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黄静雯
中医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步走向世界,获得国际医学界的认可。为了精准表达中医文化内容,助力其更好地走出国门,基于当前国内外语料库构建技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英译本为对象,经过语料采集、降噪、对齐、分词和标注,分析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策略在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文传统四字表达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发现其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和中医文化的传播,而中医文本翻译的语料库研究则有助于提升中医翻译的规范化及整体翻译质量。
中医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增强中医的文本翻译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展现和对外推广我国的传统医学[1]。然而,中医文本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文化因素,使之翻译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语料库翻译学由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Mona Baker于1993年首次提出,现如今已成为译学研究中重要的领域之一。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Mona Baker将语料库划分为平行语料库、多语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以方便译者借助不同方法对不同类型文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2]。虽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未广泛应用之前,语料库取材受限,规模相对较小,但其出现依然为传统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后来,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语料库翻译一跃成为时下翻译研究的新方向和趋势。国内外关于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兴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很多大规模的翻译语料库先后建成并且积极投入使用,大批科研论文陆续发表,语料库翻译学的著作也不断推出。语料库广泛运用于语音识别、信息检索、语言教学等各个领域[3]。
中医语言具有简洁、固化、医哲交融等特征,这些特征对中医的翻译具有潜在的规约性。并且中医语言多元辞格的广泛使用,使得中医翻译的难度大大增加。译者应结合各修辞格的特征,依据具体语境灵活选择译法[4]。语料库翻译学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为中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中医翻译中使用语料库的翻译方法将大大提高中医整体翻译水平。
当前中医语料库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医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医是我国古代人民累积形成的经验总结,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5]。当前学术研究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有了一定建树,具体表现为:在2007年以后,以中医语料库翻译为主题的论文文献迅速增加,到2020年上半年达到了185篇,研究者对中医翻译领域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刘耀,周扬(2002)论述了中医药古文献语料库的标识标准,对早期中医药语料库研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6]。陈宁(2012)认为中医语料库建设对中医翻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倡推动中医语料库翻译教学[7]。王珊珊,孔祥国,都立澜(2019)以我国四大名著为对象,将其中的中医文化建立平行语料库,结合文学提高中医文化翻译能力[8]。兰彩玉(2014)从中药翻译角度出发建立语料库,进一步完善中医翻译内容[9]。刘成,董益敏,王小芳(2019)深入讨论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诊术语英译的规范,将中医翻译规范提升到了新的高度[10]。以上研究从多种角度和层面对中医语料库进行了研究,对中医翻译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部分论证深度不够,尤其是基于语料库的中医文本翻译研究和成果尚少。这说明目前中医翻译领域尚处在研究早中期阶段,中医翻译研究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语料库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遵照语言学规则,基于一定研究目的而收集储备的真实语料。这些语料按照特定的规则录入,便于译者检索使用。通过剖析英汉文本的措辞特质,充分应用平行语料库和语料库技能,以提高中医文本的翻译品质为契机,最后可以获得有参考价值的翻译策略。
诸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经典著作基本构建出整个中医的关键核心体系。建设翻译语料库时,应该注意多选用权威人士的译著,多甄选重点出版社和权威机构所翻译的文本[11],以尊重语言事实为基础,在保证学术性和品质的前提下,形成系统的中医文本语料库。就中医的翻译而言,目前全面的翻译资料不足,李照国博士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研究》较为全面。另外,李照国博士翻译的《黄帝内经》英译本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中医著作的翻译使之成为中医翻译可供参考的权威译本。本研究以《黄帝内经》英译本为具体翻译的语言实例总结归纳出有参考价值的译制方略。同时,由于中医文本多为古文,其词汇、句法等语言表达同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中医语料收集不能借鉴一般语料库的操作方法,需要参考专门语料库语料收集方法制定中医语料收集标准,以保证收集的语料完整、真实,具有参考价值。此外,在文字录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汉王 PDF OCR”软件将PDF文件转换为TXT或者RTF格式文件,以提高录入效率。
由于大部分图书多为纸质版,因而在建设语料库时通常需要将其扫描形成PDF格式文本,然后再采用识别软件将其转化为word格式文本,在转换过程中不免存在大量空格、空行、断行、语言错误等噪音。语料降噪旨在技术处理所得的语料并摈除语料中的冗长的字符、影响语料对齐的公式及图表,从而完善语料库分析统计的效能。当前流行的降噪软件主要有EmEditor和Microsoft word两款。EmEditor是一款操作便捷,功能强大的文本编辑工具,可以借助其正则表达式功能批量处理一些规律性的噪音,提高语料降噪效率;Microsoft word的“替换”和“查找”功能也能简单处理文本中的噪音。当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人工校对确保语料质量。
《黄帝内经(英文版)》是PDF格式的,且蕴含了丰富的资源图片,所以扫描后的人工校对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只要保留所需的文字部分并转换为TXT格式,然后运用ABBYY软件把其转换为可供编纂的word文本体式。为了改善提高语料质量水平,使中英文文本的内容相对应,可借助Microsoft word、EmEditor等一系列技术软件对文本素材降噪处理。
为方便之后的统计研究,可选用对齐工具进行语料的英汉对齐,并对语料进行降噪处理。语料对齐是语料库建设的重要一环,对齐需在语篇和段落对齐的基础上再开展句级对齐。但是大部分语言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汇对齐易出错,而段落对齐又过于宽泛。因此一般来说,句级对齐是中医翻译中最为合适的对齐单位。在语料库建设过程中多采用翻译软件辅助对齐,当前常用的对齐软件主要有Win Align、Tmxmall在线对齐ABBYY Aligner三款。我们主要运用的是Tmxmall在线软件,以实现中英的句级对齐。联网状态下的Tmxmall在线对齐使用更加便捷。在自动对齐的基础上还需再次进行人工校对,优化对齐,以保证其质量,完成后导出为EXL、TMX、TXT等格式进行保存。
受不同语言习惯的影响,汉语以单个汉字为单位,不存在空格,英文以单词为单位,中间有空格。因此很多国外研发的识别软件无法对汉语语料进行有效的识别分析。为了提高分析精准度,通常需要提前对汉语语料分词处理。而语料标注则是对语料样本的属性特征进行说明,比如作者、译者、段落、词性等。
在分词处理和词性标注层面,可先用Corpus Word Parser把中文文本进行降噪对齐,然后用TreeTagger对英文文本进行词性标注。翻译标注是指标注翻译技巧和方法。中医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其所标注的翻译信息主要采取增译、减译、分译等翻译技巧,进而得出可供参考借鉴的翻译方法。
通常来说,大型的语料库都有自身特定的检索软件,部分语料库使用通用软件,比如Para Conc检索软件。Para Conc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应用语言学系教授Michael Barlow主持开发,功能比较强大,包含搜索、高级分类检索、多语言支持等多种功能,不仅能够同步处理原文和三个译文的语料检索,而且能够同步探索双语的规律性特征、用法和结构,尤其适合翻译平行语料研究。
中文词汇有限,如果译文总字数较多,表明文中的词汇或者结构相对复杂;如果译文总字数较少,则表明文中的词汇或者结构相对简单。通过对比可知,中文文本的词义表述更为丰富。在中医的原文本中,中文文本的总额及语素变化进程都超出英版的文本,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译文的文化特征会遗失。
本文从两方面出发,一是采纳中医的基本概念称呼,二是选择汉语中特有的四字表达,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ParaConc软件可运用于对中英文本的对齐、搜集和辨析,也更加深入探索译者的翻译策略。我国的中医理论涵盖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常见的两种翻译策略。归化是以译后语言为中心,而异化则是尽可能的保留原作语言及文化的特点。两种翻译策略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翻译中根据不同的情景灵活选择。
从中医的基础理论名称的翻译来看,学科术语及化学成分较多采用归化翻译策略,例如,中医内科学翻译为“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其中内科学就是直接归化使用了西医内科学 Internal Medicine。而基础诊疗方法名称及中文中特有的表达,译者主要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主要是“音译、直译、释义”等,如“阴(yīn)、阳(yáng)、气(qì)”等中国文化重要概念的音译形式,“五行”译为Five phases等,“母气”译为mother qi,“子气”译为child qi等。“神”根据译者的翻译习惯、个人理解,可译为Shen、mind、vitality、spirit等。但在中医层面,“神”有三种不一样的释义,一般通常的含义是指人的生命力,包含人的生理、心理的活动和功能,因此将之翻译为“spirit”是最适宜的。不难发现,较多基本术语采用归化策略使得读者可以直接理解部分基础理论,更便于其理解中医基础内容;而中文中特有的表达主要采用异化的方式,更能凸显中医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选取蕴藏文化要素的叙述译解,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可搜索获得汉文本中特殊四字词语的翻译:如“命门之火 ”翻译为vital gate fire;“湿阻气机”一句翻译为dampness hampering qi movement;“中正之官”一句翻译为fu-viscera with decisive character。由此可见,为了降低材料文本和英文文本的词数和词类,使之与英文的表述习惯相符,在翻译过程中可采用音译的处理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基础理论及化学成分的翻译主要以归化为主。这样可以让读者在原有的认知世界里了解中医的基础原理。如果语料中专有名词在英文中没有相对应的描述,可选取直译策略。对于中文里成语、叠词的表述,可综合分析中医文本中的文化要素,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迎合读者的阅读要求,灵活运用意译、省译等方略,及时补全与之相关的信息,以便于其更好领悟中医文化。中医的整体翻译需要各种翻译方式相结合,不仅要忠实于原文,也需要符合外国语言的规范及习惯。同时中医文献较多,各类文献没有统一的翻译标准,语料库的建立能帮助提高中医翻译的规范化,进而提升中医翻译的整体水平。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广泛使用,其文化传播会越来越深入,其翻译也将逐步发展成熟。语料库可以为中医文本翻译提供大量真实自然的语言数据,更加全面地显示中医翻译的特点和内在规律。运用中医语料库研究中医翻译有助于探索其普遍规律,为其标准化提供有力的依据。本研究探索汉英双语语料库的翻译方法,并对中英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传统的四字表达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能更好地符合英文表达,并得出如下结论:中医基础理论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结合使用有利于读者的理解及中医文化的传播,中医文本翻译的语料库研究有助于提升中医翻译的规范化及整体翻译质量。然而,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语料库语料较少,且范围较小,后期可逐步扩充语料库,进行中医术语、中医药成分等分析,从多层面全面深入探讨中医翻译的方式方法,以此不断提高中医文本的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