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佤族村,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

2023-02-06 12:53民生周刊于海军
民生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莫拉佤族赵家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大伙儿都明白,没有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互帮互助,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出腾冲市区向南,顺着山势而上,穿过层层绿荫,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就到了。司莫拉,佤语意为“幸福的地方”,这里青山环抱、溪水潺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走进村民李发顺家,庭院整洁一新,花儿开得正艳,“这张方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我家时用的。”李发顺指着廊下摆放的四方桌自豪地说。

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发顺家,一一察看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猪舍等,了解居住环境。随后,总书记在院子里同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还详细询问李发顺一家脱贫情况。

腾冲市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经营的小卖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近3年时间里,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拓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如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幸福佤寨徐徐展开。

大米粑粑火了

一大早,李发顺和往常一样起床烧火,妻子杨彩芹忙着蒸米,为当天准备售卖大米粑粑做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村看望乡亲们的场景,李发顺至今记忆犹新。

“做梦也不敢想,总书记来到了我家。”回忆当时的情形,李发顺依然激动,“当时,家里人正做着大米粑粑,听说总书记要来,一家人赶紧到大门口的巷道迎接。”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李发顺家卧室,询问被褥凉不凉,在他家厨房,还打开蒸盖、锅盖和冰箱门仔细看。“总书记特别熟悉农村生活,说话亲切温和。”李发顺感慨。

习近平总书记还现场压模,做了两个印上“福”字和“囍”字的大米粑粑。李发顺妻子杨彩芹回忆起来高兴地说:“从那时起,家里的大米粑粑火了,日子越过越舒坦。”

2021年,李发顺积极响应村党总支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先后投资20多万元,拆除猪圈建起了二层小楼,翻新了老房子、安装了自动化消防设施,开起了“发顺佳德”餐馆,全家人吃上了“旅游饭”。

“总书记不仅关心我们的家庭收入如何、有没有参加新农合、报销比例怎么样,就连孩子们上学都十分关心。”李发顺说。

李发顺介绍,现在卖大米粑粑,为游客提供餐食和土特产品,一天收入有300多块钱。

“总书记的到来,是对我们巨大的鼓舞。”李发顺很有信心,“有了总书记的鼓励,再大的困难都不怕,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司莫拉佤族村

这几年,司莫拉佤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成立了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大家都是合作社的社员和股民。李发顺盼着总书记有空再来看看,尝尝他们的大米粑粑。

过上幸福日子

两年前,因为“工资差不多,离家近又方便照顾小孩”,虞明香进入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名旅游引导员,一方面向游客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来村里时的情景,一方面带游客领略佤寨风情。

相比上一份在城里的销售员工作,做旅游引导员,她不用每天骑摩托车花个把小时往返城里和寨子,两分钟就能从家走到上班的地方。

“在村子发展上,棘手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 怎样聚人心强发展?”党的二十大代表、云南省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认为,只有强有力的党支部引领,村子才能更好发展。

2020年1月23日,司莫拉党支部成立,拥有13名党员,党支部书记由赵家清兼任。

2020年6月,在党支部引领下,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建了起来,统筹村里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每户村民交纳10元即为社员,每户出资入股后,年终就能享受分红。”赵家清说。

当年,全村73户人家全都加入了合作社,不到一年,合作社便实现了分红。赵家清说,资金分配按“四议两公开”制度制定,由村党支部提议,“党支部+村民小组+合作社”三方商议,群众会决议,再由乡、村一级审议后执行。2021年,从100元到1000多元不等,寨子里所有人家再次领到分红。

“家里以5000元和部分茶地入股,去年领了1900多元。”虞明香一边招呼游客一边说。

两年多来,寨子还制定了文明公约,落实了“三院三长”责任制,探索出了“党员带领下的200米服务圈”服务模式。

如今,村党支部成为整个佤寨发展的“红色引擎”,带领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感恩总书记”

赵家清长期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一线。每每提及近几年村里的变化,赵家清都感慨万分。

“特别想对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是,司莫拉人民一直想念总书记、感恩总书记。”赵家清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司莫拉佤族村这几年的变化很大,从“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到美丽乡村,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司莫拉佤族村道路宽了、庭院美了、村貌亮了,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伙儿都明白,没有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没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互帮互助,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今天的司莫拉,家家户户的堂屋中,都挂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在一起的照片。

赵家清表示,大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的嘱托,聚焦“农旅联姻、三产融合”,以产业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了党建引领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这些年来,司莫拉佤族村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明亮,乡村环境越来越干净美丽,生活越来越富足。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描绘了更加美好幸福的前景,我也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我们司莫拉的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司莫拉佤族村党支部党员孟家留信心十足地说。

2021年,司莫拉佤族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86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跃升至42万余元。

幸福像花儿一样

家国天下,枝叶关情。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在总书记的新春足迹中,有很多云南元素,云岭大地,始终装在总书记的心里。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春足迹,百姓看到的、感悟到的,是人民领袖对人民温暖贴心的关怀、真挚深情的惦念,是百年大党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使命的执着追求。

李发顺常感慨,这两年不光村子走得顺,他心里也很知足,女儿读了研究生,儿子也参了军。头些年,李发顺总想着开个农家乐,2020年,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自家的农家乐也开了起来。

刚接待完游客的虞明香,总是闲不下来,她想着,多攒点钱,瞄准时机,在村里开一家自己的店铺。

赵家清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司莫拉佤族村下一步将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综合文化中心、民族联谊完小、民族文艺队、民俗文化陈列馆等文化传播载体,让脑袋“富”起来。

午后的阳光,轻松穿透云霞,潺潺流水旁,绿树掩映间,朵朵鲜花竞相绽放,幸福的佤族村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像花儿一样。

猜你喜欢
莫拉佤族赵家
赵家祥教授
Airport gate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①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出版名家:赵家壁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佤族地区基督教的调适及发展之认识
动物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