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营造研究
——以济南护城河滨水空间为例

2023-01-31 02:32徐文治高晓明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2期
关键词:恒隆护城河滨水

徐文治,高晓明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一个片区里面满足市民日常生活与交流的空间,它是必不可少的,但公共空间也有质量高低之分。笔者认为,公共空间的营造与空间使用者的行为密切相关,好的公共空间尺度协调、风景宜人,会吸引周边人群自发地在其中进行各项公共活动;而质量差的公共空间,即使占地空间很大、造价很高,但因其空间质量较低,也不会让使用者产生归属感与认同感。

基于此,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济南护城河部分区段的公共空间,观察公共空间使用者的各项活动并分析该项活动与场地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总结出特定空间与人的行为模式之间的联系。

1 环城河滨水空间概况

济南护城河全长6.9km,又称“济南环城河”,是我国唯一一条全部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河流。历史上,济南护城河作用主要是卫戍城区,近代以来,护城河的防御功能逐渐淡化,20世纪70年代中期,护城河开始受到污染;20世纪90年代,在政府防污治污管理下,护城河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00年后,护城河沿岸开始作为景点被开发;到了2010年,护城河全线实现全面通航。自此,护城河成为一条盘绕于济南老城区的风景观光带,护城河两岸的诸多景点与公共空间共同组成了济南的环城公园旅游带。

笔者选择了恒隆桥至思敏桥近2.2km护城河沿岸的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片区的护城河沿岸景点众多,公共空间丰富多样,每日人流量大,是研究公共空间与人行为模式的绝佳地带。

1.1 区位概况

调研区域西至恒隆桥,东至思敏桥,处于护城河全段的东南部分,全长近2.2km,囊括了众多景点,如黑虎泉、白石泉、琵琶泉等。这一河段的区位极好,北部是恒隆广场、宽厚里等现代商业购物广场,南侧是泉城广场、山东文化长廊等地标性城市公共空间或建筑,作为连接两侧公共空间的河岸,每日人流众多。

1.2 地块现况

恒隆桥到思敏桥的河岸空间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是从恒隆桥至白石桥,总长1.0km左右,这一区域景点众多,从西至东有汇波泉、一虎泉、任泉、琵琶泉、黑虎泉、白石泉等多个景点,景点较为密集,因此人流量也较大,人群类型多为沿护城河观光的游客或者去往黑虎泉取水的附近居民。场地开发程度较深,因为泉景较多,因此亲水空间也较多,景观设计较好。护城河北岸路径分为上下两段,高差在2.5m左右,低处的路径临近泉水,可以看到泉、摸到泉;高处的路径只能听到泉响,并不能看到泉眼。上下两端的路径以花石草树作为隔断,这一河段北岸的整体空间效果曲径通幽,有中国传统园林的意趣。南岸多为泉水景点聚集区,人流量较大,因此南岸的公共空间多是尺度较大的广场空间,如黑虎泉广场、金虎亭小广场,玛瑙泉小码头等。

第二段自白石桥向北至思敏桥,全长1.2km左右,沿岸自南至北有花架、护城河木栈道、木亭、水磨坊等多个公共空间。这一区段整体给人感觉人流量较少,大部分是周边居民来此健身聊天,游客并不多见。这一河段西岸多是沿河岸设置的游览路径,空间类型是狭长的游览空间,给人停留的公共空间并不多,相较恒隆桥至白石桥河段的景观设计而言,这一河段的滨水空间为离水布置,游人行走在水上,可以看到水,不可以触摸到水。这一区段南东侧的水岸空间与西侧截然不同,因为河岸东侧紧邻青后小区、长盛小区,因此这一路段的公共活动空间较多,自北至南共有水磨坊健身广场、紫薇生辉健身广场、兴华桥健身广场、青龙桥休闲广场4个广场空间。笔者在冬日的下午四时依然能在这些休闲广场看到很多健身活动的老年人。除了休闲场地外,东岸还设有亲水平台和湿地公园,游玩性方面,这一区段的西岸要高出不少。

2 使用者行为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家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中曾言:“有生命力的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应当去探索城市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复杂而深层次的联系,而不是试图去清除它。”空间形态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空间使用者的生理、心理与行为需求是特定空间形成的前提,而在特定的空间下,人的行为也会受到空间氛围的引导,进行特定的活动。笔者选择的护城河区段滨水空间作为济南市著名景点之一,每日人流众多,按人群目的来分,可以分为游客与居民2类人群。

2.1 游客行为模式

如图1所示,游客的目的性不强,他们来到护城河岸边是为了游玩观光,但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会随心所欲漫步在河岸边,走走停停,累了就找一个石凳歇一歇,休息好了就结伴继续往前走。对于游客而言,移动轨迹也并不一致,从恒隆桥至白石桥,这一段河岸有多个景点,游客可能自东向西依次游览黑虎泉、白石泉等景点并最终到达泉城广场或恒隆广场,也有可能沿河岸自西向东前往解放阁或宽厚里。

图1 游客行为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游客与景观对象产生交互的行为,可分为以下两类。

1)观看行为 就是游客对于景点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以黑虎泉为例,游客到达黑虎泉,先是观赏黑虎泉喷涌的景观,听泉水涌入河流的声音,看水池里各色金鱼在池底穿梭,然后可能会在黑虎泉广场驻留,欣赏河岸景观。游客的这些行为都属于观看行为,即游客与景观对象有一定的距离,只是单纯观赏,并非实际参与。

2)参与行为 即游客真正与景观空间产生实际互动。以黑虎泉与白石泉为例,黑虎泉广场西南侧设有取水口,部分游客携带随身容器前去取水,甚至有游客取得泉水后直接饮用。白石泉位于黑虎泉东北,泉周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形成天然的亲水空间,游客会沿白石泉周边行走,近距离地触摸泉水。不管是游客的饮泉行为还是触泉行为,在这些行为中,游客都作为景观的参与者与泉水产生实际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游客不仅在赏泉戏泉,甚至已经作为景观要素参与了滨水空间的构成。

2.2 居民行为模式

相较游客的行为模式,居民的行为模式目的性较强。如图2所示,居民人群构成主要来自护城河周边居住区的退休老年人,生活作息较为规律,他们在护城河滨水空间中的行为并不像游客一样是一次性行为,而是日常行为。老年人退休在家,空闲时间较多,因此他们自发地聚集到护城河岸边,目的性较为明确,比如打泉水、健身、聊天、下棋等。居民的行为有很强的计划性,几位老友提前约好时间地点,共同前往一处公共空间进行各种日常行为。

图2 居民行为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 特定行为下的公共空间营造

伦佐·皮亚诺认为,城市设计本质上是关于场所的制造,场所不仅是一处明确的空间,还应包括使其成为场所的所有活动和事件,设计过程实质上变为一种对活动的激发、对人的行为倾向需求契合的过程。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离不开人的行为需求,质量高的公共空间会从空间营造的多个方面满足使用者对空间氛围的需求。

3.1 空间结构分析

从空间的使用功能上划分,可以将护城河沿岸空间分为交通空间与驻足空间,交通空间是护城河沿岸连接各个景点的步道空间,而驻足空间则是游人驻足的公共空间,如黑虎泉广场、玛瑙泉小码头、兴华桥健身广场等。

河岸边交通空间利用场地高差形成高低并行的交通空间结构,低处的步道紧邻河道,高处的步道要高于低处步道3m左右。两种高度不一的步道因为距离水面不同又形成近水、远水两种交通空间。以南门桥至白石桥河段北侧滨水空间为例,近水交通空间离护城河岸很近,距离水面在1m高度以内,行人可以在行走过程中看到泉、听到泉甚至摸到泉。而远水空间距离河道较远,可以听到泉水涌入护城河的泉声,但因树木的遮蔽,并不能看到泉眼所在,只能透过树木看到护城河的水流。高低两种交通空间并行布置,丰富了河岸空间的游玩性,让护城河岸边的交通空间成为如中国古典园林一般的游憩境域。

3.2 空间构成要素

空间的构成是多种要素共同组合的结果,空间要素的存在不仅限定了空间范围,而其自带的某种精神属性也影响了空间氛围,让空间对人的行为产生引导作用,最终使使用者在空间中感到身心愉悦。

护城河沿岸的滨水空间大致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观水空间,另一类是亲水空间。在观水空间中,泉水作为一种景观要素参与到空间构成之中;而在亲水空间中,泉水不仅作为景观要素,还与人的行为产生互动,满足人的各项行为需求。以黑虎泉广场为例,其空间构成要素有黑虎泉天然洞穴、泉池、直饮水点、双虎雕塑与护城河边的垂柳、石凳等。黑虎泉的泉眼位于天然洞穴之内,天然洞穴幽暗深邃,游人只有贴近才能依稀看到泉眼。泉水从泉眼中流淌,经石雕兽口喷出,汇入泉池,泉池为方形池塘,周边人群聚集在泉池周边,观看虎头喷泉的景观。洞穴东侧是取水点与双虎雕像,双虎雕像在半圆形石台上,人们多在此拍照;而取水点位于双虎雕像与洞穴之间,人群在此处聚集,排队取水,泉水不仅是一个景点,也成了游客的互动要素,游客可以摸到泉、喝到泉。靠近河岸的一边为临时休息空间,石凳与河边垂柳结合在一起布置,不仅保护了树木,也分隔了交通空间与休息空间。

3.3 地域特色营造

如何在现代公共空间营造中体现传统地域特色是公共空间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的关键。自然要素参与到公共空间营造之中,使滨水空间充满古味,如河岸边随处可见的杨柳、山石、泉水景点,也在保护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还原原始状态。另外,将泉水要素加入步道空间中,形成特色的亲水空间,人在石块上走过,泉水在脚下流淌。另外,济南传统建筑要素的加入也增强了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例如,河岸步道采用传统青石板铺设,古桥古亭保留其原始状态,在造园中使用“月亮门”“白墙黛瓦”等济南老城区传统建筑要素。另外,惟妙惟肖的人物铜像也极具特色,将老济南人传统生活场景生动地体现出来。

4 结语

通过对护城河沿岸滨水空间的分析,笔者对公共空间与使用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空间”与“行为”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两大要素,人的行为会限定公共空间的形态,而经过特殊设计的公共空间也会引导人的行为。在护城河滨水空间中,通过合理的空间结构划分、和谐的空间要素搭配,最终形成的公共空间既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需求,又体现了济南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在整个城市中也形成了一条优美的景观带。笔者期望通过这次对护城河滨水空间的研究,在未来城市设计实践中,更多地从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出发,考虑使用者行为模式,最终营造出合格的具有场所精神与地域特征的公共空间。

猜你喜欢
恒隆护城河滨水
我爱家乡的河
“老干妈”的商标护城河
国内滨水空间城市更新研究特征探析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以技术求发展,以品质求生存——宁波恒隆车业有限公司崛起之路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巴菲特的护城河》:为投资资金找一条护城河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不断更新工艺 打造品质恒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