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泳杏 杨风 吕朋朋 柏慧
民营医院文化是指民营医院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内容体现在民营医院的医院价值观、医院精神、医院道德、医院制度、医院形象、医院环境等方面[1]。民营医院的发展自国家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以来日新月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民营医院数量于2015 年首次超过公立医院,到2021 年末,民营医院数量已达24 776 家,在全部医院中占比超过70%[2]。然而,无论是在诊疗数量方面还是在办医规模方面,民营医院仍然远远落后于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对于医疗卫生市场仍然有着绝对的占有权[3]。民营医院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民营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有积极作用,进而促进民营医院分流公立医院的诊疗压力,构建居民多元化的就医格局。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9〕42 号),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我国的民营医院发展已进入新时期,国家对民营医院发展引导已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目前,民营医院发展研究体系已经逐步形成,较多学者从政策支持、人力资源、经济核算、服务质量等方面对民营医院发展展开研究[4],在文化建设方面关注度较少,且侧重于文化的某一层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角度。本文基于SWOT 分析法,以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民营医院文化建设的优势(Strengths, S)、劣势(Weaknesses, W)、机会(Opportunities, O)和威胁(Threats, T) 4 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民营医院文化建设在不同方面的现状与不足,提出民营医院文化建设的策略。
1.1.1 企业化管理模式灵活
首先,民营医院多为社会资本或私人资本办医,因此,民营医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类似,同时体现出一定的社会公益性[5]。民营医院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自主性大,管理者根据对市场动向的预测对医院文化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并且快速推行新文化理念。其次,由于办医规模有限,在医院文化具体成为可视化的规章制度时,推行阻力小,过程控制中成本较小。再者,民营医院对于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可变因素——人,在聘用、任免、薪酬设置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自主权。民营医院文化为企业文化的衍生文化,随医院成立而形成后相对较稳定,且带有鲜明的办医特色,不会随着管理者的更换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有利于民营医院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此外,得益于国家对医疗卫生市场的管控,我国鲜有外国资本办医,民营医院可在学习与借鉴国外民营医院文化管理理念的同时免除与其竞争。
1.1.2 精准化专科实力雄厚
我国民营医院多为专科性医院,偏爱开设风险低、收益高的临床业务科室,表现为“小而精”的经营模式。据相关统计,民营医院中约有50%为专科医院,妇产科、眼科、骨科、美容整形科、口腔科等专科方向为主要构成代表[6]。较为典型的民营专科医院如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根据该集团公布的数据,2021 年在中国内地已开设610 家爱尔眼科医院,年门诊量超过1 500 万人次,手术量超过100 万台。民营专科医院在临床诊疗方面,通过聘用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提升重点科室的专业技术能力、提供优质诊疗服务、配备舒适就诊环境等措施,在某些专科领域内与公立医院平分秋色[7]。此外,随着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与落地,为民营医院提高专科技术提供了新路径,增加了与公立医院交流合作的机会。民营医院在聘用多点执业医生提升自身专科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公立医院的文化,从而学习借鉴公立医院文化中有助于自身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1.2.1 文化历史底蕴浅薄
我国的民营医院兴起时间较短,自成立以来在医疗、教学、科研过程中形成的医院文化缺乏独具自身特色的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8]。大多数民营医院文化建设停留在特色工作环境建设、医德医风建设等层面,缺乏对医院文化起源与内核进行深入的探索与传播,给医院的整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9]:对内表现为管理者不重视医院文化的迭进更新与传承培植,无法正确发挥医院文化的凝聚职工、约束职工、协调矛盾、激发荣辱感等功能;对外则表现为医院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良好的社会效益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回报作用,不利于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10]。因此,职工无法形成对医院深层精神文化的认可与接纳,在服务过程中机械化地提供微笑服务,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无法真正感受到医院文化的内涵,不利于医院文化品牌与医院口碑的传播。
1.2.2 文化建设成本高
民营医院在许多方面不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且面临较大的税收压力,无国家专项资金补助,因此,文化建设完全由医院自身负担成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在医院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得不到核心人力的保障[11]。医院职工的流动性较大,年龄断层明显,中年的中坚核心人力队伍薄弱。为加速职工对医院文化的接纳与认可,除专科的培训外还需要组织大量的文化培训来提高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及其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产生较大的管理成本[12]。其次,在医疗市场,政府始终掌握着定价权,民营医院在追求资本回报的同时还需尽可能地控制成本[13]。因此,管理者首选的就是缩减文化建设类无法立竿见影出成果的投入,导致民营医院的文化建设无可避免地走向“形式化”与“浅显化”的发展方向,进入一个“投入不足-形式化交任务-没有成果-缩减投入”的恶性循环中。
1.3.1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大
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也正在朝着多元化、预防性、精细化方向发展。就诊环境、候诊时长、医务人员礼仪等都已成为居民选择就诊医院时的重要影响因素[14]。公立医院就诊环境拥挤、人流量过载的问题仍然存在[15],有研究表明,民营医院提供了更舒适的就诊环境与更便捷的就诊流程,在能满足常见卫生服务需求且价格与公立医院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居民更愿意前往民营医院就诊[16]。另一方面,随着国家一系列国民健康战略的推行,居民健康保健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寻求健康体检、“治未病”、康养结合等健康促进服务。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便是成功的先例,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运营健康体检机构,最终实现上市。因此,民营医院可顺应卫生服务需求发展趋势,在专科技术上避免与公立医院正面竞争,这为民营医院发展与扩张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民营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1.3.2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自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国家对民营医院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2009 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坚持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2010 年,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58 号)中提出“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中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条件一致”。2016 年12 月发布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健康服务。调整医保准入门槛、鼓励多点执业、取消“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等具体措施,均是国家为卫生服务市场引进竞争、宏观调控卫生资源的重要体现,为各个时期民营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引导[17]。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规范民营医院的发展[18]。民营医院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国家对民营医院提出了新要求,为民营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主题与目标,以推动民营医院更好更快发展,早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办医格局。
1.4.1 诚信危机严重
民营医院数量虽已远超公立医疗机构数量,但年诊疗人数仍然远落后于公立医院[19]。一方面民营医院职工的专科素养与医德医风均较公立医院低,容易出现“乱收费”“过度诊疗”“误诊漏诊”等医疗质量问题,医疗纠纷发生率高[20]。行业内逐利经营与诚信乱象频出阻碍了民营医院文化的传播,有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民营医院为莆田系医疗集团开办[21]。2011 年—2021 年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涉及定点医院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件中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比例为1 : 9.8,民营医院骗保发生率远高于公立医院[22]。因此,许多患者在产生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时候并不会首选前往距离较近的民营医院就诊,而是选择较远的公立医院。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给民营医院文化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不实报道的快速传播,加上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会造成舆论“一边倒”的局面。届时除纠纷双方沟通十分艰难外,还极易对民营医院品牌形象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1.4.2 内外环境制约
首先,大部分的民营医院在组织架构管理上采用公立医院与企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医院的管理者只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在经营遇到问题时,往往使用更换管理者的方法来引进新的管理理念,医院文化的传承受到阻碍[23]。年轻职工很多只将民营医院作为进入公立医院的“跳板”,职工的忠诚度低,工作的积极性低,无法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医院文化的内核[24]。因此,民营医院在内部治理上,无法为医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基本要素。其次,国家正在积极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扩张势头并未减弱,进一步增加了民营医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先天不足,抗压能力也差强人意。因此,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是民营医院在建设自身优秀文化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民营医院文化建设涉及价值观念整合、经营管理、流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因此,民营医院文化建设首先需凝练出医院文化的内核,回顾办医历史中的重要成就、重要人物,凝练出具有自身办医特色的院训、愿景、服务理念、价值观、院徽、院歌等内容。其次,将民营医院文化融入到医院顶层设计中,有利于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医院发展蓝图,有利于激发职工的责任感与奋斗心。此外,民营医院在满足人民的多元化卫生服务需求和改善与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时,是获得经济效益、体现社会公益性与传播医院文化的统一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效益,有利于医院文化的传播与文化品牌形象的树立,对提高医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文化建设纳入医院的每一项工作中,民营医院才能更快地在我国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与公立医院并驾齐驱,满足居民对卫生服务越来越高的消费需求。
民营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为医院内活动人员提供行为准则,主要体现在医院章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各项技术操作规范、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首先,应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的修订,通过制度、规范、条例等明确及传达医院治理和管理运行的内核理念、思路,明确医院内部治理要求和决策机制,规范基础管理流程。其次,发挥自身自主性大的优势,引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理念,及时对医院的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将现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形成制度,保障长效性机制的有效执行。民营医院的制度文化展现着医院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提高医疗质量与社会诚信的重要保障。民营医院只有完善制度文化,将医院文化的行为基础打牢,才能保障医院文化又好又快地传承与发展。
首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紧抓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民营医院社会诚信度很大程度上受到“诱导消费”“虚假宣传”“医托”等现象频发的影响。因此,民营医院应自查自纠,及时纠正这些行为,将医疗服务质量摆在第一位,将患者健康摆在第一位,将群众健康作为医院文化的首要价值追求。其次,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培育医院骨干团队,做好医院文化承上启下的衔接工作,实现医院内部治理经验、管理智慧的共享与延续。此外,还应加强与公立医院的合作与交流。国家正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民营医院可通过申请加入医疗联合体或医疗集团乘上这一政策东风,学习借鉴公立医院优秀的文化建设成果,提升自身的文化建设水平。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医院文化潜移默化影响每一位医疗活动参与者。首先,将医院文化融入医院物质基础建设,患者为医院文化的最大传播媒介,到院后第一时间与视角感受服务理念与办医特色,并通过诊疗过程进一步感受医院文化的内在价值与追求。因此,医院建筑规划、环境布局与服务提供等方面应直接体现医院办医理念宗旨、医院价值追求与哲学等医院文化内容。其次,将医院文化融入到职工工作生活中。标准化培训职工服务态度与服务技术,促使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医院文化的熏陶,形成对医院文化价值的一致看法,将医院的荣辱与自身荣辱相融合,提高职工的忠诚度与满意度,在日常工作中担当医院文化的实践者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