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探究

2023-02-04 20:43贺莉莉姚伟民
人才资源开发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专本专升本双高

□贺莉莉 姚伟民

“双高计划”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在构建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契合度高的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保障基础。文章通过探讨“双高”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进而辨析其面临的发展困境,最后提出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应准确定位、分类培养、搭建平台及强化队伍的优化路径。

一、引言

伴随我国人口代际更替、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我国人才市场需求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应用型高校作为培养高适切性、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中心和创新高地,是我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紧贴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脉搏、深化供给侧改革、助燃地方产业升级、输送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两端存在结构性失衡矛盾,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和人才供给新范式有待创新。

2019 年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应时顺势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 号,简称“双高计划”),旨在构建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框架与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双高计划”是和普通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计划齐头并进的重大战略部署,突破了高职院校原有的教育困境,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由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发展,贯通了高职院校学生向上的渠道。然而,作为专本衔接教育后端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高效地与前端的高职院校有机衔接和融合,并对专升本学生提质培优、实现优势互补,成为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重难点。因此,在“双高”视域下,探讨当前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教育的价值意蕴,辨析其面临的难点与困境,并探索切合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特点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育工作排忧解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高”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

(一)专本衔接是应用型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效应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劳动力市场高速更新迭代,迫切需要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培养领军技术复合型人才。在此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成为动力之源和核心领域。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不仅是应用型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亦为高等教育应主动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双高计划”的总体目标之一是“2035 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应用型高校对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上,一方面,应依托优势特色专业,科学制订应用型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机制,切实提高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应着力培养专升本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产出的能力,建立应用型高校输出高质量、高职业素养人才的口碑。成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人才支撑基地,是应用型高校彰显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价值追求和重要举措。

(二)专本衔接是应用型高校促进内涵式发展的应然要求

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始终注重于如何优化办学要素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全力聚焦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既是应用型高校顺应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安身立命乃至命运共同体的应然要求。应用型高校是构建国家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力量,“双高计划”强调应用型高校应主动作为,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双一流”与“双高计划”引领下,应用型高校让大学回归本质,坚持质量和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把培育学生放在最根本位置。相较培养普通本科学生而言,专本衔接学生的培养更具有特殊性,更需结合实际。探索与专升本学生契合度高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从原有的专科教育层次提升为应用型本科层次,将原来学习的“基础性、原理性”知识升华为“应用性、技能性”技能,构建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育可堪大任的应用型时代新人。

(三)专本衔接是应用型高校丰富人才培养层次的内在需要

我国正处于高质量教育发展改革期,国家对教育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层次性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双高计划”打破了以往专科学历是高职学生最高学历的窘境,畅通了专科学生向上追求更高学历层次的途径,促使职业教育贯通了高职专科、职业或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乃至博士“四位一体”的发展通道。从终生学习和发展的角度,为高职学生提供了接受“适合教育”的上升空间,成为其提升社会地位的渠道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及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发展。不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加多样化,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呈现加速迭代、需求旺盛的趋势。应用型高校应区分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多维度发挥人才培养的合力作用,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不同需求。

三、“双高”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发展困境

在“双高计划”推动下,职业院校与应用型高校进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确实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新典范。但是,应用型高校正处于转型建设和发展期,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经验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不充分,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存在多重困境。

(一)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目标错位

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是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和应用型高校皆因地制宜提出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各有体系。其中,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以职业技术类为主,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具备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从而胜任职业性强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为主。应用型高校以行业技能为出发点,人才培养目标则以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兼具理论研究能力和技术技能为主。在学习方式上,专升本学生在高职院校三年学制中,前两年以学习实践技能为主,第三年往往为顶岗实习。但当专升本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进入应用型高校继续就读后,学习的知识转变为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模式。且专升本学生学制为两年,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学习本科知识。专升本学生和应用型高校普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本就有显著差异,基于此,尽管经过多年的专本衔接探索,应用型高校在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上也有了较准确的方向与定位。然而,针对专升本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深受原普通本科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干扰,导致专升本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模糊性,无法做好专本两个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

(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同质

继“职教20 条”和“双高计划”后,国家在2022 年出台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应扩大应用型高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完善专升本培养方式”。长期以来,应用型高校对举办专本衔接教育的主动性一直很积极,然而还是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没有将专本衔接教育纳入高校整体发展体系应有的位置,专本衔接教育处于应用型高校发展边缘。其次,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办学管理规范意识不够严格,在教学组织实施规范上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应用型高校缺乏与专升本学生所属高职院校的沟通衔接、了解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统一两校的教学计划,致使专升本学生的本科学习阶段课程重复或缺失。最后,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教育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理念停留在传统观念中,没有深刻审视专升本学生的特殊性,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与普通本科生加以区别,缺乏针对性与灵活性,最终呈现出专本衔接与普通本科教育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三)专本衔接产教融合协同度差

“双高计划”下,提升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落实应用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但其在办学过程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现实实践中,产教融合在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对产教融合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应用型高校和企业寻求构建产教融合平台过程中主动作为不够,企业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校企合作项目需要的周期长且产生的效益慢,导致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受影响,从而产教融合实施受阻。其次,缺乏完善的产教融合机制。一方面,缺乏地方政府的宏观监督、统筹推进,需要构建多方参与、协同推进的支持体系,吸引行业企业高度参与校企合作建设;另一方面,当前的校企合作没有法律约束性,双方的权责义务未明确,关系松散、随意,影响了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性。最后,产教融合平台不足。部分应用型高校内部缺乏仿真实验室、实训实践基地,外部缺乏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打造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实操训练过于简单形式化,学生的实践需求和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都难以得到满足。最终,产教融合做了“表面文章”,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也“水土不服”。

(四)师资引进与培育支持力度低

应用型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师资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于应用型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至关重要。然而,应用型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数量缺口较大,教师引进的渠道多为传统学术研究型大学,较少成功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行家精英、行业领军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缺乏对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和认识,导致其难以通过实践教学能力、教学实践水平实现对专本衔接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另外,受经费限制、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不足等影响,“双师双能型”教师到行业企业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不足,导致应用型高校难以满足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双高”视域下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一)准确定位,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效能性

为提高应用型高校实施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提升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广度与高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要积极与学生所毕业的高职院校开展广泛的沟通、调研,以掌握学生原有的学情水平、知识结构与能力特点。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可与高职院校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制订差异于普通本科生的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双方的权责与目标,以有效解决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目标错位、教育不连贯的现象。

(二)分类培养,凸显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应用性

推进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需强化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应用型高校专本衔接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合理的学科教学内容,相较普通本科生而言,专本衔接应弱化纯理论学术的知识浇灌,强化学科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专业和技术技能等级为需求导向,以未来职业适应能力养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一是明确专本衔接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在各方面本质区别于专科生和普通本科生,包括目标方向、专业学科设置、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未来就业方向等,进行层次分明、特色明显、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二是针对学生在专升本学习阶段和在专科学习阶段出现的重复课程,应用型高校可适当和高职院校开展一定的学分互认制度,以利于调动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积极性,于有限的专本衔接学习时间内,加大学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比重。三是将行业企业引入教学,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共同汇编案例(企业发展理念、商业模式、人才选聘、岗位要求、业务流程及技术标准等),形成教学案例库。从而凸显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应用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深度与精度。

(三)搭建平台,推动各利益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的长效性

应用型高校可协同地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利益共同体,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以平台为依托,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校地、校企长远合作。一是从制度层面修订完善产教融合的相关法规制度、实施办法,保证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以促进产教融合的规范性。二是依托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通过打通高校专业人才链与行业产业链、授课内容与企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收益产生过程、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等方面接轨,以更紧密的共同价值追求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包括与企业联合设立产业学院、实习实践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企业工作室等。三是条件成熟的高校专业可考虑引入企业进驻,共同打造校内产教融合中心,扩大优质资源共享,以促进高校教学活动、学生专业实践与企业实际生产的有机衔接。四是强化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教育平台。诸如创业学院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创业项目指导、法务支持、实践培训等,拓宽专升本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与就业通道。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提供沉浸式、体验式教学环境,增强专升本学生的职业认知,以数字化管理优化实践活动。

(四)强化队伍,打造多元化“双师双能型”师资的职业性

“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应用型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力量,对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首先,严格“双师双能型”教师选聘。重点关注选聘教师的人品师德、专业教育背景、教学理想、专业领域实践经验。依靠“平台+专业+特色+激励”优势,多途径内培外引高水平“双师双能型”师资,吸纳行业企业领军人物、工匠大师、技术技能大师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其次,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知识能力结构。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开展讲座、主题培训、现场指导、学术交流等方式进行强化,并有计划性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开展挂职锻炼、项目研修、调研实践等活动,考取相关技术技能职业证书,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技术技能水平。最后,拓宽“双师双能型”教师力量来源。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名师、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等到校兼职任教,共同参与相关课程开发、设计及实践实训教学,促进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同频。

五、结语

“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优化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本衔接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高校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式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基本保障和有效方式。应用型高校应以此为发展新契机,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好贯彻终生学习的理念,实现专本衔接人才提质培优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专本专升本双高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本衔接”学历教育探索与实践
“3+2专本直通”高职段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探究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