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北:德胜村领富坝上

2023-02-06 12:53夏培真聂宜琛
民生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德胜徐海民宿

□ 特约记者 夏培真 聂宜琛

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不负殷殷期望,6年后的今天,德胜村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坝上数九寒天,天寒地冻,张北县德胜村却热闹非凡。春节临近,德胜村的村民开始置办年货,炸麻花、开口笑,蒸年糕、蒸豆包,备的还是当年的传统年货小吃,吃起来却是一番新味道。

2017年1月24日,深冬的坝上寒风刺骨,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德胜村看望贫困群众,看年货、试炕温、炸年糕,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干部群众牢记嘱托不负殷殷期望,6年后的今天,德胜村变成另外一番模样。

小土豆成就大产业

走进村民徐海成家,小院干净利落,二层小楼温暖舒适,在徐海成家客厅中央挂着一张合影格外醒目。“总书记就是坐在这儿给我家算的账,问了我家的收入和支出,一笔一笔,算得可清楚了!”徐海成指着合影激动地说。当时,徐海成一家靠种地、打工维持生活,除了日常开销还要供两个女儿读书,辛苦一年却攒不下钱,多年来生活水平很难提高。

“当时我们围坐在一起,总书记问起了村里的主要产业,我们把微型薯介绍给了总书记,他鼓励我们要把这个小土豆产业做大做强。”徐海成说道。

其他土豆论斤卖,而这里的小土豆按粒卖。坝上地区有着深厚的马铃薯育种基础,因为微型薯种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还需要投建大棚,当时村里只有个别种植户搞育种,大部分村民不敢贸然尝试。在得到总书记的肯定后,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决定做大做强马铃薯育种产业。

“当年开春以后,我们利用争取到的扶贫项目资金,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建起280个育种大棚,贫困户优先承包。”德胜村党支部书记叶润兵说,这些大棚由村合作社统一规划、指导、培训,积极对接本地和北京的龙头企业,由他们负责提供瓶苗、专业技术服务等,自此开始,微型薯成了带领全体村民致富的“金豆豆”。

有了现成的大棚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一些贫困户却仍旧没有信心担心种不好。刘桂英一直都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总书记看望我们后,我的底气更足了!我要在原有种植原种的基础上,带领大家一起繁育微型薯,和村民们一起走好科技脱贫致富路!”刘桂英不仅是技术能手,还是党员、村委会成员,对于微型薯产业未来发展,她信心满满,不仅带头种,而且为其他村民提供了技术指导,成为德胜村的致富带头人。

“当时看着村里陆续有人承包大棚种起了微型薯,我也浑身是干劲。”村民徐学海说道,看着一座座微型薯大棚拔地而起,回想着总书记的句句嘱托,他成了村里最早一批尝试种植微型薯的村民。如今,选择什么品种、在什么时间销售他都摸得门清,徐学海在种植过程中不断摸索出他的致富之道,如今的他也成了半个“金豆豆”专家,去年他承包的大棚又喜获丰收,家里收入连年增加。

如今,微型薯已经成为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全村微型薯种植户达到180户,产值超过1020万元。

“铁杆庄稼”托起新希望

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坝上地区,海拔1400米,气候干旱少雨,年均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成为村民增收的持续动能。

在德胜村村北,一排排光伏板迎着太阳闪闪发光。“这就是带领我们致富的‘铁杆庄稼’。”陆金旺口中的铁杆庄稼便是这片光伏板,他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妻子离世照看两个孩子无法外出打工,过去只能种大田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今他与大家挣上了“阳光钱”。

2016年,为了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叶润兵来到其他村子进行考察,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后,决定在村里建光伏电站。自2017年起,德胜村先后建起两座共500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分别为100千瓦和400千瓦,年收益达60多万元,全部用于增加集体收入。

此外,村里流转2600多亩荒山荒坡、草地等闲散土地,引进一家企业投资建设两座5万千瓦的农光互补电站,村民可以从中收获“两金”,即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每年每亩稳定收益500元,成为村民的“阳光存折”。

光伏电站的建立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为当地百姓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通过清扫光伏板、光伏板下除草等就近打工,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清洗光伏板,在光伏板下除草,不光公益岗有工资,每年还能领光伏扶贫资金。”陆金旺说,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德胜村还通过“农光互补”模式,探索出一条“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新路径,经过考察调研,在光伏板下尝试种植中药材和苜蓿,进一步使光伏项目效益最大化。

“总书记的嘱托一直是我前进的动力,在大学期间看着家乡的点滴变化,我开始重新认识我们德胜村,也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徐亚茹说,2019年一毕业她便毅然回到家乡,利用自己所学的中医专业知识在光伏板下试种中草药。工作之余,她在社交平台用视频记录着黄芪、红花、桔梗等中草药的生长,也通过她的镜头分享着“德胜闺女”在家乡建设中的点滴成长。

2021年,徐亚茹当选德胜村新一届党支部委员,正式加入到村“两委”班子的队伍中,为德胜村的振兴注入了最年轻的血液。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扎根德胜田野,选择返乡创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不断为德胜村注入年轻力量。

“2022年,第三届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我们德胜村举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德胜的新标签。”徐亚茹介绍道,在村西15栋新能源建筑造型各异,这些智能化、零耗能、充满未来感的建筑永久留在德胜村,成为德胜村未来绿色发展的新符号。

蹚出致富新路径

2017年以来,采取宅基地置换、市场主体代建、政府适当补贴的方式,德胜村拆除了徐家村和马鞍架两个自然村,统一规划建设了新村,139套以二层小楼为主的新民居拔地而起,人居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群众充满了精神气。

走进德胜村,灰墙黛瓦,街道整洁干净,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村庄变美,村民变富,让这个昔日贫困村焕发了新生机,为进一步盘活乡村资源,当地结合坝上生态文化资源打造起旅游民宿。

德胜村地处张北县草原天路、张北草原音乐节、中都草原中间地带,周围自然风景区围绕,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德胜村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每到旅游旺季,德胜村绿意环绕繁花簇拥,特色民宿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坝上田园风光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德胜村积极寻找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效结合方式,大力开发民宿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京西北民宿第一村”品牌。村里引入公司,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民宿模式打造民宿旅游示范区。30栋主题民宿各具特色,每到旅游旺季预订火爆,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现在我们自己的‘土窝’成了致富的‘金窝’了。”陈丽柱说,过去当地百姓收入单一,家家靠种地维持生计,如今大伙尝试新方式探索新模式吃上了“旅游饭”。在村干部的带动鼓励下,2019年陈丽柱把自家闲置小楼装修成了民宿,他紧随年轻人的消费方式,学着通过互联网进行经营,每到旅游旺季游客络绎不绝,一个旅游季下来便能收入3万元。

村里产业遍地开花,村民收入的方式也变得宽泛,种植微型薯、光伏电站打工、民宿旅游,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如今的德胜村民也开始主动探索致富增收新路径。

看着村子翻天覆地的变化、游客日益增多,村民徐海忠的脑子也开始活泛起来,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致富新路子。2017年他尝试在自家大棚搞起采摘园,西瓜、甜瓜、西红柿、玉米等,成了游客舌尖的德胜味道。一个旅游季下来,徐海忠轻轻松松收入3万元。

“人人有事干,一年四季有收入。”叶润兵说道,2022年人均收入突破2万元,较2021年增长700元,增长3.76%;建档脱贫户人均收入23000元,同比增长13%以上,是2016年人均收入11倍。

6年来,德胜村的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到百花齐放,村集体收入从“空白村”发展到“百万村”,2022年村集体经济继续发展壮大,达到222万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脱贫攻坚的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总书记与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座谈时说的这句话,叶润兵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把这句话刻在骨子里,落实到行动中。”在叶润兵心底,奋斗没有终点,他将激发内生动力作为乡村发展重要引擎,继续带领德胜百姓共同致富。

猜你喜欢
德胜徐海民宿
Path Planning of UAV by Combing Improved Ant Colony System and Dynamic Window Algorithm
巧破三角阵
孪生院子民宿
徐海根(徐海)艺术作品欣赏
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模式探究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你是民宿达人吗
我家的“小孔融”
徐海:课堂内外“柯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