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典娉 李 锐
《庄子·齐物论》中两见“旦暮”:“喜怒哀乐……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弔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先秦典籍中有不少“旦暮”,多从早晚出发而引申其义。以上两处“旦暮”的解释亦是,仅个别学者谓喻偶然间,或说引申为平常。但此诸解与文义皆有不适。
按:前一句是说喜怒哀乐等事和日夜相代变化,无人知其所萌生的原因(《德充符》也说“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可见此乃当时难题),故提出“已乎,已乎”。但下文又谓“旦暮得此”,找到了“其所由以生乎”的原因,此与“莫知其所萌”乃至要人“已乎”相矛盾。
鄙意此应读为“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即旦暮得其所萌生之解。如此则和“万世”句表示的旦暮遇大圣因而知其解意近。依此可推知“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也可求助大圣这样的人。
“万世之后”遇大圣,何以用“旦暮遇之”喻说?乃因“旦暮”有“久”义,正对应“万世之后”,惜此鲜为人注意。
据一般标点的《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王念孙谓“弥,遍也”;《经说上》“久,古今旦暮”,孙诒让谓,“旦暮异时,而遍历古今旦暮则久矣”。这些解释并不正确。按《小尔雅·广诂》:“弥,久也。”弥本就有久义。故《经上》应是“久,弥,异时也”。结合《经说上》使用古今旦暮来解释久,可知古今、旦暮都能表示久,古与今、旦与暮也都是异时的。
是故“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是说要很久之后才能得到其所由以生的原因。而“万世”句是说万世之后遇到大圣,能解说清楚,这也是要很久才能遇见。两处均表明有很多事情现在解答不了,但很久之后大圣能解答。因此《齐物论》不是诡辩论或不可知论,只是说一些问题现在不能解释,只能“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可见两处“旦暮”对于重新理解《齐物论》的思想至关重要。
至今山西、山东某些方言中还用“早晚”指很久,如“早晚吃顿肉”是说很久才吃顿肉,不是早上晚上都吃肉。此“早晚”或是由“旦暮”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