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林 军
这次参加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认真聆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的开班讲话,学习了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的决策部署、法律制度和工作要求,深受教育、收获满满。这对于指导我们更好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提质增效,为汕尾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用好地方立法权,以高质量的立法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工作机制,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建立法基地,探索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发挥常委会审议环节把关作用,把握好法规质量和出台时机,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地位凸显。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紧跟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平安汕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能级,注重立法解决实际问题,立法质效不断提高。例如,《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是我省首部关于红色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汕尾市品清湖环境保护条例》是凸显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汕尾市荣誉市民条例》是开展“小快灵”立法实践的创新探索。
三是坚持开门立法。把立法工作融入“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注重听取基层人大代表、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针对重点问题和关键关节,邀请利益相关方参与专项论证,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运行,“点对点”征求意见实地调研等,确保制度设计务实管用。
增强监督刚性和质效,以强有力的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用好监督“助推器”。聚焦产业体系培育、乡村振兴、城市提能、营商环境、绿美汕尾以及民生补短等方面加强工作监督,在支持和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中形成了目标同向、勠力同心的良好局面。
二是打好监督“联合拳”。探索抓县促镇、巩固基础、强化履职的工作方法,聚焦基层治理、民生工作等,加强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监督,有效形成监督工作合力。
三是建好监督“全链条”。建立健全审议、交办、反馈、评价相衔接的“闭环式”监督,在推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上精准发力。这种方式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使民生实事更好惠及民生。
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凝聚代表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拓展“双联系”工作。汕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每人联系3至5名人大代表,每位委员联系2名人大代表,各级人大代表依托全市329个代表联络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宣传党的政策,示范带动办好汕尾自己的事。
二是推进代表联络站“五化一好”建设。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在全面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的基础上,主动提档升级,以“五化一好”为目标,即站点建设标准化、平台搭建信息化、组织管理常态化、代表活动规范化、作用发挥示范化、人民群众评价好,不断提升代表联络站建设水平。
三是探索“三问三促”工作方式推进重点民生项目代表联络站建设。2022年7月,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在学校、医院、供水工程、粮食储备仓库等6个重点民生项目的工地上建立代表联络站,组织60名代表进站履职,以“三问三促”的方式,即:问计划促进度、问困难促落实、问结果促成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是创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聚焦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联络站+项目建设”“联络站+乡村振兴”“联络站+基层治理”“联络站+产业发展”“联络站+人居环境整治”等,使代表联络站走深走实,代表作用更好发挥。
汕尾是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探索的地方。接下来,我们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做好人大工作,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