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两书法泥金纸上呈

2023-02-03 06:31慧鉴堂主人
中国收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总督唐诗宋词康熙

慧鉴堂主人

在传统书画鉴定中,鉴赏家除了要充分考虑笔墨、印鉴、书风、画风、内容、形式等因素外,对作品所用的材料也十分重视。这是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与科技水平不同,生产出的材料(如纸、绢等)也带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而这种特征对于判断作品的年代与作者,常常具有决定性意义。

今天我们要说的两件书法作品,通过简单的目测判断,它们均写在泥金纸上,一件为方形纸,一件为羽毛状随形纸。这两样材料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它们是怎样影响鉴定结果的?

泥金纸的出现与使用是有时间性的。在历史上,泥金纸的出现与大量使用,主要集中在明末天启到清雍正年间。这是判断作品年代的辅助依据之一。

当时的泥金分赤金和青金。由于泥金纸表面吸水能力差,对于墨汁无法很好地吸收,因此用其作画稍有难度,主要用于创作书法。而且泥金制作复杂,成本较高,大多是在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使用,靠这一点就可以帮助鉴定家判断作者的身份。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后代人用前朝的纸、绢作书作画,在此不作扩展。

根据笔者经验,这两件书作应是明末清初写本,距今近400年,曾被收藏家长久收藏。

图1是一幅赵士英的书法,纵11. 5厘米、横19厘米,书写在方形泥金纸上。赵士英是明代陕西蒲城人,字季含,号激庵老圃,生卒年不详。他是崇祯三年(1630年)举人,曾任河北庆都(今望都)知县,有《陶激庵行吟诗集》《揖石斋文集》《山居集陶》等著作传世。

明末诗人卢世漼曾有《赵季含过访诗》:“一见温然君子儒,微言掌上出明珠。纵谈太华登临胜,天外三峰涌座隅。”卢世漼在序中说,季含本业之外,尤殚精于诗,兼工古文辞。

根据蒲城县志记载:“明亡,赵士英改戴黄冠,隐居白水,装疯卖傻,和当时权贵谢绝往来”。赵士英虽只是明朝一位知县,但却意志坚定,有与朝廷共存亡的决心,宁愿当道士隐居,也不为清廷效力。他曾于康熙五年(1666年)在《蒲城县志跋》中,留有“公之心亦无我之心也”句。“无我”之心是一种忘我,为心中理想可舍去自己一切,可见其高尚的情操。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是关中秦人的忠贞和宁死不屈的豪气!

他“不尊清制,后被处死”,其详情不得而知。明朝最小的举人12岁,不少举人在20岁左右,由此我们可以推算,赵士英的一生至多活了五六十岁。

赵士英的书法流传至今的非常少见。此书作为楷书,尺寸极小,是典型的明清馆阁体,堂堂正正,字如其人。此作书道:“凤阙烟霄紫,皇都二月天。日笼华影重,风度鸟声偏。佳气晴翻润,浮光暖更妍。莫言春色住,万户总星连。”很明显,这首五言诗是从唐诗中演绎而来的。唐代韩愈有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柳岩满皇都”,晚唐诗中也有“风暖鸟声碎,日高画影重”之句。

“凤阙”指朝廷,“皇都”即国都。此诗内容是歌颂朝廷国都的,可以推断应是其任明朝知县期间所作。书如其人,难能可贵,可惜生于时局动乱之际,性命多舛,未及天年,一生事迹少传。

图2为一幅董讷书法,尺寸为27厘米×17.5厘米,书写于随形泥金纸上。董讷(1639年至1701年)的史料比较详尽。他生于明,卒于清,字兹重,号默庵,山东平原人,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康熙元年(1662年)举人、康熙六年(1667年)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董讷能诗擅书法,工行草,一生著有《西台奏议》《两江疏草》《督漕疏章》《柳村诗集》。

董讷累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后迁升江南总督,不久出任两江总督,是位高权重的九大总督之一。他为政识大体,有惠于民。在他离任两江总督后,康熙帝曾在南巡时(康熙二十八年)看见百姓执香,跪在董讷生祠堂前,请求皇帝为其恢复两江总督职务。康熙还京后,还与董讷笑谈:“汝官江南惠及民,民为汝建小庙。”董讷旋以侍读学士复出为漕运总督。在他因病去世后,康熙皇帝下诏赐祭葬,追加正一品。

董讷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因病请假回乡,建成“柳村”一处。当时柳村的规模是“十亩白云村”。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时,他因“符和于成龙言之”被削职,五年后又被撤职,回乡隐居,扩建柳村至20亩。在柳村的时候,他亲自参加柳村亭台水榭建设,就像是樵夫和渔夫一样,自称“野人”。他在《柳村诗集》卷《月夜园中闲步》中有诗曰:“探菊东篱开倦眼,披窗西阁照孤擎。”在诗中,他称柳村为东篱,颇有效仿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图2是用泥金纸裁剪随形,类似树叶,又似羽毛。其所写为行草书,依着泥金纸顺势而为,大小相间,错落有致,尽显随心所欲、轻松灵动之态。书作装裱华贵考究,泥金纸与蓝底背纸装裱紧密,犹如一體。

董讷的行书笔者多有所见,如此小幅却是首次得见,而且是草体居多,自由自在,变化多端。这幅书法为一首七绝诗:“十亩苍苔绕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高情还似看花去,闲对南山步夕阳。”这并不是董讷的自作诗,而是引自一首唐诗。

对董讷来说,引用此诗十分恰当。他出身士宦家庭,曾高官厚禄、廉洁惠民,也曾惹怒君王、降职为民。他前后数度居于家乡的柳村,得以像陶渊明“南山下采菊”一样生活。

此书法未署年款,用印“墨樵”一方,似可判定为其撤职后居柳村时所书,系其晚年行草书精品。在泥金纸面上,他用淡墨勾出羽毛形状,用心颇工。如此这般在泥金纸上描绘类似羽毛的图案,自然让人联想到杜甫在《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怀诸葛亮“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那般的深邃意味。

中国民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正如上面这两件书作,一件借用唐诗诗意,一件直接书写唐诗。从古至今,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清两朝,由于大兴“文字狱”,使得许多文人乐于引用或书写唐诗宋词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不论是颂扬还是悲愤,不论赞叹或诅咒,有感恩有忏悔,有别离有思念……都会从唐诗宋词中获得灵感,得到慰藉。不少人会“    神遇”唐诗宋词,引用、借喻、生发、创作,既可抒发真情,又不会受到压抑;既可发出呐喊,又避免遭到迫害,同时还可显出自己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这或许是唐诗宋词对后世意外的贡献和影响。这两件书法内容就是例证。

罕见两书法,泥金纸上呈。它们不仅展示了书法与载体的和谐、艺术与形式的统一,还揭示了文化的内核,展现了唐诗深厚的内涵与宽广的外延,确是小中见大、美中见情,让人遐想,发人深思。

猜你喜欢
总督唐诗宋词康熙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康熙:阳刚雄健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唐诗宋词选择读》注释献疑(三则)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
康熙下象棋
一部稀见的明代军事志《苍梧总督军门志》
康熙爱读《武经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