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林雯娟,王志刚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1)
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儿科学、麻醉学以及医学影像学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外科学各论学习的基础[1]。作为衔接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的桥梁课程,它涵盖了外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外科理论知识的提升和临床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传统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总论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受时空的限制,学生自主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学习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不足,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大打折扣。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是一种“互联网+教育”的新型在线教育模式[3]。在线开放课程形式多样,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学生只要有网络和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学习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2013年我国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复旦大学等知名大学陆续加入MOOC家族,开设了在线开放课程[5]。近年来国内开设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的高校不多,本文拟就国内该课程的建设情况、本校在线课程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阐述。
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6],明确提出到2017年,全国认定1 000多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前认定3 000多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明确提出了“双万计划”,即到2020年,分别支持建设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在国家层面推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发布国际上首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在线开放课程国家标准,提出了建立国际慕课课程标准的中国实施方案。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学资源、重塑教学过程,以教育技术现代化促进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自2020年起,大规模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形式多样,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在课程建设及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不少不规范之处。2022年教育部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管理责任、教师的管理、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纪律、课程平台自我监督机制及监管制度等做了详细规定,给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的规范化构建与课程实施指明了方向。
以“外科学总论”作为关键词,在医学院校相关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检索,统计全国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开课的平台、开课学校、完成期次以及累计选课人数,分析外科学总论在线课程的运行情况。搜索平台有学银在线、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学堂在线、人卫慕课、好大学在线等。通过检索发现,共有9所医学院校开设了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在学银在线上线3所、中国大学MOOC上线5所、智慧树上线1所。每所院校开课的期次以及累计选课人数差别很大,南京医科大学已完成8期,累计选课人数达33 278人次,居所有开课院校榜首(见表 1)。
表1 全国医学院校开设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情况Table 1 The online open course of general surgery offered by medical colleges in China
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建设理念,坚持以“建德育人”为根本任务,注重知识点的分离与重构,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外科学总论的理论和实验教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系统评估学习效果,致力于培养自学能力强、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强和人文素养高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外科学总论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主要面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儿科学等专业本科生及社会学习者。理论课内容共有16章,涉及外科学、麻醉学、重症医学内容。实验课内容有器械介绍、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外科基本操作(切开、缝合、打结、止血等)及动物手术等。本教研室组建外科学总论教学团队,各成员合理分工,通过学前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起点、认知风格等,确定教学目标。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梳理,拆分知识点,选取1~2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设计,列出视频制作清单,优化教学内容,提前准备与知识点相关的图片、视频、漫画、案例等,增强教学趣味性和教学效果。经教学团队与北京超星公司讨论,确定教学视频制作方案,每个视频大约10分钟,拍摄视频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及双语教学,构筑“多维度”“立体化”以及“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模式。慕课制作完毕后在学银在线开课,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课中进行讨论、互动答疑、随堂测试、同伴互评、师生互评等,课后在学习通布置作业、在线考试、发布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及满意度,构建教、学、练、考、评一体化的自主学习体系。课程设计流程见图1。
图1 课程设计流程Figure 1 Process of course design
我校外科学总论在线课程已在学银在线上线并运行两期,开课网址:www.xueyinonline.com/detail/219115971。第一期开课时间2020-08-24至2021-03-01,任务点视频共计21个,视频总时长320分钟,测验和作业习题总数70道,测验和作业共计14次,非视频资源总数23个,共有1 259人参与。活动总计发放19次,活动参与总计2 893人次。选修该门课程的学员,共有1 286名学习者,校内1 252人,外校26所34人。第二期开课时间2021-09-01至2022-01-14,授课视频总数量50个,视频总时长651分钟,测验和作业的习题总数185道,非视频资源总数53个。考试题库总数50道,课程公告总数108次。任务点视频共计29个,非任务点视频21个,测验和作业共计14次,共有2 208人参与。共计发帖总数34 326帖,其中教师发帖数为2 500个,参与互动人数2 124人。活动总计发放996次,活动参与总计34 598人次。选修该门课程的学员共有2 517名学习者,校内2 461人,外校40所56人。
以“外科学总论实验动物手术”为例,课前提前1周交代学生在学银在线认真学习慕课内容,掌握无菌原则、手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熟悉手术操作步骤,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留待线下实验课中讲解,课后可再次结合慕课复习。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可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回答、课后复习和讨论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慕课中的关键知识点及图文并茂的生动案例,首先意识到外科手术无菌原则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尊重实验动物,减轻动物的痛苦,学生在课前提前熟悉手术的每个步骤,有利于其怀有对动物的虔诚之心,珍惜每次的操作机会,在手术过程中不能因为不是针对患者的手术而麻痹大意,在实验过程中坚决杜绝玩闹嬉笑,精准快速地完成每一项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验犬的麻醉效果及时追加麻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规范化操作,不可粗暴地牵拉血管神经,不乱拍照,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及关怀意识,让其意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及时给予人文关怀。
在团队梯队培养及教学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整体结构,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拥有先进教学理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老教授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作用,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类学术会议,学习新理论、新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外科总论教学质量。本教研室拟全方位助力本科生成长,坚持“全过程”“全覆盖”,并建立由院系负责考核的相关制度。
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临床教学资源,对本项目进行持续改进,各章节适当增加1~2个知识点,补充并更新在线课程教学数据和案例,在教学视频中适当增加访谈、动漫等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改造,让知识生活化、情景化,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每年在学银在线开课2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与科研结合方面,鼓励教学团队积极查阅最新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鼓励团队成员积极申报教学课题,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的各种技能、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参与科研,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和提高科研水平。
深度挖掘思政元素,采取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切入点、动情点、融合点”作为基本标准,将思政教育元素、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导入等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思政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医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外科学总论课程体系,为学生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在线教学平台。
以外科学第十二章“创伤”为例,加强课程顶层设计,课中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在本课堂中学习创伤所要达到的目标,期间自然引入“如果在路边碰到车祸受伤患者,如何将自己所学知识、基本技能用于患者病情的初步评估和处理?遇到重伤患者如何及时处理,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的思政内容,唤起学生对职业责任感和生命敬畏感方面的共鸣及认同。在讲解理论知识过程中结合临床上实际的创伤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创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让学生懂得关爱患者、重视医德医风的养成。在讲解“战伤”这一节内容时,通过观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机体受到创伤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患者期望值往往与临床诊疗现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与矛盾,在授课过程中可穿插有关创伤救治医疗纠纷方面的微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与技巧是医务人员在临床诊疗中的必备素质。在线课程录制过程中可让学生模拟患者或家属,实现角色互换,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同时在沟通过程中自然地将创伤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告知家属,降低患者家属过高的期望值,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目前我校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尚有很大的完善空间,通过学银在线后台数据分析发现,第一期开课共有1 286名学生参与学习,其中绝大部分为本校学生,占选课总人数的97.36%,外校学生仅有34人,零散分布于26所院校。第二期课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校内选课人数为2 461人,占97.78%,外校56人,尽管比第一期有所增加,但选课人数仍然非常少,说明仅仅是个别学生通过学银在线选课,各院校未大规模采用广东医科大学搭建的外科学总论在线开放课程。为了加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应用推广,可通过举办或参加学术会议、教学论坛以及参访学习等形式,针对项目的建设思路、经验和教学成果的资源共享等议题与兄弟院校或机构进行充分交流,以利于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内容推广不仅仅局限于医学本科生,住培医师、硕士研究生等对外科学总论理论知识的掌握尚欠缺,应通过微信群、QQ群、医院OA系统等发布学习公告,加大推广力度,提升年轻医生的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
本教研室通过两期的外科学总论在线课程实施情况发现,学生观看视频、在线答题、互动讨论、生生互评等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需加强课程的后期运营维护,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传统的线下课程通常采用终结性评价体系,主要形式为标准化考试,但该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在线开放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终结性评价体系进行变革,注重考核方式的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体系,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现象,借助外科学总论线上课程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学习效果,将在线学习时间、章节测试成绩、讨论互动、课后作业等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出临床应用型人才。此外,授课教师和教辅人员需及时关注学习进度,发布提醒通知,对未及时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进行批评,积极构建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在线提出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对学生的在线评价内容及时给予纠正或点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开展。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线开放课程同时上线学习的人数较多,难以保证是学生本人亲自登录学习,即使本人登录也难以监控是否处于“挂机”状态,这就需要学生以“诚信”为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此外,在线考试缺乏监管,考试成绩未必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真实有效的科学评价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诚信教育,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让真正的学习者获益,让“投机取巧”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开发外科总实验课的在线虚拟环境的远程仿真系统,形成多种视景融合和交互式实体行为的仿真系统,将多个遥远的人物场景沉浸在虚拟环境中,具有逼真的视听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和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悟“真实的”情景,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求职探索精神、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