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育人理念下的校园更新与传承
——以青杠小学改扩建项目为例

2023-01-31 02:31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姚泰宇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师生

文/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姚泰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陈斌卿 曲继萍

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黄梦瑶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杨 坦

0 引言

学校既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又是我国教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和精神,传达着学校的传统与个性,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师生的道德追求与价值取向。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普及和深入,校园设计理念也发生相应变化。从“功能性+教学”模式到“功能性+教学+文化性+社会性”模式的转变表明除了满足基本的教学功能,校园环境也需回应师生的交往互动、生活体验等精神需求,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为提升落后的校园基础设施以适应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青杠小学以“环境育人”为核心理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对校区进行改造扩建,实现物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双重优化。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随着城镇化建设推进,重庆市黔江区青杠地区1500户移民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同时,南青大道的开通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为青杠地区的人口增长创造了条件,导致适龄入学儿童的人数激增。项目建设前,青杠小学仅有1栋教学楼和水泥硬质空地,基础设施不足,教学条件十分落后,校园环境的观赏与文化价值有限,物质空间和精神场所均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见图1)。为了保障乡村小学教学质量,满足当地不断提升的教学需求,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青杠小学开始了二期工程建设(见图2,3)。

1青杠小学原貌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改扩建鸟瞰效果(图片来源:黔江区城南青杠小学校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

3改扩建总平面(图片来源:黔江区城南青杠小学校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

1.2 项目区位

青杠小学改扩建项目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城南街道,西部毗邻南青大道,交通便利。项目所处地块三面环山,自然环境丰沃,生态区位优势明显(见图4)。校园所在地属典型丘陵地貌,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地块南北长约202m,东西宽约112m,呈不规则多边形。

4项目区位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 设计理念

“环境育人”既是我国自古以来办学的传统理念,又是现代校园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传统书院追求“依山林、择圣地”,表达学府与自然相融相生的理想。现代的“环境育人”是指学校依托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影响人、教育人、改变人”的育人目标。优质的物质环境能为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浓厚的文化环境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与思想。青杠小学改扩建项目以“环境育人”理念为核心,从总体布局、景观规划、道路规划、文化设计等方面出发。一方面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多样的活动空间以满足学习和生活等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进行校园文化设计,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将校园文化的灵魂植入其中,为乡村校园的蜕变打下精神根基。通过对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同步改善,使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实现“环境育人”的美好愿景。

3 设计原则

3.1 以人为本

师生是校园空间服务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功能、审美、情感、文化等方面需求,满足教学、学习、生活、娱乐等主要功能,充分体现校园环境的“人文关怀”思想。

3.2 生态可持续

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校园环境的长期性和多功能性,合理利用风向、温度、日照等自然因素,并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与本土植物,减少运输和维护成本,构建完善的校园生态网络,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成长,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开放共享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要求校园环境兼具开放性与灵活性,以满足空间和功能的共享与融合。校园建设应整合相似的功能空间,设置多样化的交流共享区域与灵活可变的设施,从而提高空间与设施的利用率,促进信息交换,增加校园活力。

3.4 整体协调

在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贯彻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特征与上位规划,使校园环境与城市环境相适应。同时综合考虑整体布局、建筑造型、景观形象、校园文化,使校园从整体到局部的形象与气质相互呼应,形成联系紧密的统一体,彰显校园的文化内核与教育理念。

4 设计方案

4.1 总体布局

校园总体分为行政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4个功能区,功能分区合理,流线组织有序,从而为“环境育人”这一设计理念打牢物质基础(见图5)。

5功能分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行政区 主要由综合楼构成,是校园的办公枢纽与主要的教学空间之一,极大缓解了原有的空间紧张、功能单一的问题。行政区与其他功能分区连通,保证了师生使用的便利性。同时,综合楼临近南青大道,造型端庄、稳重,适宜作为学校的形象建筑(见图6)。

6综合楼效果(图片来源:黔江区城南青杠小学校改扩建工程规划设计)

2)教学区 主要由小学教学楼、幼儿园及周边室外空间组成,其中小学教学楼为既有建筑,幼儿园为新建建筑,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差异,小学教学楼与幼儿园采用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布局,从而减少教学空间之间的相互干扰。

3)生活区 主要由食堂和自由活动场地构成,其中食堂为新建建筑,可同时容纳600名学生就餐。

4)运动区 自由活动场地配备树池、种植园、可移动桌椅、健身器械等设施以供师生学习、娱乐使用。自由活动场地也可作为户外教学空间或大型活动举办场所灵活使用,促进各年级师生的交流,体现出开放共享的设计原则。运动区主要由跑道、篮球场和足球场组成,原有的水泥场地空间狭小,地面材质安全隐患大,无法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新建的运动区位于校区西南角地势较高处。场地设有200m环形跑道,场内设置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设施以满足师生的锻炼需求。为集约利用空间,运动场地下设置停车位及设备用房,以减少车流对校园空间的干扰。

4.2 景观规划

校园景观设计遵循校园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化整体呈现“一团、两带、多点”的布局形式。

1)“一团”是校园中部的青杠树林组团。青杠树既是青杠地区乡土树种,又是青杠小学的校树。高大挺拔的青杠树连接起主要功能分区,以自然要素柔化人工建筑,营造温馨舒适的庭院景观,师生可在青杠树下交流、学习、活动,此处成为校园的活力核心。

2)“两带”为小学教学楼与综合楼外的2条绿化带,沿校园主要车行道设置绿化隔离带,在丰富道路景观的同时,减小外部噪声干扰。

3)“多点”是指在校园内呈散点式的绿化造景,在生态可持续前提下,将多样的种植形式与使用功能结合。在各功能分区的边界种植种类丰富、层次分明的乡土植物,为师生提供植物知识展示与科普的功能。利用屋顶绿化设置立体景观,在其间设置雨水花园展示生态净水流程,使校园时时处处可见绿色,同时起到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作用,着力打造健康和可持续的校园景观系统,助力实现“环境育人”的目标。

4.3 道路规划

考虑到场地周边道路与地块形状,将校园主入口设于幼儿园前侧,并在集散广场配备一定数量的临时停车位,便于校车出入和家长接送学生。校园次入口位于幼儿园和体育场之间,方便教职工车辆驶入地下停车场,避免其干扰学校内部交通流线,既能有效分离校车和教职工车辆,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又可实现人车分流,避免入口拥堵,同时也便于学校管理。校园内部建筑消防安全间距内不设树池,环绕建筑形成宽6m的消防环线,满足规范的同时,也可实现紧急情况下的人流疏散。内部步行道路系统既保证各个功能空间相互联系,又串联一系列尺度和功能灵活可变的自由活动空间。道路与建筑节点设置绿化,突出视觉景观形象。体育场地势较高,与周边地块高差较大,故采用梯道连接,并通过植物组团弱化视觉高差,利用现有地形地势降低工程造价,构建可持续的校园环境。校园道路系统是连接校园内功能空间并与城市道路贯通的重要纽带,为师生的生活与出行给予安全和便利,为实现“环境育人”提供有力保障。

4.4 文化设计

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重要载体,蕴含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三观”的形成与行为的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传达校园特色与文化内涵,实现“环境育人”的最终目的。青杠小学地处渝东南武陵山腹地黔江区,青杠树作为乡土树种,是一种本土橡树,体量巨大、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强、开花美观,有着“林木之王”的美称,代表着坚毅的品格。青杠小学的学生多为“异地扶贫”安置家庭的学生,以土家族、苗族居多,身上有着忠诚质朴、坚强刻苦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朝气。青杠学子的优秀品格与青杠树息息相通。青杠小学围绕青杠树这一物象,提炼出“从一颗种子到参天大树”的校园文化核心,据此设计了校徽、校旗、校服、文具等文化创意产品,在校园内设置了校训石、青杠时晷、青杠长廊等文化主题景观,打造了校园文化节、文学社团、社会研学等形式丰富的文化活动,设计形象可爱、传达积极思想的青杠精灵作为校园吉祥物。通过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将校园环境转化为教育空间、审美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结合体,培养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助于提升文化水平、塑造文化品格、丰富文化底蕴,从而实现“环境育人”的最终目的。

5 结语

校园环境是育人的隐形课堂,春风化雨般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品行,故校园环境设计应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的理念。青杠小学改扩建项目综合考虑新时代需要与教育建筑的特点,结合师生的心理特点与使用需求,遵循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开放共享、整体协调等设计原则,为师生打造出基础设施完备、景观空间优美、交通安全便捷、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并为我国小学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