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长效运维保障机制的研究

2023-02-03 04:14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12期
关键词:河长运维河道

房 斌 蒋 俊

(1 无锡市环保集团锡寰(无锡)科技评估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26 2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无锡 214026)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河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和“十三五”规划的发布,使河道水环境的改善成为地方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1]。一般的河道治理主要通过控源截污、调水引流、底泥清淤等工程方式,难以保证水质长期稳定达标,于是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逐渐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促进河道良性生态系统的建立[2]。由于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短期的治理与修复,更需要制定长效的运行维护保障机制,以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

1 开展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运维的重要性

1.1 贯彻落实“水十条”

2015 年4 月16 日,国务院颁布“水十条”,要求到2020 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 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自“水十条”实施后,各地区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河道水体治理工作。2017 年,上海市印发《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沪委办发〔2017〕2 号),提出完成471 条段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的任务;2018 年,江苏省印发《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高质量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自2022 年4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以来,国家一直在持续推进城市水体治理,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实施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已经完成治理、实现水体不黑不臭的城市,要巩固城市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防止返黑返臭的长效机制。

1.2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要积极开展河道综合整治行动,加强河道保护与管理,创造“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环境,推进河道水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继续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关键工作,继续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继续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共建更加美丽美好的家园。

1.3 改善河道水环境提高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的发展与水资源息息相关。河道污染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同时还会对城市整体形象产生影响[3]。针对河道开展一系列整治行动,可以有效改善河道及周边景观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满意度。

2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和运维的现状

2.1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现状

河道治理常见的技术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而生态修复是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的结合,具体治理措施有生态护坡、生态清淤、生态浮床、沉水植物、生物填料、生态湿地、生态塘、曝气增氧等[4]。

王苏艳[5]通过人工浮岛、生物绳挂膜和高效曝气增氧对上海市松江区的河道进行了生态修复治理;王振华[6]采用联合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护岸+底泥疏浚、生态湿地+木桩/自然护坡、生态浮床+生态护岸)对江苏省苏州市农村中小河道进行生态治理;毛雪慧等[7]通过生态补水、生态河床、深潭浅滩、生物栖息地对广东省东莞市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江华锋[8]通过生态驳岸、底泥生物修复、水生植物修复、水生动物修复对重庆市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徐得潜等[9]采用植物修复、河道曝气、人工湿地、生态浮床对安徽省合肥市乡村河道进行生态治理。

2.2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运维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后,河道水质和景观有明显的提升,但长效运维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河道运维缺乏管理和监督,如生态护坡、生态浮床、生态湿地植物生长杂乱,杂草丛生;沉水植物生长无节制,季相更迭没有及时打捞、收割;生物填料、生态湿地中填料堵塞;曝气增氧中曝气头堵塞、机电损坏等。二是管理技术人员不足,了解河道生态治理(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特性、填料特性、机电特性)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河道养护的需求。三是突发排污事件影响了生态修复的效果,如河道实施生态治理后雨水、违法违章污水、泥浆水等向河道突发排放,影响生态修复的效果[10],严重的还会导致水体反黑反臭,动植物死亡,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3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长效运维的制约因素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后,由于管理部门缺乏长效运行维护的认识、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缺失、养护资金不足、管理养护难度大、公众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导致无法保证河道生态系统长效运行和河道水质长期稳定[11]。

3.1 管理部门认识不足责任主体不明确

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开展了河道水环境治理,但有些地区重工程建设、轻长效运维,认为通过工程建设消除黒臭水体或劣Ⅴ类水质即完成任务。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后管养部门责任主体不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和长效管理制度来落实生态修复工程的长效运行。

3.2 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缺失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加强了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河道长效运行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相对滞后,缺乏管理机构制度(管理职责部门、管理范围、管理内容、权利义务等)、资金管理制度(资金申请机制、资金使用机制、资金审查机制等)、养护管理制度(养护范围、养护内容、植物养护技术规范、机械设备养护技术规范、养护费用、考核机制等)。

3.3 资金不足管理养护难度大

河道治理工程经过生态系统重建后,施工承包单位负责对治理河道的管养工作,合约到期后,管养工作交还给相关管理单位。管理单位除了传统的防汛安全管理外,还增加了大量的生态系统和机械设备综合养护管理工作。由于管理单位养护资金不足,缺乏专业的养护技术及人员,难以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12]。

3.4 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地区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不完善,居民环保意识淡薄,随意将洗涤污水、餐饮废水直排河道,有的甚至连垃圾、粪便也直接倒入河中,沿河堆放生活垃圾、秸秆等废弃物,造成水体污染。

4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长效运维的保障机制

河道生态系统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制定长效的运行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水质达标。

4.1 加强认识落实责任主体

河道责任主体的落实对河道水体治理的效果至关重要。目前,全国推行的河长制明确了河道的责任主体。河长制由政府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河道的治理和管理工作[13]。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河长制主体责任,明确市、辖市(区)、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及各级河长职责,对河道水环境治理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14]。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消除黒臭水体或劣Ⅴ类水质后,河道管理部门应当重视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效运行维护,从制度、资金、宣传等方面监督并保障好长效运维工作,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和水体水质达标。

4.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明确河道管理范围、管理事项、管理部门、法律责任、权利责任等;建立责任主体考核制度和河道长效运维制度、验收制度等,实行定员定岗,保证河道长效管理[13]。只有规章制度健全了,才能更积极地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河道相关管理部门才能明确各自权责和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密切配合。

4.3 推行市场化养护管理

城市河道属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发挥其最大的综合养护效益,实现长效管理的目标,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推行招投标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地区性、管理性垄断和保护,选择专业的河道养护单位。建立系统的河道管理与长效运维分离的工作机制,推行一体化管理。制定长效运维管理技术标准、河道巡查和考核细则,同时根据定期考核情况支付运维经费,推动河道长效运维的专业化、市场化[15]。

4.4 加大资金支持

河道的治理和长效管理工作体现社会公益性、服务性,需由政府开辟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市级河道由市财政全部支付,区级河道可由市、区两级财政支付,镇、村级河道可由市、区、镇三级财政按不同比例支付。统筹各方面水环境治理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成效,扩大社会资金投入,为河道生态修复治理和长效运维提供充分保障[13]。同时,可参照道路绿化养护资金专款专用、分级管理的模式,确保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长效运维费用。

4.5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采集河道基础信息,监测和预测河道运行,远程操控河道设备,构建信息化的作业及管理模式,优化传统的工作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发展中的“河长制”河道管理工作服务[16]。河道信息管理平台,帮助河道管理者对河道水质情况、排入河道的管口水量和水质情况、机械设备运行情况、养护人员工作情况、植物生长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评估。

4.6 加强宣传搭建社会监督体系

加强宣传工作,以电视、报刊、广播、微信等为宣传渠道,同时可通过开展防汛综合演练和“爱水护水”“世界水日”等活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广大群众了解保护环境——特别是河道环境的重要性、河道治理的意义、河道养护工作的内容。鼓励群众参与到河道治理和长效运维中,使其既当河道治理的参与者,又当河道治理的监督者[13]。另外,还可聘请热心市民担任河道监督员或“民间河长”,鼓励广大群众对各种污染河道行为进行举报,搭建全社会监督体系。

4.7 制定突发污染事件预案

针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及河道水生植物、微生物大规模爆发等特殊情况,编制紧急预案。充分重视河道养护巡查工作,特别是雨后管口排水情况,做到突发污染事件及时发现,根据预案快速有效地处置,确保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成果和水环境的系统稳定,降低水质波动。

结语

河道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短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需要制定长效的运行与维护保障机制。长效运维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河道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稳定,使河道水质稳定达标、水环境更加优美,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推进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河长运维河道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风电运维困局
河道里的垃圾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图说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