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云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达到育人目的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红色文化育人研究已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等作出重要讲话及批示。 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2018 年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中也指出:要不断强化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出 “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2], 充分强调了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革命文化,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因此,合理运用红色文化发挥其育人功能,以此凝聚主流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Z 市位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占地30 762 平方公里,所管辖区域包括 3 个区、9 个县、2 个县级区及 1 个新区。 2021 全年Z 市生产总值达4 169.90 亿元,同比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3 170 元,同比增长10.4%。 Z市经济总量虽然仅次于G 市且稳居全省第二,但是由于Z 市属于西部欠开发、欠发展地区,并且地势复杂而且受季风影响特别显著,阴雨天气居多,制约着经济水平的发展。
Z 市既是革命老区、 红色圣地也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及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圣地,Z 市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省市相比较为丰富,据调查统计,Z 市红色旅游景区共计20 处,并分布于Z 市各个区域。 其中3 处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 处被列为省级景区。
本文以红色文化育人研究为内容, 在中国知网(CNKI)的高级检索中选择“北大核心”“CSSCI”为来源类别,设置“红色文化”“文化育人”为检索条件,最终检索到1 266 篇文献。 随着红色文化育人研究热点的不断拓展,通过知网可视化分析功能,利用其主要主题分布频率可得出, 当前红色文化育人的热点主要集中于“红色文化”“文化育人”“实现路径”这三个领域。
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蕴含着爱国精神、 艰苦奋斗等精神在内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可以说红色文化就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从广义来说,红色文化是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于井冈山和以瑞金为核心的中共苏区“红土地”之上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从狭义范围来说,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4]。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
文化是育人之根本,育人是教育最根本之任务。在文化育人的问题上范亚菲、 董丁戈认为今后创建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的工作和目标应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6]。 王继华认为文化育人应从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这些问题上进行研究与探讨[7]。 丁玲、李忠云则认为应通过拓展教育视野,彰显知识魅力、整合教育资源, 从而发挥其文化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方向,完善其人格品质,培育其高尚情操[8]。 盖雁、纪楠认为文化育人应立足“德育”,并不断融入中华文化[9]。杜玉波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础,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实现文化育人,在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上狠下功夫,积极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10]。 冯刚、张芳认为步入新时代的高校要注重文化育人的整体设计和系统构建, 以关切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 以构建和完善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为关键, 以建设和坚守网络文化育人阵地为重点,不断推动文化育人工作向好、向前发展[11]。
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是新时代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孙志勇等通过构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 整合高校资源两个途径不断创新“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12]。 岳宗德、李明基于大别山红色文化的思考,通过保护、整合、创新三个路径不断发挥育人效应[13]。 在郭新春、 刘科荣看来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应从加强统筹领导、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育人这三方面不断创新红色文化育人实践[14]。 沈洪艳、张国福认为属于我国先进文化的红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上能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因此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需要积极融合红色文化, 借助红色文化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以此达到育人的功能[15]。
红色文化不仅是我国青少年努力拼搏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 同时也是鼓舞群众不畏困难的精神支柱。 通过开展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并发挥其育人功能的现状抽样问卷调查发现,虽然Z 市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融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致使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并未发挥到最大。
此次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样本的分析能够更深入地认识红色文化融入社会生活的现状,探究红色文化在社会生活育人过程中的不足,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找寻原因,为之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Z 市常住人口达600 多万。基于人口总数较多,以笔者生活圈为辐射范围,周围Z 市市民为研究对象展开社会调查。此次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在线填写的方式,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并生成电子版问卷,在微信平台发放给所调查对象填写, 待填写完后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本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160 份,回收有效份数为122 份。
3.1.1 Z 市市民对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普遍认可
红色文化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社会大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Z 市人民群众是否能意识到这一点, 以及人们对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如何得到进一步认证。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有97.06%的Z 市市民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对人的性格及人生观有积极作用,2.94%的Z 市市民则认为没有什么作用, 认为起反面作用的占比为0 (见图1)。总体来看,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对人的性格及人生观的积极作用大多数人是持肯定的态度。
图1 红色文化教育对人的性格及人生观是否有积极作用
3.1.2 Z 市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意愿强烈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5.29%的Z 市市民认为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红色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11.76%的Z 市市民对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持一般态度,2.94%的Z 市市民则认为视情况而定,持没必要这一否定态度的占比依旧为0 (见图2)。 这表明, 越来越多的市民认为在新的时代条件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图2 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3.2.1 红色文化融入形式单一
当前, 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及其利用大多停留在政治功能层面,向大众群体展现的形式过于单一,多采取参观革命遗址遗迹、 电视公益讲解这两种形式以达到传播红色文化并以此育人的目的。 这使得在形式多样化的今天, 采取较为单一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会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及其价值很大限度上被削弱,以致育人功能不能更好发挥出来。
3.2.2 基层红色文化传播的力度不够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11.76%的Z 市市民对当地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革命事迹很了解, 较了解的Z 市市民占52.94%,了解一点的占32.35%,一点都不了解占2.94%(见图3)。 从抽样调查得出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仅不到12%的Z 市市民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较高, 其余的对当地红色文化了解程度较低。由此可推出,基层传播红色文化的力度较弱, 传播辐射范围较小。 由此导致Z 市市民对当地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
图3 对当地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革命事迹了解程度
3.2.3 缺乏相应专业人才
红色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优化传播手段等,更重要的是聚集人才。因此传播红色文化需要相应配套的产业从业人员, 并且这些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红色文化知识素养。 但是由于Z市地处偏远山区, 再加上近几年人才外流现象日趋严重,因此人才资源就显得十分匮乏。而现有的人才专业知识能力也是十分有限, 无法很好地传播Z 市所特有的红色文化,进而呈现出配套服务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的现状。
进入新时代, 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更能增加红色文化对大众的吸引力, 更好地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目的。 因此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应是当前着重解决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 传播红色文化的路径不应局限于以往枯燥的那一套, 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红色文化新的内涵。当前随着抖音、微博等热门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变得多姿多彩,红色文化的传播也应如此。 因此,利用好抖音、微博等热门网络平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能更好地达到红色文化育人的目的。 当然在传播过程中也应丰富其内容形式。 例如,用红色动画、红色闯关游戏等形式, 更能加深红色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 再则利用AI 技术,模拟出红色文化的实际场景,让社会大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基层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 一是基层要随时开展与红色文化有关的系列讲座, 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 确保大部分群众能经常摄取到红色文化的知识,了解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保障。 如加强基层红色文化阅览室的建设等。三是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有关的文娱活动,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 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
作为产业和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 人才决定着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好坏。因此,Z 市红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相配套且具有深厚Z 市红色文化知识素养的人才。 一是可以面向G 省的所有高校,组织开展青少年红色文化知识素养大赛等活动, 选拔出具有深厚红色文化知识素养的人才, 确保红色文化高水平的传播。 二是面向社会招募一批对Z 市红色文化感兴趣且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群众, 将这些群众进行集中培养,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增强人才数量。 以此在传播红色文化的同时,为就业贡献力量。
传播红色文化不仅靠一定的方法或形式, 还需要借助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才能少走弯路,确保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优势及功能。
因此,Z 市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还应吸取其他红色革命老区发展成功的经验,对以往发展模式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反思,将优秀案例与自身优势强强结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