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琳玮 多 兵
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举办与推广对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出国留学遇冷,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为很多学子的首要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主要特点,满足了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在国内读国外大学、享受高质量国际化教育资源的需求,不但节约了教育支出,更促进了教育消费回流。在教育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国内高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双方均为实力雄厚、办学特色突出的院校,大都采用双语教学、中外方教师联合授课、颁发国内外合作院校双发的毕业证书的方式推进。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国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是打通了专升本、专升硕的出国深造通道,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优势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基于国家和行业人才实际需求,与韩国明知大学(MYONGJI University)合作举办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共同推进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发展。该项目基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现有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由中韩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韩国明知大学提供人才培养方案中12门专业课程的相关资源,由中方与韩方共同实施教学和考核,学制三年。毕业生将获得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专科毕业证书和韩国明知大学的课程学习证明。
再例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俄罗斯交大交通学院。该中俄合作办学机构定位于服务京津冀的铁路人才培养需求,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符合“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合作专业均采用中俄教师联合执教,双语授课。毕业后颁发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书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新冠疫情的发生和蔓延让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多变,全球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均遇到诸多麻烦与困难。
首先,招生数量的不确定性加大。新冠疫情下,国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外籍教师想实现来华授课依然困难重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入国外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的优势无法凸显,学生及家长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积极性降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招生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教学管理面临新的难题。目前,各院校大都采取线上授课的方式,但由于时差等原因,外籍教师线上授课方式给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效果带来了颇多影响。
再次,海外合作伙伴的拓展和维护遭遇瓶颈。疫情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师生交流、出国就读深造都影响巨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推动、国际合作的深化、海外合作伙伴的拓展都遇到了障碍。
在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调整发展战略,于变局之中开新局,于危机之中占先机,在当前疫情的“大考”中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突破。
在疫情仍旧存在的现实情况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数字化混合教学相融合必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需要整合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与国外的教学团队合作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组建一支优质的线上教学团队,通过开发、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打造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过为国内外师生搭建包含中外合作办学课程、师资的在线云校园、云课堂等交流互动平台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让校园得以延伸到云端,努力做到让学生们可以不受地域限制享受到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
疫情之下选择在线教育是无奈之举,亦是教育的升级和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国际流动、学生出国交流等方面的困境。面对疫情,各高校应利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推动校内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共享建设,引入国外优秀的在线课程资源和资源库,积极探索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自己的优质在线教育品牌,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通过培训,培养、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直播平台、软件的运用能力,深度开发课程和有效的在线教学方法,探索如何为学生提供有趣的高质量在线教学模式。全面加强对在线教育的组织情况、教学过程的督导与管理,及时了解师生的满意度,确保教学目标如期完成。
开展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是“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中外合作办学事业处于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攻坚阶段。各高校应抓住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新一轮教育基建的契机下,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所带来的优质资源,坚持价值引领——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交叉融合——培育国际化师资队伍。通过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建设,全面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对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拓展学科合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在国际教育交流与科研合作等方面实现整体跃升,提高自身内涵建设的同时,引领中国教育“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