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兼业何以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2023-02-02 18:27潘明明张杰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异质性

潘明明 张杰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苏、皖、豫、鄂种植户调查数据,探究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为平衡农民非农就业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提升兼业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且相较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效应更突出;(2)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兼业强度、兼业时间与非农就业稳定性强化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非农就业灵活性则作用相反;(3)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存在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维度异质性,受农民年龄、文化程度、政治身份、家庭劳动力数、家庭土地规模、耕地权力稳定性预期、土地碎片化程度、是否合作社成员、自然灾害及生产外包便利性等因素调节;(4)兼业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机制包括降低农民农业依赖,削弱农民农业价值感知,缩减农民土地规模,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及淡化农民耕地保护责任意识等。研究结论: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并随兼业农民兼业行为、个体特征、外部发展条件及耕地保护措施特点不同,呈现显著差异性。消除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应统筹安排相关土地经营制度,培育农业合作、服务主体及创新兼业雇佣模式等。

关键词:农民兼业;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兼业分化;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23)03-009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CRK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27306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85QG342)。

优质的耕地资源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也是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1]。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的“三重三轻”问题突出[2],加之工业污染、耕地占优补劣、不合理耕作制度及农作物结构失衡等[3-4]原因,中国土壤生态急剧恶化,耕地质量下降严重。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耕地有机质含量与2000年相比下降8.36%,超过40%的耕地出现不同程度退化,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积突破5 000万亩[5]。因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是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

农民是耕地直接使用者和耕地质量保护最重要行为主体[6]。推动耕地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开展耕地质量保护[7]。关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学者长期聚焦农民个体特征[8-9]、土地经营制度[10-11]及村庄发展状况[12-13]等领域。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参与非农就业,兼业化成为农民生产活动的重要特征,并深刻影响农民农业生产资源配置[14-16]。兼业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也得到学者持续关注。如李庆等[17]等基于田野调查,挖掘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资金与精力投入影响;臧俊梅等[18]等借助计量模型,检验兼业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意愿与行为关系;尚惠芳等[19]等依据理性小农、计划行为等理论,归纳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理论机制等。

然而,深究已有理论成果,兼业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关系研究不仅未形成一致性结论,研究设计也存在改进空间。一方面,已有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衡量,多借助某一项或几项耕地保护措施展开,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涉及的耕地保護措施具有多样性,且不同类型耕地保护措施对农民资金、精力等投入要求也不同,以一项或几项耕地保护措施描绘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难以反映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全貌,也极易造成二者关系研究结论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多数对于兼业农民探讨,普遍将兼业农民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整体化研究,较少关注农民兼业分化问题,更鲜有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的理论成果。此外,兼业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关系研究也时常忽略农民个体特征与外部发展条件等外生变量调节。

鉴于此,本文基于苏、皖、豫、鄂4省1 552份农业种植户调研数据,借助二元Probit模型,系统探讨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在科学提炼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一般规律基础上,深入挖掘兼业农民面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措施决策和行为差异。同时,对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性以及农民个体特征、外部发展条件等外生变量调节作用也展开针对性探讨。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是指有利于耕地质量保持或提升的生产行为[6]。农民是否保护耕地,既是其追求利益最大化、合理配置有限资源的理性决策,也受农民耕地保护责任意识等主观因素影响[3]。兼业对农民农业生产资源配置决策和耕地保护责任意识影响如下:第一,兼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降低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重,弱化农民农业依赖,引发农民压缩农业生产投资和耕地保护投资[20];第二,非农就业既客观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同时鉴于当前非农就业收入普遍高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高昂机会成本也引发农民形成“种地划不来”思想,人为降低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投入[15];第三,兼业改变农业经营模式,与纯农户比,兼业农民具有更高缩减土地规模、集中地块和推动粮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动机[12]。缩减土地规模和推动粮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降低农业收益预期,削弱农民耕地保护动力[21],而农民集中地块,开展规模生产则使耕地保护更便捷、高效[22],提升农民耕地保护水平;第四,兼业也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责任意识。农民参与非农就业,与城镇文化交流、碰撞,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逐步向“城市人”看齐,看待耕地也“城镇居民化”,淡化耕地“主人”意识和保护责任[18]。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但影响方向与程度取决兼业的正负两方面影响效果。

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涉及多样耕地保护措施。种植绿肥、施用农家肥、整修水渠、回收农膜等普遍由农民亲自实施,依赖农民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属劳动消耗型耕地保护措施;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土地平整、深松深耕等,农民主要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或服务方式展开,更依赖农民资金投入,属资本消耗型耕地保护措施[6]。兼业虽同时影响农民农业生产资金、劳动投入,但影响程度不同。一方面,现阶段逐步提升的农民工工资和日趋下降的农业生产外包价格,使农业生产劳动投入机会成本显著高于资本投入成本。在相同条件下,兼业农民更不愿投入劳动,实施劳动消耗型耕地保护措施[4];另一方面,兼业增加农民收入,但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农业生产劳动相对资本变为稀缺资源。根据要素诱致型技术创新理论,生产变革倾向节约稀少、昂贵要素,使用丰富、便宜要素。农业生产劳动相对资本稀缺性,使兼业农民更节约劳动资源[23]。此外,兼业提升农民收入,也通过“收入效应”抵消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但主要集中于耕地保护的资本投入[23]。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

假设2:兼业农民面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措施决策和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较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更突出。

当前,农民兼业行为呈现突出分化特征。兼业农民在兼业时间、兼业强度、务工距离、非农就业稳定性及非农就业时间安排灵活性等方面差异悬殊。不同兼业特征农民,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也不同。兼业时间越长,受“城市人”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影响越深刻,对待耕地“城镇居民化”特征越明显,耕地“主人”意识和耕地保护责任越淡薄[24];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兼业农民相较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兼业农民,对农业依赖更低,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中更不愿意投入劳动、资本等要素[4];近距离特别是在家庭周边参与兼业的农民,非农就业对其农业生产劳动投入约束相较跨区域转移农民更弱,更便于照管农地[25],耕地保护也更有保障;非农就业越稳定,兼业农民对农业依赖越低,越不愿参与耕地质量保护[26];灵活就业农民相较非灵活就业农民,可更大程度兼顾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也更大概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27]。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

假设3: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兼业时间长、强度高、务工距离远及非农就业稳定兼业农民,耕地质量保护概率更低。灵活就业农民有更大概率开展耕地质量保护。

2 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2.1 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参照杨志海等[6]思路,以是否实施“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整修水渠、回收农膜、土地平整、深松深耕”中一项及以上设定(prot)。若选择“是”,定义为1;若选择“否”,定义为0。研究亦进一步探讨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labo)和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capi)影响。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以是否实施“施农家肥、种植绿肥、整修水渠、回收农膜”中一项及以上评价。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以是否实施“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土地平整、深松深耕”中一项及以上衡量。

解释变量:参照孙治一等[16]观点,以“您是否同时参与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part)描述。若选择“是”,定义为1;若选择“否”,定义为0。同时,研究对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性问题也展开探讨。农民兼业分化围绕农民兼业时间(time)、兼业强度(inte)、外出務工距离(dist)、非农就业稳定性(stab)及非农就业时间安排灵活性(flex)展开。

控制变量:从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维度构建。包括:年龄(age)、文化程度(edu)、政治身份(iden)、家庭劳动力数(work)、家庭社会资本(soci)、土地规模(scale)、土地碎片化程度(frag)、耕地权力稳定性(conf)、耕作便利性(conv)、是否加入合作社(coop)、村庄区位(loca)、气候条件(disa)及农业生产外包便利性(seri)。

数据来源于苏、皖、豫、鄂4省农业种植户调研。调研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于2019年8—9月进行,每省抽取3个县,每县抽取3个乡(镇),每乡(镇)抽取3个村,每村抽取15户农业种植户,每户调研一位户主。调研内容包括:农民个体特征、农业生产与非农就业及耕地质量保护等。发放问卷1 620份,回收有效问卷1 552份。样本结构,样本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样本总数73.13%;年龄和学历集中于30~45岁之间和初中及以下,30~45岁样本占样本总数70.17%,初中及以下学历样本占样本总数62.89%;家庭土地规模则普遍在10亩以内,土地规模10亩以内农户占样本总数65.14%。样本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及土地占有状况与调研区域农户总体结构相符,样本数据具有较高代表性。变量及具体描述如表1。

2.2 模型构建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1 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证分析

3.1.1 基准模型

借助二元Probit模型探讨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见表2。模型(1)—模型(2)考察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一般规律,模型(3)—模型(4)和模型(5)—模型(6)分别考察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和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

根据表2,兼业(part)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1%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引入控制变量,控制地区变量后,结论依然成立,系数为-0.135。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与纯农民比,兼业农民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概率低13.5%。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labo)影响系数为-0.193,对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capi)影响系数为-0.024,分别在1%和10%显著性下显著。兼业虽同时抑制农民劳动消耗型和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但对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效应更突出。农业生产中,相较减少资金投入,兼业农民压缩时间、精力投入,降低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率幅度更大。

控制变量,年龄(age)、文化层次(edu)、政治身份(iden)、家庭劳动力数(work)、耕地权利稳定性(conf)、是否加入合作社(coop)及农业生产外包便利性(seri)正向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土地规模(scale)、土地碎片化程度(frag)、气候条件(disa)负向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社会资本(soci)、耕作便利性(conv)、村庄区位(loca)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不显著。

3.1.2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鉴于基准模型因变量与自变量可能互为因果和回归结论偶然性,需对基准模型内生性和稳健性展开检验。一方面,以“兼业氛围”(atmo)(除研究样本外,本村其他兼业种植户在全部种植户中占比)为工具变量①,通过条件混合过程方法(CMP)检验模型内生性;另一方面,以“收入中同时包含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arg-lab)作为兼业替代变量,检验模型稳健性。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对于内生性检验:一阶段回归,兼业氛围(atmo)通过1%显著性检验,“兼业氛围”作为工具变量适用。内生性检验参数(a tanh rho)5%显著性水平显著不为0,基准模型存在内生性;二阶段回归,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一般规律和对劳动消耗型与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差异,与基准模型一致,即考虑模型内生性,实证结论依然可靠。对于稳健性检验,替代变量(art-lab)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效应大于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效应,实证结论也具有较高稳健性。

3.2 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实证分析

根据基准模型,兼业显著降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率。但兼业农民在兼业强度、兼业时间、务工距离、非农就业稳定性及非农就业时间安排灵活性等方面差异悬殊。因此,进一步剖析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率影响是否因农民兼业强度、兼业时间、务工距离、非农就业稳定性及非农就业时间安排灵活性不同,而有所差异,见表4。

根据表4,兼业强度(inte)、兼业时间(time)、非农就业稳定性(stab)显著负向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系数分别为-0.346、-0.115和-0.239。即非农兼业农民与农业兼业农民比,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概率低34.6%。农民兼业时间每增加1年,其耕地质量保护概率则减少11.5%。农民耕地质量保护概率也随农民非农就业稳定性提升呈下降态势;非农就业时间安排灵活性(flex)显著促进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系数为0.131。灵活就业农民对比非灵活就业农民,其耕地质量保护概率高13.1%;外出务工距离(dist)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深究原因:一方面兼业农民多在家乡附近从事兼业活动;另一方面城乡交通设施日趋完善也极大缓解农民往返城乡的不便。

4 进一步讨论

不仅兼业行为分化,兼业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也不同。同时,根据实地走访,不同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农民,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也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是否存在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维度异质性;另一方面,前文理论归纳的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机制是否真实存在,兼业究竟通过何种渠道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亦需展开实证检验。此外,限于篇幅,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维度异质性,仅对前文基准模型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相关控制变量展开探讨。

4.1 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異质性分析

4.1.1 个体特征

个体特征维度异质性,重点考察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政治身份和家庭劳动力数的农民,兼业影响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见表5。

根据表5,兼业对新生代、中生代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较突出,对老一代农民影响不显著①。老一代农民与新生代、中生代农民比,既具有较高“土地情节”,同时非农工作稳定性和工资水平也较差,对耕地更依赖。兼业对高中(中专)学历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初中及以下和大专及以上农民。初中及以下农民受制其学历,非农工作普遍缺乏稳定性,且工资水平较低。大专及以上农民,不仅具有较高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其多从事管理、技术岗,更能兼顾农业生产与非农就业。兼业显著降低非党员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率,但对党员农民影响不显著。以乡村“能人”为主体党员农民,既具有较高学历和生态保护意识,同时其在生产中也被广泛要求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且其生产行为也受到更多规范约束和群众监督。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与农民家庭劳动力数显著负相关。充足劳动力可打破兼业造成的农业生产与耕地保护劳动力约束。

4.1.2 外部发展条件

农民外部发展条件维度异质性,重点考察农民土地规模、耕地碎片化程度、耕地权利稳定性预期、是否加入合作社、村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外包便利性是否引发兼业作用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见表6。

根据表6,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与农民土地规模呈“U”型关系。家庭土地规模较小或较大,兼业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均较突出。家庭土地规模小,农业收益预期较务工更低,农民更不愿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资金、时间与精力。家庭土地规模大,兼业农民则无法提供足够时间、精力开展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土地高碎片化、预期耕地权力不稳定和自然灾害频发的农民,兼业对其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影响大于土地集中、耕地权力预期稳定或自然灾害频率低的农民。土地碎片化加剧耕地保护成本,也为农民保护耕地带来诸多不便。耕地权力预期不稳定和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农民耕地收益预期不稳定,致使农民缩减农业生产和耕地保护投资。农民加入合作社和所在区域生产外包便利则削弱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负面效应。加入合作社农民农业生产可获得更多生产服务和技术指导,同时合作社统一生产规范也倒逼农民加强耕地保护。农民所在区域较多生产服务组织,使农民可以以较低价格进行生产外包,也一定程度缓解兼业造成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投入不足问题。

4.2 兼业作用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机制检验

根据前文理论研究,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既有兼业对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客观挤占,也包含农民因农业依赖程度和价值感知下降及责任意识淡化而作出的农业生产资金、时间、精力主动调整。因此,论文拟检验兼业是否降低农民农业依赖程度,是否调整农民农业经营模式,是否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以及是否弱化农民农业价值感知和耕地保护责任意识,挖掘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机制,见表7。其中,农民农业依赖程度取决农业收入对家庭重要程度,以“农业收入对家庭重要程度是否下降(import)”予以反映;农业经营模式调整主要包括缩减土地规模、集中地块及推动粮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农业经营模式调整借助“是否缩减土地规模(scale)”、“是否推动地块集中(conce)”及“是否推动粮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food)”衡量。同时,兼业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削弱农民农业价值感知及淡化农民耕地保护意识也分别通过“是否感覺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兼顾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squee)”,“是否感觉种地划不来(value)”及“是否认为没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耕地”(consc)描述。

根据表7,兼业对降低农民农业依赖(import),削弱农民农业价值感知(value),缩减农民家庭土地规模(scale)及淡化农民耕地保护责任意识(consc)影响1%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对挤占农业生产时间、精力(squee)、推动粮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food)影响5%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影响系数依次为0.301、0.281、0.168、0.155、0.130和0.054。兼业主要通过降低农民农业依赖,削弱农民农业价值感知,缩减农民家庭土地规模,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以及淡化农民耕地保护责任意识,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决策与行为。兼业推动粮食作物替代经济作物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虽也产生抑制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兼业对农民集中地块(conce)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通过推动地块集中,提升农民耕地保护便利性和参与率的作用机制未得到验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尚不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尚不完善。

5 结论及政策启示

农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耕地质量有效保护的前提。长期以来,农民兼业挤占农业生产时间、精力,弱化农业价值,给农民农业生产和耕地质量保护带来巨大冲击。平衡农民非农就业与耕地质量保护关系,关键在于厘清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涉及的耕地保护措施类型的多样性和兼业农民兼业行为分化及个体特征与外部发展条件的差异,使兼业影响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既要弄清兼业作用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一般性规律,更应充分挖掘兼业农民面对不同类型耕地保护措施决策、行为差异及农民兼业行为分化和农民个体特征与外部发展条件差异引发的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异质性。

本文构建兼业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关系理论框架,借助苏、皖、豫、鄂农业种植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就兼业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关系展开系统探究,结论如下:(1)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降低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参与率,且相较资本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兼业对农民劳动消耗型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抑制效应更突出。(2)兼业分化引发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兼业强度、兼业时间与非农就业稳定性强化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负面影响,非农就业灵活性则促进农民耕地质量保护。(3)农民个体特征和外部发展条件调节兼业作用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过程。农民学历、土地碎片化和自然灾害加剧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负面影响,农民政治身份、家庭劳动力数、耕地权力稳定性预期、加入合作社及生产外包便利性则在兼业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中发挥弱化功能,兼业对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影响效应也受到农民年龄和家庭土地规模的非线性调节。(4)兼业主要通过降低农民农业依赖,削弱农民农业价值感知,缩减农民家庭土地规模,挤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精力,以及淡化农民耕地保护责任意识,抑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决策与行为。

基于上述分析,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加大农业生产补贴力度,增强农民农业收益预期,提升农民耕地价值感知;第二,引导企业创新兼业农民雇佣模式,提升农民非农就业灵活性,实现农民非农就业与农业生产兼顾;第三,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推进农户土地互换,降低耕地碎片化程度,提升农民耕地保护便利性;第四,深化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夯实土地权证书对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功能,提升农民耕地稳定性预期;第五,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降低农民农业经营风险;第六,培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激发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生产服务主体对农民农业生产帮服作用;第七,强化耕地质量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农民耕地质量保护主体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晓山.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几点思考[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21(3):1 - 5,14.

[2] 周力,王镱如.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2):63 - 71.

[3] 刘帅,余晓洋,吴迪.粮食主产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情况调查研究——基于吉林省446户样本的分析[J] .经济纵横,2019(2):79 - 87.

[4] 袁东波,陈美球,李志朋,等.基于农药化肥使用视角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J]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2):310 - 314.

[5] 张连华,霍学喜.农地规模与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研究——基于771个苹果种植户的分析[J] .农业经济管理,2019(6):48 - 61.

[6] 杨志海,王雨濛.不同代际农民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研究——基于鄂豫两省829户农户的调研[J] .农业技术经济,2015(10):48 - 56.

[7] 李博,王瑞梅.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综述[J] .资源科学,2021,43(5):909 - 920.

[8] MOGES D M, TAYE A A.Determinants of farmersperception to invest i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north-western highlands of ethiopia[J] . International Soil &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 2017, 5(1): 56 - 61.

[9] 王淇韬,郭翔宇.感知利益、社会网络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基于河南省滑县 41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J]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7):43 - 51.

[10] DEININGER K, ALI D A, ALEMU T.Impacts of land certification on tenure security, investment, and land market participation: evidence from ethiopia[J] .Land Economics, 2011, 87(2): 312 - 334.

[11] 錢龙,冯永辉,钱文荣.农地确权,调整经历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来自广西的经验证据[J] .农业技术经济,2021(1):61 - 76.

[12] 赵丹丹,周宏,高富雄.农户分化、技术约束与耕地保护技术选择差异——基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农户技术采纳理论分析框架[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2):2956 - 2967.

[13] 李志芳,王锐,沈新磊.基于质量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耕地保护分区研究[J] .土壤通报,2021,52(4):785 - 792.

[14] 陆岐楠,张崇尚,仇焕广.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非农劳动力兼业化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的影响[J] .农业经济问题,2017,38(10):27 - 34.

[15] 畅倩,李晓平,谢先雄,等.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J] .中国农村观察,2020(1):76 - 93.

[16] 孙治一,孙大鹏,于滨铜,等.兼业如何影响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来自全国5省1458个农户样本的经验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2021(6):44 - 59.

[17] 李庆,林光华,何军.农民兼业化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27 - 32.

[18] 臧俊梅,郑捷航,农殷璇,等.耕地保护及其必要性:不同兼业程度农户的认知与意愿——基于珠三角的调查与实证[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2):82 - 90.

[19] 尚惠芳,易小燕,张宗芳.农户耕地质量提升行为的逻辑路径与驱动力: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7):1253 - 1261.

[20] 钱龙,洪名勇.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变化——基于CFPS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6(12):2 - 16.

[21] 卢华,胡浩.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J] .农业技术经济,2015(7):4 - 15.

[22]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4(11):4 - 16.

[23] 李胜楠,李坦.非农就业、极端气候变化感知对小农户绿肥施用意愿的影响——基于冀、 鲁、 豫、皖四省小麦主产区的调查[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16(1):91 - 97.

[24] 夏秋,李丹,周宏.农户兼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2):131 - 138.

[25] 钟甫宁,陆五一,徐志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利于粮食生产吗?——对农户要素替代与种植结构调整行为及约束条件的解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6(7):36 - 47.

[26] 李庆,杨志武.非农就业对种植决策的影响——基于土地地势的研究视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10):186 - 192.

[27] 蔡文聪,杨海钰,张强强,等.农户兼业是否导致农业生产低效率?——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视角[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2(1):26 - 32.

How Does Part-time Employment Affect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Empirical Analysis of Rural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Jiangsu, Anhui, Henan and Hubei Provinces

PAN Mingming, ZHANG 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ar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part-time employment and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and to enhance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obit model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from rural households in Jiangsu, Anhui, Henan and Hubei.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art-time employment inhibits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inhibiting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labor-consuming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than for capital-consuming one. 2)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armers part-time employment leads to the difference of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Part-time employment intensity, part-time employment duration and off-farm employment stability strengthen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n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while off-farm employment flexibility plays an opposite role. 3) The influence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n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also has the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tern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which is regulated by farmers age, educational level, political status, number of family workers, size of family land, expectation of stability of power over cultivated land, degree of land fragmentation, whether they are members of cooperatives, natural disasters and the convenience of production outsourcing. 4) The mechanisms that influence farmers behavior in protect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ed land include reducing farmers agricultural dependence, weakening farmers perception of agricultural value, reducing the size of farmers land, crowding out farmer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ime and energy, and diluting farmer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conclusion, part-time employment inhibits farmers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and varies according to farmers part-time behavio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xternal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measures. It is necessary to arrange the relevant land management system, foster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s, and optimize the parttime employment mode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art-time employment on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Key words: part-time employment of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differentiation of part-time employment; heterogeneity

(本文責编:陈美景)

①根据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理论,村庄非农就业农户往往会与村内其他成员(亲戚、朋友或邻居)分享工作机会,并可能帮助有非农就业意愿农户做一些准备工作(在打工地寻找住处,提前了解工作内容等),降低其非农就业前期成本,增强其非农就业倾向。同时,农民耕地质量保护决策为家庭内部联合决策结果,与外部农户非农就业并无直接联系。

①基于年龄结构,参照杨志海等[6]的做法,将农民划分为新生代农民(1985年以后出生)、中生代农民(1970—1985年之间出生)和老一代农民(1970年以前出生)。

猜你喜欢
异质性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本体支持的生物医学领域元数据异质性与可兼容性研究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市场契约设计及其治理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1949年前译本的民族性和异质性追考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