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寒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高校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见证者和未来执行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为此,高校在以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其思想价值观念的建设,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①。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召开的一次凝心聚力、高举旗帜的举世盛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铸魂育人的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擘画了国家民族发展的宏伟蓝图,其精神实质及思想内核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对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成就的集中概括,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形成的新思想、新理论的高度凝练,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此,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要始终坚持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党的二十大理念,充分把握思政课的政治属性,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校思政课的生动教材、根本遵循和重要思想资源。要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系统呈现报告所蕴含的政治高度、历史厚度、理论深度、实践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②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要始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紧抓实,加快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世界和时代的变化加速演进,因时而变、因势而新成为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做出了新的部署,蕴含了新时期要以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刻理念,提供了新阶段思政课教学的丰富内容,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第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高校更准确地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育人工作,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育阐释,强化高校思政课的政治认同与情感认同,凸显育才价值引领,确保高校思政课育人的正确方向。
第二,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最新切入点,党的二十大精神既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凝结着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时代性思维。通过对新理念、新思想的阐释,能够有效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内涵,更加有效地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重大战略部署的学习和理解,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社会和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度,保证思政课教学始终与社会现实同频共振、相融相通。
第三,通过多种途径与多种方式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丰富教材内容、完善课程体系等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更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在更加鲜活生动的教学实践中开辟高校思政育人新模式,进而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为民族复兴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他们身上寄托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光明未来。引导大学生担负起自身的使命任务,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所要回应的时代呼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在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③这不仅是高校完成教学目标的基本任务,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
第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极其严峻,“中国威胁论”“黑天鹅”“灰犀牛”等错误思潮和理念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在这种形势下,深刻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同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抹黑党和国家历史的错误言行作坚决斗争,帮助大学生准确认识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自身学习,将个人理想的树立与共同理想的实现紧密联结在一起,焕发敢于拼搏的团结奋斗精神,有理想、敢担当,自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第二,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度的理论自觉,有助于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的爱国心、报国志,增强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使其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之中。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④应对新局面,接受新挑战,以强大底气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需要大学生始终站稳自身政治立场,不断挺膺担当。
第一,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世界眼光、树立大学生大局意识、稳固大学生立场根基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的必然要求。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全球化、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目的就在于引导大学生始终坚决拥护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站位,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激励大学生自觉地以深厚爱国情怀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第二,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完整准确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以最新时政热点教育引导大学生,使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此基础上准确认识世情、国情和党情,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主动了解掌握防范化解风险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其在风险挑战中始终站稳自身立场,在困难面前勇于迎难而上,以坚定的立场和信念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从时代和世界发展的巨大潮流中深刻领悟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必然性,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自觉与党和国家发展建设同向同行,不断为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培基固本,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完整准确地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述的深刻理论内涵,在引导大学生学习领悟先进思想精神理念的过程中,精准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外延,准确把握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丰富、立场鲜明,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踔厉奋发、继往开来地走好未来一个时期“长征之路”的高度凝练和概括,昭示了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总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引领,紧紧跟随旗帜的方向把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导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育教学指导,牢牢站稳高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立场。与此同时,通过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教育,让大学生深刻感悟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自觉树立起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全面把握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建设的新要求,凝聚大学生共识与智慧,激励大学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主动,以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带领全体中华儿女直面风险挑战,攻克多重艰难险阻,创造伟大历史奇迹,推动国家和民族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一系列辉煌成就和伟大变革,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立下了永恒的丰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政课教师要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变,通过数据对比、影像展示等形式,向大学生展示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讲述好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圆梦征程,不断丰富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赋予高校思政课教学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内涵,促进思政课教学学理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五个认同”,自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规范自身思想和行动实践,凝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为取得前进路上更大的胜利贡献青春智慧,书写青春华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阐明的“六个必须坚持”“五项重大原则”“五个必由之路”,将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指导大学生培育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遵循,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性继承。这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开拓的思维意识,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自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追求真理、踏实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⑤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在推进共同富裕、文明协调、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及本质要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逻辑,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相比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现实价值,使大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现代化事业所涵养的中国特色,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通过深刻认识党和国家在新时代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淬炼学识技能、锤炼坚毅品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构建实效性更高、政治性更强、切入点更准、覆盖面更广的思政育人格局。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引导教育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为自觉推动民族事业发展与伟大梦想实现矢志笃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⑥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是主要执行者。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宣传阐释党的新精神、新理念,思政课教师责无旁贷。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知识体系是否健全、理论水平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高校要坚持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使思政课教师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认真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
第一,高校要强化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学习工作,秉持“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强化理念,通过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座谈会以及主题讲座等形式,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内核,牢记自身立德树人之使命,让思政课教师在教育引导大学生之前首先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真正做到以教育者的身份引领教育,以践行者的身份指导践行。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自觉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协同备课、交流研讨等方式,在思政课研究上发力,以学术性思维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做专题、分系列,透彻分析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以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高超的个人学术水平,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与育人育才目标紧密结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用通、讲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其明晰自身所担负的时代重任。
第三,高校党委及相关部门要及时检验思政课教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建立考评机制,助力打造一支集先进教学理念、坚定情感立场、有效育人方式于一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使思政课教师深刻明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对大学生个人成长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教师推动“融入”的自觉性,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是丰富大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课程体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始终坚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的契合点。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要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切入点,向大学生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所阐明的最新原创性理论,让大学生清楚地了解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解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要化抽象为具体,重点向大学生解读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刻体会新时代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历史性变革,教育大学生始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追求真理、笃行真理。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要始终坚持将大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培育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所涵养的思想价值理念进行系统全面的阐释,使大学生感悟新时代我们党在思想建设和法治建设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法制观念。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中,要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逻辑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深入阐释,使大学生深刻认同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大学生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坚定历史自信的基础上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紧密结合国内外发展形势,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一纲领性文献转化为大学生了解、学习党和国家最新方针政策的有力素材,充分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代引领作用,引导大学生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和思想政治觉悟,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注入蓬勃青春活力。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育人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有了更为丰富的学习形式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高校思政课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又不能局限于传统课堂,更不能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育人模式,而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并运用更为生动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形式,一方面,有助于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鲜活性和趣味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活,使大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解和把握。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新的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⑦因此,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网络教学技术,坚持线上线下一体推进。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采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教学形式,全方位整合思政育人要素,拓展思政育人资源,使大学生投入到相关情境之中,增强大学生学习的沉浸式体验,为大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更为有效的内容供给。同时,要适时在校园媒体平台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主题专栏,充分发挥高校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播党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有机融合。
注 释:
①③④⑤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页,第58页,第21~22页,第18页。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第1版。
⑥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30页。
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