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风的短篇小说《马灯,马灯》在隐约的年代背景下,叙写了两个农村少年渴望了解外面讯息和通向外面世界的故事。这篇小说的线索极其单纯,甚至单调,然而,作家的真实用意并不在于“所叙之事”,而在于“如何叙事”以及“叙事为何”。这种跟文学上的“成长”或“反叛”有关的命题,作家赋予了新的叙述寓言和策略。对于主人公——两个农村少年来说,“成长”究竟是意味着成功,还是经历?又究竟,怎样的成功才叫成功?相信在今天,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判断。
王晓燕的中篇小说《创作者》,关注的是婚姻、家庭和女性心理领域。作家在作品中插入了类乎“元叙事”的功能,以及“庄周梦蝶”式的心理与现实的互嵌结构,反映了关于个体的“疾病的隐喻”,折射出的是现代女性在生活、家庭、情感以及社会上潜在的心理危机。
付桂秋的中篇小说《收梢》,目光聚焦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与他弥留之际的继父之间的故事。相同的题材似乎并不多见,付桂秋采用了极其日常和现实的角度,游刃有余而波澜不惊地打捞出一个普通男人可感的亲情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许冬林的短篇小说《看姑娘去》是本期栏目又一篇可称优秀的作品。这篇小说值得再三味读之处在于,作家以极其诗意和适宜的笔法,营造了一个大家都熟悉、或者似曾相识的人生环境与图景,这种环境和生活细节看似抒情,但是诡诈之处在于,作家以草蛇灰线的铺垫,漫不经心的对话和场景,极具反差地埋设了一个人不同的人生状态和命运。它令人感慨。不仅是故事令人感慨,连带的是作家的写法。好的小说,以及它叙述语言的玄机妙用,一般而言,就是这么自然出脱的。
衣水的短篇小说《第十三只白鹳》,具有文本的实验性。作品融现代科技、自然物种领域和发生在人的意识结构深层的演绎,探讨的是性别、角色和爱情的命题。这种新颖的尝试值得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