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历史逻辑、学理逻辑和实践逻辑

2023-02-06 19:3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课程思政

薛 静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北京 10008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1]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就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思政课程”建设正在全国高校蓬勃开展。目前,全国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既是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又在“课程思政”中承担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以井冈山精神为例,研究“课程思政”融入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逻辑、学理逻辑和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此为开端,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由此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2]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为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

一、要“讲好中国故事。”[1]讲清楚井冈山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历史逻辑: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井冈山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1]要想使“课程思政”达到入耳、入心、入脑的良好效果,“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必要环节。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底蕴,清晰了解井冈山精神的历史逻辑,完整了解井冈山精神的来龙去脉,真正解决好井冈山精神从哪里来、学习井冈山精神往哪里去的问题。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程充满了艰难曲折。中国革命创业维艰。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担负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重任,奔赴湖南。秋收起义初期,取得一些局部胜利,但是,敌强我弱,中共湖南省委占领长沙的预定计划难以实现。毛泽东同志认为,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革命低潮时只有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和山区进军,才能积蓄力量,发展自己。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文家市会议决定,放弃进攻长沙,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和山区进军。同时,毛泽东同志在行军路上通过高滩村的共产党员了解到井冈山上有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自卫军等情况。为了建立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通过“三湾改编”奠定了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坚实基础。“创业艰难百战多。”毛泽东同志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后,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从此,井冈山成为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中国革命进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阶段。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是偶然的行动,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单打独斗,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中共江西省委、湖南省委以及有关党组织,传达中央指示,派遣干部,提供情报和物资,及时给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各种形式的支持。井冈山上的红旗代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由于该地具备良好的政治条件和客观条件。从政治条件看,江西省是深受大革命暴风骤雨洗礼的省份之一,大革命时期的江西农民运动轰轰烈烈,井冈山地区深受影响,大革命失败后仍然保留着部分共产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具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从客观条件看,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群山环绕,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距离国民党严密统治的中心城市较远,属于国民党统治薄弱地区。而且,井冈山地区周边各县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有利于工农革命军筹粮筹款、及时得到军需物资。毛泽东同志深入分析了井冈山地区的历史与现状、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指挥工农革命军,依靠各级共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掀起一系列武装暴动,铲除根深蒂固的农村封建剥削势力,建立各级革命政权,土地革命在井冈山地区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课程思政”实践证明,“讲好中国故事”是“课程思政”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从课堂、影视、手机到互联网,大学生已经对井冈山精神有了大量的一般性、大概性的认识。要使“课程思政”内容在大学生头脑里深深扎根,就必须把“课程思政”的内容——井冈山精神的生成基础、历史内涵、来龙去脉、经验教训,以历史性、理论性、原创性的形式进行新的呈现。这种“课程思政”的内容,既不是重复大学生已知的一般性知识,也不是重复考试时背诵的“要点”“知识点”,而是科学性与系统性兼备,理论性与知识性兼备,政治性与真实性兼备,思想性与故事性兼备,深入浅出,史论结合,使大学生感觉耳目一新的令人信服的“历史真实”。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深化“课程思政”内容,实现正本清源。教师通过讲述“手机碎片化传播”和“互联网真真假假戏说”中没有的新史料、新创见和新观点,能够在“课程思政”中最大限度地吸引大学生全神贯注,认真听讲,通过系统了解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跌宕起伏、动人心弦、扣人心扉的“中国故事”,收到融会贯通、入耳入脑入心、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达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要讲好创新理论。讲清楚井冈山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井冈山精神与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密不可分。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党性之魂、内生动力和永恒的精神追求。历史已经证明,诞生在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世界东方大国——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根深叶茂。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必须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人民军队在井冈山能不能站住脚,革命能否成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井冈山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并得到发展,“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既是理论问题,也是理想信念问题。为了坚定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的理想信念,从理论上牢固树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毛泽东同志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根据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国情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井冈山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一系列理论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证、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并长期发展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毛泽东同志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等疑问,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理论上的彻底性带给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在理想信念上的坚定性。共产党人和红军指战员坚定理想信念,“虽九死而无悔,历磨难志更坚”。始终不渝,顽强奋斗,浴血前行,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实事求是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井冈山精神与实事求是闯新路密切相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是首先发动城市武装起义,然后向全国发展;首先占领首都和大城市,然后占领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当时中国革命照此办理,在中心城市南昌、长沙、广州等组织一系列武装起义,有的未能实现,有的未能成功,有的成功了未能坚持下去,这说明“照抄照搬”外国经验“水土不服”“此路不通”。中国革命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新路,才能成功。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道路都不会像俄罗斯的涅瓦大街那样笔直和平坦。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极为曲折。但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同志在多次遭到“左”倾错误负责人打压的情况下,仍然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国情,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党(建立各级共产党组织)、建政(建立各级工农民主政权)、建军(建立红军主力部队、各地赤卫大队、乡村暴动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总结集体智慧,进行理论升华,把井冈山地区游击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作战经验提炼总结,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毛泽东同志经常倡导“靠实事求是吃饭”“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坚持实事求是闯新路不动摇,使井冈山军民赢得龙源口大捷后革命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毛泽东同志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道路创新,开创具有独创意义的井冈山道路,充分彰显了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巨大力量。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本色。井冈山精神与艰苦奋斗密切相关。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井冈山时期,从毛泽东同志到普通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红米饭和南瓜汤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段艰苦岁月的主要食物。同时,艰苦与奋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无声处听惊雷。”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前例可循,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没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论述。井冈山的理论与实践,全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四周白色恐怖的黑暗中探索,在井冈山军民的实践中摸索,在各项军事、政治、经济工作中总结。通过游击战争实践,总结出红军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通过发动人民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总结出建立正规红军、地方赤卫队和暴动队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通过恢复、建立和发展各地共产党组织,总结出党员主要成分来自贫苦农民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的方法;从建军实践和正确处理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实践中,总结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实践,制定出《井冈山土地法》;通过建立茶陵县、宁冈县(于2000 年与井冈山市合并)、遂川县等工农政府和湘赣边界工农政府,总结出建立革命政权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方法。井冈山道路为艰难探索中国革命新路的共产党人指明了方向。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剩余部队历经湘南起义也上了井冈山。“朱毛会师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随后,领导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的彭德怀也率部上了井冈山,实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会师井冈山”。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从踏上井冈山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通过艰苦奋斗,攻克重重难关,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代表了中国革命发展方向。

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井冈山精神与依靠群众求胜利密不可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共产党人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才能开创井冈山斗争新局面。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始阶段,毛泽东同志就制定了工农革命军必须担负打仗、打土豪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等三项任务。随后,毛泽东同志根据人民军队宗旨和群众工作经验,制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为人民,红军指战员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密切军民关系起到重要作用。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要使工农大众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必须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为此,毛泽东同志总结井冈山地区建立工农革命政权实践,指导拟定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明确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士兵耕种使用”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使劳苦大众政治上翻身解放,成为新社会的主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贫苦农民分得土地实现经济翻身。井冈山精神告诉我们,植根群众才能根深叶茂,发动群众才能战胜强敌,依靠群众才能威力无穷,服务群众才能坚如磐石。

通过井冈山精神“课程思政”可以有力说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两个结合”在井冈山时期已初见成效,井冈山精神包含着“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在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方面,创立“支部建在连上”“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在军事工作方面,“实行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形成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发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作战方法;在建立革命根据地方面,“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在群众工作方面,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群众路线”等等。这些来自中国实践、充满中国气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都属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范畴。同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正是依托湘赣边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才得以造就在四面白色区域包围下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只有讲清楚井冈山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学理逻辑,才能使大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井冈山精神与“两个结合”的内在联系与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讲清楚井冈山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逻辑:“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实践出真知”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认知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才能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一的井冈山精神在大学生头脑里牢牢扎根,开花结果,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真理是朴素的。弄通井冈山精神的实践逻辑,就会使“课程思政”讲授的井冈山精神在实践中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传承井冈山精神,要坚定执着追理想,勇于应对前进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井冈山上点燃的星星之火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熊熊火炬。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革命战争时期,理想信念犹如指路明灯,照耀着井冈山军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啃一系列难啃的“硬骨头”;美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妄图“卡住中国发展的脖子”,阻挡中国发展的前进步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突如其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疫情结束,经济发展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执着追求,思想上坚定不移、固根守魂,工作上始终如一、开拓进取,实践上迎难而上、行稳致远,学习上攀登高峰、知难而进,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大学生只有坚定执着追理想——坚定不移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正确判断形势,“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才能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才能学好各种本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才能“厚积薄发”“蓄势待发”“后来居上”,从“潜龙在渊”达到“飞龙在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大显身手。

弘扬井冈山精神,要实事求是闯新路,立足国情,开拓创新。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闯出新天地,开辟新道路,创造新辉煌。邓小平同志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4]。赓续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历史血脉,集中地表现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造前无古人的时代伟业。只有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事业发展才有活力,精神追求才有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条件和发展环境出现许多新变化。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才能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开辟新常态下发展新路子。大学生既要善于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发展和进步,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取得历史性巨大成就,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不懈努力和辛勤劳动,任何妄自尊大的观点和妄自菲薄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铭记井冈山精神,要艰苦奋斗攻难关,知难而进、攻坚克难。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井冈山时期,从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到红军战士,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艰苦奋斗,生死与共。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条件下,井冈山精神锻造了红军、锻造了共产党人、锻造了各级党组织、锻造了工农政权。井冈山精神为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艰苦奋斗攻难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仍然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攻难关才能实现。就高校而言,艰苦奋斗攻难关意味着,领导干部要高屋建瓴,深谋远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明确思路,制定规划,狠抓落实,当好高校发展的领头人。共产党员要站在教学、科研、后勤保障的第一线,时时处处干在前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尤其是针对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卡脖子”关键技术,设定攻关目标,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在新的艰苦奋斗实践中,脱颖而出,勇往直前,建功立业。

弘扬井冈山精神,要依靠群众求胜利,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至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井冈山时期,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红军战士来源,红军信息来源,红军军需来源,红军衣食住行来源等,都离不开群众帮助。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从井冈山到中南海,共产党人运用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法宝”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历史辉煌。这些“真材实料”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生动教材。实践证明,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发展与创新,也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1]这为高校立德树人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则为此提供了有效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大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寄托在青年身上。同时也要看到,“课程思政”建设有一个探索过程、实践过程和逐步提升过程,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才能形成成熟的课程体系。对此,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课程思政
井冈山诗五首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井冈山抒怀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