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资源利用探析绿道使用率提高策略*

2023-01-31 02:32吴锦江吴卫光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绿道资源

吴锦江,吴卫光

(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

1 城市资源与绿道

1.1 城市资源的概念

城市是地理学名词,资源是经济学名词。城市资源中的“资源”是通过地理区分来为其限定,等同于城市的资源。为对我国城市管理者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本文的“城市”一般是指地级市、直辖市,故“城市资源”是指各个地级市、直辖市范围内的城市资源。

城市资源通常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能够为城市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由人类劳动创造的财富及各种资产要素的总和[1]。城市资源的概念比较宽泛,包罗万象,各种不同的城市资源互相依存,甚至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合情况。

1.2 城市资源的分类

本文除参考广州市政府组织架构外,还基于绿道网具有连接、网络化的属性,与各种城市资源均产生资源互补促进、互相耦合的作用,同时为了研究与叙述便利,本文作出分类如表1所示。分类之余,表中同时列出对应政府部门,以便了解各种城市资源落位的实施职能部门。

表1 城市资源分类

1.3 城市资源与绿道的关系

城市资源包括环境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政治经济资源。城市资源是一个系统,是各部分资源组成的整体,各部分资源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抱着积极的态度整合优化各类城市资源,资源之间可以产生耦合效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反之就可能产生资源的恶性循环,“资源诅咒”现象就是案例。

绿道属于环境资源之中园林体系资源的一部分,作为其中一种城市资源,继承了城市资源系统性与资源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性。由于绿道具有连接性特点,绿道资源可连接其他城市资源。若将城市资源整体视为网络系统,那么城市的组成资源就是网络上的节点,绿道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点之间的连接线。

绿道是城市资源串联的物质纽带。类似于血管,设计良好的绿道可以将人、信息、物质、能量良性流动于各种城市资源之间,滋养并促进资源在不同领域产生互动、交换养分。得益于绿道网络系统的连接性、流动性,城市资源能够被不断循环利用,反过来城市资源又更好地得以整合,丰裕度得以提高,特色得以增强,城市资源系统的生命力得以激发。

连接性是绿道最重要的属性,是沟通不同类型城市资源的桥梁。绿道的价值包含两部分,一是绿道控制范围内自身的价值,是其内涵属性的主体,设计上更讲求创造性、独特性;另一部分是绿道作为连接通道,可以联接城市资源,包含各种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是绿道外延属性的扩展,设计上讲求联接、协调、整合、优化、耦合。绿道内涵与外延之和耦合作用形成1+1>2的结果,使绿道资源与其他城市资源互相促进,兼具优化生态、休闲与文化功能,从而提升绿道使用效率。

2 利用城市资源,提高绿道使用率

2.1 环境资源与绿道布局

环境资源包括自然地理资源、土地住房资源、交通运输资源3部分,涵盖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物质形态的资源,也包括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保护与利用大自然,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别,而态度决定资源最终形成的格局。

2.1.1 自然地理资源

自然地理资源包括区域位置、地貌、气候、水文、动物、植物、矿藏等。

1)尊重自然,利用山水格局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尊重、敬畏自然,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又是优良的文化传统。1949年后,我国迅速进入工业社会,走了一条资源利用率比较低的道路,过度开发、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等社会问题频频出现。

绿道设计强调尊重自然资源,利用山水格局资源。绿道规划选线需要串联环境优美的山水格局;线型需要从视觉角度分析,尽量展现自然之美。绿道设计要达到自然资源通过绿道的连通更加具有可达性、自然禀赋在绿道的“雕琢”下更具有观赏性且能提升其价值的效果。

2)注重生态保护,恢复和谐生境 在100多年前的美国西部,铁路的修通为以往蛮荒的世界带来现代生活,也客观上血洗了印第安人的栖息地。人类种群之间尚且如此,何况人类之于动植物生态系统。人类足迹所到之处,动植物灭绝的事件比比皆是。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生态圈概念提出,生态保护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

真正好的环境景观是与自然融合度高、保护动植物栖息地,而不是满足于“放眼皆绿”程度。绿道规划需要适当控制城市的无序发展、土地的过度开发,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让往日随处可见的蜻蜓、萤火虫回归城市环境之中,恢复和谐生境。

19世纪欧洲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与我国目前城市化状况非常类似。20世纪70年代,德国对渠化河道、混凝土堤岸进行拆除,去直还弯,将植物、天然石块作为重要工程材料建设护岸。这种“重新自然化”的做法导致大多数欧洲国家提出“自然型护岸技术”,使得治理河道项目着眼于河道本身的“自愈能力”,通过动态修复恢复生物栖息地,同时为市民提供充满魅力的自然公共空间[2]。

2.1.2 土地住房资源

土地住房资源包括国土土地、住房、城乡建设、林业、园林、物质遗产、城市管理等。

1)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我国国土广袤,但人均国土面积不高,特别是人均可利用国土面积更低。土地资源不可再生,要充分节约土地。土地资源紧张的大都市,从规划角度来看,绿道选线不宜过度苛求控制范围。目前,控制范围“一刀切”导致某些绿道规划在城市建成区无法实施,客观上无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增加住区绿道密度 绿道建设是为了市民使用,只有较高的使用率,才能体现建设的价值。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91%以上的绿道使用者来源于居住区,居住区密度是对绿道活跃度影响最强的因素[3]。同样,在笔者调研的珠三角绿道之中,对绿道使用率最高的是绿道周边的住区,故绿道选线要充分整理住区资源,增加住区绿道规划密度,提高绿道使用率。

3)串联园林资源组成生态网络 连接功能是绿道最重要的属性,绿道是线性空间组织成的网络。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源日趋完善,绿道较好地完善了资源之间的连接互动。绿道选线应该将此类资源串联起来,组成城市的大小绿肺网络。绿道是新兴城市资源,资源之间的互动耦合,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资源使用率,完善城市的生态体系。

4)串联物质遗产资源组成遗产网络 城市物质遗产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遗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珍贵的物质遗产。保护与利用这类资源是城市建设者的重要工作。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应用遗产廊道的概念将单个或系列的碉楼与村落串联,使绿道景观成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展现出强烈的可识别性。

2.1.3 交通运输资源

1492年,以哥伦布为代表的“发现新大陆”使世界进入全球化进程,交通运输资源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人、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效率日趋提高。直至今日,绿道资源与交通运输资源的结合,进程仍然在继续。因此绿道需统一规划,与公共交通互联互通。公交站点、地铁、港口码头都是绿道选线的主要参考点,设计需要结合各个资源的出入口配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2 社会文化资源与绿道规划设计

社会文化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体育卫生旅游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一资源大类的各级别资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像一个无数点组成立体的网,每一个点的位移与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点。绿道资源就像链接每个资源点的线,运用得当,各个资源会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2.2.1 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城市荣誉、著名人物等。

1)教育资源的利用 在经历常规的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之后,再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绿道为城市带来慢生活的同时,也提供了沿线展示和教育的场地;相应地,教育资源也丰富了绿道精神内容。规划上,绿道可以连接教育资源,如大学、培训机构、爱国主义基地等教育机构;设计上,绿道可以成为教育宣传、生活常识、科普知识的教育园地。

2)科技资源的利用 各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科技攻关项目、科技资源与科技进展等,绿道可成为上述内容的“展示面”。投入内容以本市在工程技术、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宇宙太空、历史发现、生命科学最新成果为主进行科普宣传,尤其是针对我国科技空白如半导体专业的芯片制造进行宣传,从小培养青少年对科学技术与社科人文的兴趣,传达教育意义,此类展示活动同时也提高了绿道使用率。

3)公共艺术的介入 欧美各国非常重视国民尤其青少年的美育教育,通过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如公共艺术、城市家具等来进行深入开展。加强绿道沿线的美育教育功能,首先结合城市人文资源做好公共艺术的规划,其次从视觉上、体验上传达设计美育,在关键节点或驿站植入艺术互动装置,提升人们对绿道的关注度,从而提升绿道的使用率。

2.2.2 历史文化资源

历史文化资源包括学派、宗教、文学、语言、绘画、音乐、戏曲、工艺等等资源。

1)文学资源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为800多年前陆游的《梅花绝句》,描述此情此景的绿道如今成为成都市的重点项目,名曰“寻香道”。寻香道长约10km,途经青羊宫、浣花溪等著名地标,路径长度、线路均与陆游诗中所写高度相似。

寻香道两侧以梅花为主,沿途将种植蜡梅(黄色)、朱砂梅(大红)、粉梅(玫红)、美人梅(浅粉)四大主题10余个品种的花卉;此外,还将种植杜鹃、绣球、紫薇、桂花等,全年赏景、四季赏花,月月香不同[4]。

但凡有历史底蕴的城市,都留下文学家、诗人的传诵佳作。当然,意境的传达在绿道设计上是很大的挑战,但利用文学资源作为立意,已经独领风骚。

2)绘画资源 与成都类似,南京栖霞山作为古老城市的一处胜景,其绘画资源也在深度挖掘。清代董诰《栖霞十景图册》就是描述栖霞胜景的绘画作品,各处地质景观与画册描绘一一对应,在栖霞区文化旅游的总体规划之中成为重点表达内容[5]。

绿道连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如果都可以与绘画资源、摄影作品相结合对比观赏,可以让市民感受城市变化之美、体验沧海桑田,抒发千古之幽思。

3)地域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资源是属于该城市比较独特的资源,利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可以增强绿道的识别性。我国地大物博,各城市地域文化资源分异较高。地域文化资源条件往往是表面性的,如何与设计结合,具有挑战性。

利用地域文化进行绿道设计,要注意以下两点:视觉上理解地域文化特点,将其抽象化,用视觉形象展现出来;功能上深挖地域文化内容,利用绿道空间,结合现代生活重现、升级传统活动。上文所述开平碉楼就是较好的案例。

2.2.3 体育卫生旅游资源

体育卫生旅游资源包括体育、卫生健康、旅游、医疗保障、妇女儿童、饮食等。

1)体育与卫生健康资源 健康中国已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每个城市卫生健康等资源投入都是巨大的,如何充分调动类似绿道这种非卫生资源的介入,成为目前发展卫生健康的重要途径。

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与健康休闲是绿道最主要的功能活动。城市管理需提倡住区充分利用绿道作为居民活动的场地,开展一系列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与居民健康水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条绿道名谓“常营半马绿道”,作为京东第一条正规半程马拉松赛道,一路穿越千亩银杏林、万亩平原造林、花海草地、山丘河流等景观,被誉为“最美半马赛道”。

反映在绿道设计上,除了选线位置与住区充分结合外,还需增加绿道区域回路,提高绿道在住区范围的密度,并且需要增设卫生体育设备。以上改善后,可以提高绿道使用率,实现资源互补。

2)旅游资源 旅游是朝阳产业,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容易形成城市特色。

如前所述,绿道连接性属性是之于目的地的。连接重要,目的地更加重要,尤其是通勤和旅游。绿道连接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对于旅游资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绿道设计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标识设计与绿道设施配置上。

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迅猛,某些城市面貌变化巨大,先不讨论外来旅游者,相当部分本市居民尚不太熟悉建成区内目的地,遑论郊区与郊外目的地。

绿道标识首先从规划上,根据需求间隔一定长度规划设置;其次从设计上,应详细指向不同的目的地;再次从内容上,应标识与目的地的距离甚至步数,这样行走在绿道上的游客(尤其本市居民)才能够迅速作出往返决定。

绿道设施不足也是调查中诟病最多的问题之一,尤其是休息座椅。完善绿道设施需要结合各地区情况具体分析,而且应该分步骤完善。对于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因使用率不高,应减少布置以杜绝浪费现象;住区周边应该多布置绿道以满足使用要求;其余都市绿道位置,待使用评价成熟后,酌情分阶段设置。此外,结合经济发展情况,要适当采用耐候性好的材料来建设绿道设施。调研发现,不少设施出现损坏、废弃的情况,令人痛心,故须强调设施的分阶段建设。

2.2.4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与绿道资源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应广泛邀请高校、教育机构乃至民间艺术家来绿道进行主题艺术创造,不仅美化绿道环境,还可以进行美育教育,同时调动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使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绿道的全民关注度。

2.3 政治经济资源与绿道建设

政治经济资源包括政治资源与经济资源。环境资源若是绿道资源的基础、社会文化资源若是提升绿道资源品质的关键,那么政治经济资源就是绿道资源建设与运营的保证。

2.3.1 政治资源

政治资源涵盖政策、发展与改革、宣传交流、应急管理、社会福利等资源。

1)绿道作为政策的宣教场地 绿道由于是慢行道,为市民带来慢生活。绿道的功能主要是健康休憩休闲,周边干扰因素较少,在绿道活动的人在心理上比较安宁沉静,愿意观看绿道所带来的展示内容。利用政治资源之中的宣传交流等资源,绿道可作为政策的宣教场地,结合之前叙述的教育、科技与文化等方面资源,达到综合展示的目的。

2)绿道作为应急管理的防灾避灾场地 城市的广场、绿地等园林系统资源一直都是城市应急管理的防灾避灾场地,绿道作为连接道,自身具备一定的宽度,可达到灾难应急、疏散人流的目的。

2.3.2 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市场监管等。

1)绿道与商业的互动 向往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绿道连接各种不同景点资源,并且与生态资源相结合,形成优美的绿道环境。随着绿道使用率越来越高,嗅觉敏感的商业资源,主观上想利用绿道的人流开展商业活动。城市管理者在保证不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也愿意完善绿道配置,刺激商业。目前,成都绿道建设位于全国前列,率先与商业结合起来。

锦城绿道的江家艺苑定位为艺术公园,充分运用了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设计理念和经典元素。园区内云杉花园餐厅不仅是餐厅,还会不定期举办绘画沙龙等艺术活动。除了球场和餐厅,已经在锦城绿道中营业的还有网球学校、皮划艇培训营、云杉餐厅等,且已与20多家商户签约,涵盖了文创商品店、卡丁车、ATV山地越野车、咖啡厅等业态。若要让公园与城市相融,就需要包装策划一批展现天府文化、体现国际水平的天府绿道商业项目,打造“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业态布局,激活绿道产业永续发展动能,实现经济转化。在招商上,绿道做着“加减法”:一方面引进新经济模式,使城市商业场景、消费场景、生态场景更多元;另一方面,无法对绿道产生带动效益的项目进行淘汰[6]。绿道与商业结合,有利于促进民生、解决就业、改善生活水平,是一种积极的多赢模式。

2)绿道振兴农村经济 截至2018年,增城区财政共投入绿道建设资金约4亿元,建成约533km融合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等多种功能的绿道并将沿线村庄改造成24个绿道驿站。增城绿道建设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延伸和扩展旅游产业链,形成产业关联性强、综合效益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为增城带来显著效益。据增城区旅发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增城绿道沿线村集体经济比非沿线村增长快了53.6%[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如重庆铜梁、杭州千岛湖、成都郫都区唐昌、绍兴丁宅乡等。

3 创新点

1)城市资源作为资源系统,既有其本身的系统完整性,又有系统内部要素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特性。绿道作为城市资源的组成部分,继承系统的特性。本文系统论述绿道资源与城市资源的相互关系,故研究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

2)绿道尚未作为系统的城市资源被论述,故研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

截至2019年,我国有地级行政区333个,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城市资源,上述城市资源非常丰富,有些甚至成为该城市的特色。设计是强调创意构思的行业,绿道的设计与建设也是如此,上述城市资源的差异化恰恰可成为绿道构思的起点。

4 结语

本文仅从城市资源的角度探讨及绿道资源的耦合关系,尚未涉及城市具体区位城乡差别,未讨论都市绿道、郊野绿道和生态绿道与城市资源的关系,在以后的研究中,这些方面还需要继续细化探讨。

猜你喜欢
绿道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资源回收
绿道 享受城市“慢生活”
绿道规划设计的人文关怀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环湖绿道为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