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宴会器物也分三六九等

2023-02-03 06:30刘思洋
中国收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热锅后妃青花

刘思洋

据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六日的一月内,皇室就吃了23种火锅,合起来有66次。具体说有鸡鸭火锅、野意火锅、全羊火锅、黄羊片火锅等。乾隆五十四年(17 8 9年)全年,乾隆帝吃了200多顿火锅。乾隆帝经常以火锅开启自己的一天,春天的早晨吃“炖酸菜热锅”;夏天则吃“野意热锅”;秋天常吃“ 燕窝葱椒鸭子热锅”;至于冬天,更是各种火锅品种轮番上阵,几乎是顿顿火锅。

在乾隆时期盛行的千叟宴席上,也少不了火锅的身影。千叟宴席上看似统一的火锅实际上是有内宫的等级规制,分一等桌和次等桌,等级不同陈设也有所差别。一等桌每席摆有银锡火锅各一个,猪肉片一盘、煺羊肉片一盘、鹿尾烧鹿肉一盘、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意一盘、螺狮盒小菜两份,筷子一双,另备肉丝烫饭。次等席的不同在于以狍肉替代鹿尾烧鹿肉。

这里所谓的“ 野意热锅”,是典型的东北地区满族饮食,在清宫之内也是颇受满族皇室钟爱的一种菜式。“野意”即野味之意,主要指东北地区山林河泽中的一些特产。而在清宫中,对野意火锅所用餐具统称为“ 野意家伙”,这其中就包括火碗。火碗或为配套火锅所实用的餐具,有时也可做简易火锅单独使用。

沈阳博物馆收藏的银镀金寿字火碗由三部分组成——火碗、三角支架和小银酒精碗,每部分可以分开。碗盖及碗身上刻有寿字,三角支架设计为如意形,都充分体现出清宫器物纹饰上吉祥美好的蕴意。

万年甲子元宝式火碗是更具代表性的火碗,其寓意丰厚。碗盖上部有元宝形盖钮,盖表面刻有四个圆环形开光,上书“万、年、甲、子”四个双勾纹汉字,寓意“万寿无疆、江山永固”;衬碟亦为元宝式造型,为两端高起、中间凹下的浅盘式盛食器;碗内较深,碗底为平底;碗架为弯曲如意足式,上部碗托为圆环形;四足顶部如意头内分别铸有吉、祥、如、意四字;四足之间为火托,用以盛放燃料给火碗加热。

在清宫火锅品类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慈禧太后钟爱的菊花火锅。顾名思义,菊花火锅的最大亮点在于锅里有菊花。制作菊花火锅并不难,只要在普通火锅上撒上菊花瓣就好了。慈禧太后爱吃菊花火锅的理由大概就是菊花能清肺腑,美容养颜。皇太后喜欢的火锅,自然也在当时社会上层女性中广泛流行开来。

而在《宫女谈往录》中,宫女回忆吃火锅的情景时说道:“从十月十五起,每顿饭添锅子,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也有时吃山鸡锅子。反正我们有三个整月吃锅子。”通过描述可以看出,皇宫里的日常火锅还是比较接地气的。

中国的帝王向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虽未免夸张,但皇帝后宫妻妾众多确是事实。虽比前朝已经有所削减,但每位皇帝的妃嫔也不下十几人,多者数十人(唯光绪帝只有一后二妃,妻妾最少)。

清开国之初,典制未备,直到皇太极称帝改元,才初步建立起宫闱制度,但仅有后、妃两个位号,仍不完善。此种情形甚至影响到入主中原之初的顺治一朝。直至康熙朝宫闱制度才臻于完善。清代后妃制度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代,将后妃分为八个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在饮食及食器的运用上也有体现。清宫的膳食有帝后日常膳和各种筵宴,皇帝的日常膳食由御膳房承办,后妃的膳食则由各宫膳房承办。内廷精于美食,更重美器。众多精美餐具、茶具、酒具、火锅等造型新奇的食器中,无不彰显清代内廷礼仪的严格典制和帝后们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

宫中使用的食具有金、银、玉、瓷、珐琅、翡翠以及玛瑙等材质。其中金银器是御膳房里的“ 主角”。以道光时期为例,御膳房里有金银器3000多件,其中金器共重4600多两(约合140多公斤),银器重40000多两(约合1250多公斤)。皇帝日常进膳用各式盘碗,冬天则增加热锅、暖碗。大宴时的御用宴,大都用玉盘碗。乾隆帝还为万寿宴特命制了铜胎镀金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盘碗。

宫廷瓷器多由江西景德镇的官窑每年按规定大量烧造。瓷器是后妃铺宫器物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的分量最重,也是直接显示后妃等级的器物。皇太后与皇后铺宫中有瓷器1000余件、皇贵妃有140余件、贵妃有120件、妃有83件、嫔有57件、贵人有52件、常在有38件。按乾隆朝定制,皇帝、皇太后、皇后所经常使用的黄釉瓷器为宫廷中的最高等级,黄地绿龙瓷器是为贵妃级别的后妃所用,其他后妃使用的瓷器在颜色上各有不同。(详见表格)

从明初起,在姹紫嫣红、绚丽多姿的各种色地釉瓷中,“黄地”釉瓷脱颖而出,成为皇家御用瓷器。黄与“皇”谐音,明清黄釉瓷器是皇帝最喜爱的颜色。清代内外均施黄釉的瓷器在宫中被称为“黄器”或“殿器”,比如清康熙款黃釉暗花碗,只有皇帝、太后和皇后才能使用。

清康熙款绿地紫龙盘是贵人所用,绿地即绿釉,又称“法翠”,始于明永乐时期,清代各朝官窑均有烧造。常在为明、清后宫第六等级的嫔妃,其地位在贵人之下,使用瓷器为五彩红龙瓷。“五彩红龙”瓷器自康熙创制并一直延烧到清道光、咸丰年间。答应是清代皇帝最低等级的嫔妃,因地位低下,所以不能用龙纹器皿,使用瓷器为各色瓷盘、瓷碟等。

清黄釉青花把莲纹盘通体以黄釉为地,斗彩装饰,盘心和外壁饰莲池鸳鸯纹,胫部青花仰莲纹,盘形周正,釉质莹润,底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款。黄地青花的装饰极具特色,这种工艺首创于明宣德时期。其制作过程为先在瓷胎上绘以钴作着色剂的青花纹饰,施白釉经高温烧造后,再在白釉处加填低温铅黄彩,复入炉经低温焙烧而成。所以这类工艺又有“青花填黄彩”之称。在清代官窑青花器中以青花黄彩更为名贵。

看过宫内的瓷器规制后,细想在电视剧中经常可见后宫妃子们每天都为了获得皇上的宠爱而相互倾轧、相互敌视,为了对付自己的敌人倾注了所有的智慧,更需要到处寻找可以拉拢的对象。那么,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上,妃子们争夺皇上的宠爱,真的只是因为爱情吗?或许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这一点从她们使用的不同等级的器物中就可以窥见一二。想想看,如果你是妃嫔中地位最低的答应,每天都看着比自己身份更高的妃子们用着那么多品类丰富、数量众多的瓷器,会不会有一丝嫉妒?对于她们而言,保住皇上的恩宠就是保住自己的高质量生活标准。

猜你喜欢
热锅后妃青花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宫闱时尚
从《太常因革礼·庙议》后妃袝庙问题看北宋的礼制运行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热锅”上的城市
“热锅”上的城市
考考你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