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发展现状与实践进路

2023-02-05 18:19彭倩倩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话语权中国式话语

彭倩倩

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迅速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热词,其既是世界解读中国发展方式的政治话语,也是新时代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关键。基于大数据背景和数智时代的到来,各国竞相拓展传播渠道,提升国家话语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行为主体在世界交往中出于自身诉求将内含本国价值理念的话语融入全球话语体系的行为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感召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话语表达。为了让世界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解释和评价的垄断局面,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努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就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一项迫切的现实需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转型发展交汇之际,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在世界话语体系中站稳中国立场,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掌握了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已卓有成就的今天,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创造良好国际话语环境的重要前提。

(一)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国际话语权的认识和诉求经历了一个从模糊认识到日益重视的发展过程,中国国际话语权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我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之路。从“以俄为师”到“走自己的路”,从“四个现代化”宏伟蓝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未来30年”战略安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包括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等五个特征。②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的崭新道路,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并逐步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近年来,联合国多次将中国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写入其官方文件,如“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精准扶贫”等,这表明中国方案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并获得认可。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话语的壁垒,彻底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建构了融通中外的全新话语,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强烈的话语解释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而要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上能被听到、听得懂、听得明白,一定要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增进话语受众对故事的认同,进而提升话语讲述者的话语权。让国际社会看到并认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一条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和平之路,才能全面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才能更好地表达和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利益诉求,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二)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

中国式现代化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遵循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的崭新道路,其注重在解决自身发展难题、实现国家富强的同时,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携手应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与复杂矛盾,是一条通往世界和平、共同进步的双赢之路、创新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和价值旨归在现代化发展领域的具体体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因其感召力和生命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并于2017年写入联合国会议成果文件。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积极谋划”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方提升”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式现代化话语逐步进入国际社会并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就已给出很多积极评价。英国社会学家阿尔布劳是西方率先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学者之一,他表示从人口规模和发展速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可能是有史以来任何一个国家取得的最大进步”。③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表示,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等西方国家定义了“现代化标准”,但西方现代化导致了包括贫富差距悬殊在内的严重不平等问题。中国正在以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化解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现代化模式。”④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国际认同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必然之举。

就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而言,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丰富传播载体、打通传播渠道,打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局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就显得格外重要。凝聚“民族梦想”与包含“世界呼声”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发展现状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亟须加快发展又不依附他人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既是具有中国特色又是遵循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的新型现代化话语。因此,我们要全面认清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把握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历史机遇,迎接前进道路上的挑战。

(一)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有效传播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⑤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举世瞩目,为更好地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我们要重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内在建构,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提高国际传播技能,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我们可以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公众话语等方面的国际传播功效来解读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发展现状。

1.政治话语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体系不断完善

政治话语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⑥,具有确立身份、象征地位以及“建立、维持和改变权力关系”⑦的作用。政治话语是表达政党政治理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诉求的“文字陈述”,具有传播政治观念、壮大主流意识和凝聚社会共识的作用,是政党执政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领导”“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全过程人民民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语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正在快速向世界传播,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显然,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已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中国政府应该更加注重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的对外宣传,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和政治成果更好地向世界各国表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学术话语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国内学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文化底蕴、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价值引领、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但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发展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标识性概念提炼不够,对国际学术界研究方向的预测性、引领性不够”⑧。学术话语权是学术话语权利、学术话语权力和学术话语能力的统一。⑨学者们应更加注重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权利的平等、学术话语权力的展现和学术话语能力的提升,更多的关注中国式现代化标识性概念的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特有智慧的形成,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路径、对外传播体制机制的建设与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学理支撑,也是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力度,及时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发展经验与国际学术界分享,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3.公众话语方面,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外传播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人类发展过程的初始阶段就是通过口头传播模式进行的,此时的媒介种类并不丰富,话语便成了最大的权威。数智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没有永远的被动接受者,人人都能够发声,打破了传统媒体结构的封闭性。不同于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的官方性、学理性,公众话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实际体验所转化形成的口头表述,具有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语言质朴、易于理解等特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式现代化公众话语的表达与传播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国内民间组织、社会团体有了较快发展,公民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现代化话语对外传播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积累了有利条件。但客观来看,我国公众话语的发展起步较晚,公众话语在国际社会的传播力度和广度尚有待提升。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公众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积极地将群众实践经验和现代化发展智慧向世界各国传递。

(二)西方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持非完全认同态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国际社会开始逐步了解和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当前,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全球治理体系陷入困境,如何解决发展难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话题。中国式现代化,因其独特、独有、独到的经验与智慧为世界发展贡献方案,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关注与研究的重点。秉承“天下为公”的责任与担当,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描绘了一种超越资本主义“丛林法则”的先进文明形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马克思对建立新型世界秩序的要求,是“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⑩的真正基础。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成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助理所长陈刚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指标,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现代化,精神文明也应与之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对其他国家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下,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打压和排挤,西方国家和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十分关注的状态。一些西方国家经常以刻板印象和固有偏见解读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威胁论”“强国必霸”等西方固有霸权逻辑强行套用在中国身上,负面话语持续不断,种种抹黑、污蔑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只有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以目标受众为主体加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外宣工作,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和认同,才能在国际舆论舞台上更有效的发声,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三)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矛盾。2015年9月,为顺应国际社会呼吁,解决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发展问题,联合国通过了《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成果文件。与在工业文明时代不择手段攫取巨大利益的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现代化发展与资源短缺、人口增长、环境保护等多重压力。显然,以“资源耗竭换取社会进步、环境破坏实现经济发展、殖民掠夺攫取巨额利益”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境面前已难以为继,“可持续发展”是破解诸多难题的“金钥匙”,而中国正是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号召者及践行者。

以资本为中心是西方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种过度信奉“资本第一”和追求“利益至上”的发展模式,对内造成社会贫富分化、动荡撕裂,对外造成南北发展差距、东西意识对立,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安全危机。与此相反,中国式现代化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发展目标、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发展抓手、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发展要求、以和平发展为发展路径,向世人展示了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打破了“现代化=西方模式”的迷思,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向世界指明了共生、共建、共赢、共享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拉共体论坛等,与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担发展风险,真正兑现了与发展中国家责任共担、发展共享、命运共谋的大国承诺。截至2023年,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已有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从2013年的1.04万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8%。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改变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思维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发展中国家高度认可和赞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参考和借鉴中国经验,积极响应中国倡议,共享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中国式现代化为丰富现代化发展道路、解决世界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三、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进路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共识,充分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智慧与方案,是我们必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要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必须从坚持中国立场、增强内在实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和增强国际认同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有效路径和现实策略。

(一)坚持中国立场,积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坚定地站稳本国政治立场,才能切实维护本国利益。任何形式的国际交往,其背后都是国家利益的博弈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在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立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避免陷入“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的陷阱之中,这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不仅要具有全球视野,更要立足本国实际,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话语体系。作为其传播主体,我们应充分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内涵与外延,在对外宣传和国际传播中更要注重对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解释的准确度。因此,我们要注重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概念凝练和经验总结,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积极运用多种方式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进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二)提升内在实力,探索有效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策略

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用实力说话”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基本策略。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征程,长达半个多世纪,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话语一度称霸世界,在国际社会上筑起了“西方现代化模式是通往人类高级文明的唯一道路”的堡垒。然而,伴随西方现代化模式而来的是愈发变大的发展差距和层出不穷的发展问题,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非但没有解决发展难题,反而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误入“发展陷阱”和“治理困境”。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和其“以资本为中心”的物欲膨胀的发展模式,是西方现代化模式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将资本扩张、殖民掠夺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手段并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如今,许多国家渴望找到一条全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应积极回应国际社会迫切需求,立足自身发展,全面提升内在实力,筑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内在基础。

经济发展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原本疲软的国际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全球经济发展低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激发国内大循环潜力。基于国内外发展形势变化,要稳住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将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推动现代化发展取得新成就;要意识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作用,不断推进科研攻关,以科技创新破解现代化发展难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关键,提升供给质量与效益,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科教为支撑、人才为导向,推动现代化不断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基础,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以此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政治政策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措施,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不断发展。树立“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意识,增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加强中国式现代化顶层设计,完善现代化发展中利益诉求表达、矛盾冲突化解的制度渠道,将发展问题解决于基层、将发展矛盾化解于无形。重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表达和传播,注重增强现代化议题设置、内容掌控、舆论引导等方面的能力。在政治保障的前提下,利用数智媒体加强对外宣传,以人民群众不断改善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切入点,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注意引导国际舆论和维护国家形象,回击“威权主义”“中国威胁论”等不实言论,澄清西方国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抹黑和污蔑,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包容性。

文化交流方面,要重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与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植根的深厚土壤,是其不断进行理论创造、实践创新的思想源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均富”“中和”“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等文化精髓和价值理念。悠久的文化传统、勃勃的文化生机、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的精神根基。文明因不同而互鉴,因互鉴而精彩,在立足文化交流意识形态本质的基础上,促进中外现代化文化交流,积极借鉴西方现代化文明成果,澄清西方对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内涵的误解,化解因文明不同而带来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冲突,在交往中扩大理解,在交流中寻求认同,在互鉴中共享成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内涵的国际传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对外传播方面,要积极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载体,利用多媒体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从2023年3月9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美国、伊朗、巴西、英国、南非、泰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推出“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系列活动,邀请联合国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媒体人士,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进行深入交流,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截至2023年3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系列活动已完成23场,93个国家和地区的1034家境外主流媒体对此进行直播和报道,海外受众超10.6亿人次。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崭新发展模式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世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信心与机遇。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的认可和支持是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

(三)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因此,加强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公众话语的传播能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赢得政界、学界和民间的广泛认同,进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1.拓宽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在国际社会的辐射范围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的理论指导体系、具体建设蓝图以及促进实践成果转化的全方位的制度政策及体制机制,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在国际社会上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特色。扩大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辐射范围,必须要坚持党对政治话语方向的领导、坚持党对政治话语主体的管理、坚持党对政治话语内容的把握,不仅要在国家交往、政府论坛上加大宣传力度,在各种形式的组织交流中积极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实践成果;还要注重管理好与利用好政治话语传播媒介,积极探索政治话语表达方式;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现代化政治话语体系建构的有益经验,立足中国实际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2.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传播的现实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有信心、有能力在国际学术领域站稳脚跟并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学者应抓住机遇、增强优势,努力提高国际学术生产力、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加强国际学术传播力,不断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转化为具有国际高度、世界意义的研究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由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向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的、全新的、先进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话语环境下,中国学者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特色,加强学术话语顶层设计,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优势,尤其注意澄清、批驳西方媒体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读与污蔑。中国学界及学者要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努力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的生产力、传播力、影响力,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提供学理支撑。

3.发挥中国式现代化公众话语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途径,公众话语具备发声主体多元化、发声内容多面化、发声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其话语更容易得到国外受众的理解、接受与认可。就具体实践而言,需要结合话语受众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差异,让中国式现代化公众话语以一种更为清晰、朴实、多元的方式呈现,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不实话语进行反驳、解释和说明,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误解和误读,促进国际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了解与认识。在传播途径上,中国政府要为公众话语发声的主要群体(如企业、智库、社会组织)保驾护航,充分重视公众话语传播的重要性,同时要丰富国际传播媒介,全面激活非主流媒体、新兴媒体、自媒体等传播资源,拓宽发声渠道,与官方媒体形成传播合力,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让国外民众可以从国内公众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带来的深刻改变,让国际社会听到多样风格的中国声音,在交流沟通中实现国外受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感共鸣与实质认同。

4.实现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公众话语的有机统一

话语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推动话语体系不断发展。就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而言,要将中国式现代化政治话语、公众话语、学术话语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传播的最大效能。首先,政治话语是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的权威渠道,也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学术话语和公众话语只有以政治话语为支撑才更具感召力和影响力。其次,学术话语为政治话语和公众话语提供了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术话语是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特点,为政治话语和公众话语提供理论养料,让广大受众能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最后,公众话语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传播的落脚点。以政治话语为保障、学术话语为支撑,公众话语平实、直观、多样的表述更容易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要将政治话语、学术话语和公众话语三者统一落到实处,在三者的相互作用下,合力发声,共同构建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

(四)利用外部驱动,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成就已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还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国际舆论中仍存在着较多误解、误读,甚至是污蔑、诋毁的负面声音。面对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的严峻挑战,我们应该化压力为动力,在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承担起应有的大国责任,推动国际话语秩序和话语格局的变革,不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1.我国要积极承担起应尽的大国责任,展现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表明我国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关注他国合理关切,兼顾他国发展利益,既贯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遵循了共同发展的国际公约。当前,全球发展形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然而合作、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秉持“胸怀天下”的文化传承,中国积极向世界宣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改革并创新发展合作方式,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探讨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发展合作定位,与世界各国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主导力、亲和力、传播力,持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2.我国要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应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带来的经济低迷、政治动荡、文化冲突、生态破坏、资源紧张等全球性问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尤其是从工业文明中获得巨大利益的西方发达国家更应该主动承担责任,解决危及人类生存和损害人类利益的全球性问题。然而,个别西方发达国家频频推卸责任、违背国际承诺、大搞“双标”行为、开历史的倒车。为此,我们应当强烈谴责这些逃避责任、转嫁祸水的国家,积极推动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引导国际社会建立起责任监督机制,共同应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广泛对外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

注 释:

①刘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2年第1期,第61页。

③《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意味着什么》[N],《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3月17日,第4版。

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4页。

⑥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3页,第571页。

⑦[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62页。

⑧代玉启:《“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三重维度及其系统构建》[J],《求索》2023年第1期,第40页。

⑨赵蓉英,刘卓著,张兆阳等:《论学术话语权及其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22年第11期,第14页。

猜你喜欢
话语权中国式话语
中国式民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中国式失败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