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礼记》中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古代,礼仪文化一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送礼更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尤其是在文人雅士的交往中,礼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更加别具一格。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文人将天地万物化作“礼物”,寄托自己的情感,不仅体现了文人们的浪漫情怀,也折射出了古代礼仪文化的特殊魅力。
现代人喜欢将鲜花作为礼物表达情谊,古人也是如此。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和北朝政权长期对峙,在当时的北朝,有一位北魏贵族叫作陆凯,他有一位好友,是南朝宋著名文人、《后汉书》的作者,名叫范晔,两人虽然处于不同政权的统治下,相隔遥远,却志趣相投,常常以书信往来,彼此交流所想所感。有一次,陆凯在率兵南征的路途中,见到当地梅花盛放,心中十分欣喜,他想起了远在陇山的挚友,便折下一枝梅花,夹于信中,托北去的驿使捎给范晔。这正是那首流传后世的《赠范晔诗》的由来——“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里似乎没什么可以送给我的朋友,就折一枝梅花,把江南的春天送给你吧。如此别致的“礼物”,也透露出诗人高雅的情趣,和他们之间真挚的友情,直到现在读来依然令人动容。后来,“一枝春”逐漸成为梅花的代名词,而“寄梅”则常用来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有人赠梅花以表思念之意,也有人赠青松以慰别离之情。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有一次送友人萧治回京城,正逢天山大雪,他在辽阔的雪景中写下诗作《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形象地描绘了天山雪景之壮观,“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千山万岭,白雪皑皑,这里的雪云似乎终年不开,常有北风呼啸而过,一夜就将雪吹得更厚了。这里“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厚实的狐裘都睡不暖,宝刀几乎冻得发脆,要折断了,可见这里气候之严寒。“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诗人送别好友归京,此去不知再见是何时了,该送些什么作为离别的礼物呢?“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在这漫天的大雪之中,只有这傲雪迎风的青松,是最适宜也最珍贵的礼物了。戍守边疆,为国为民,巍巍青松的高洁品格,不也正是诗人和他的友人们最好的写照吗?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了一名叫作缅伯高的使者到京城拜见唐太宗,还带了许多奇珍异宝作为礼物,其中就有一只珍贵的白天鹅。缅伯高一路精心照料,丝毫不敢怠慢,却没想到还是发生了意外。天鹅在河边喝水时,突然扑扑翅膀飞上天,转眼间就无影无踪,而缅伯高在慌乱中只抓住了几根天鹅毛。又惊又怕的缅伯高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他将鹅毛小心翼翼地包好,就以此作为礼物,献给唐太宗,据说他还为此事赋诗一首:“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了解到事情经过后,觉得缅伯高这个人十分忠诚老实,非但没有降罪,反而赏赐了他。这个故事传为一段佳话,“千里送鹅毛”也常常为后世所用,比喻礼物虽轻但情意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