变化,针对考纲进行研究、发掘、设计课程。
课程设计
针对速写科目,将速写课程设置为日常培养和应试训练两方面。日常培养主要针对入学后学生的长线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从生活速写入手,兼顾美术鉴赏素养和材料技法能力的训练。应试训练着重培养高年级学生审题、构图、人物素材积累、材料技法、画面氛围等应试技能。(图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分析理解题目要求及任务内容。
掌握命题创作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美术鉴赏知识,依据绘画原理进行创作。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明确学习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示范,总结面对改革后的速写科目学习的过程及思路。
学会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语言进行自主创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同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综合梳理美术史知识,了解不同画种、工具及绘画分类;了解不同美术表现形式,并借鉴和运用到创作中;掌握命题创作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形成整体处理画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绘画创作与技法学习的辩证关系;灵活运用构图、色彩等绘画要素,完成创作任务;通过创作练习,将对生活的体验与认知带入画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及思想。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分析任务
从问题出发,结合模拟试题《草地上的圣母》进行课程导入,带领学生分析题目要求及画面,总结关键词并分析画面中三角形构图的应用。(图5、图6)
(二)理解原理,联系实际
将《草地上的圣母》中三角形构图进行延伸,选取《美术鉴赏》中典型三角形构图画面进行分析。分享日常美术创作中不同画种的画面中三角形构图的应用,通过启发、讲解,安排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构图,要求学生拍摄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三角形构图照片,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图7至图9)
(三)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教师讲解创作过程,示范线稿、黑白稿及画面完成稿的步骤与过程,并提示学生线稿是创作的筋骨,而黑白稿则是创作的血肉。在创作黑白稿时,要求学生多尝试,利用黑白灰完成画面中远景、中景、近景的布局安排。(图10)
(四)应用画面,展示评价
结合《草地上的圣母》变题,根据学生完成的画面,选取部分作业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评价过程会加深学生对创作基本要求的认知。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提出不足,多方面强化学生对创作过程的理解和对最终创作效果要求的认知。(图11、表1)
(五)小结拓展,落实创新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变题后,按照《考试说明》中示例5的要求,参考《韩熙载夜宴图》的构图法则和造型规律,画一幅《火车站候车图》,人物不少于5人,以线描造型为主,可以设色(图12)。教师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创作变题训练,熟悉创作步骤,落实创新,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图13至图16)
(六)学习效果评价
教师制定评价标准量化表,使学生在自主创作训练过程中有评价抓手,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