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定芳,张 翼,李 程,胡海英,胡义元,黄志江
(1.黄冈市气象局,湖北 黄冈 438000;2.英山县气象局,湖北 黄冈 438700;3.英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北 黄冈 438700;4.湖北志顺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黄冈 438700)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茶叶主要生产国。茶叶生长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受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大[1-2]。影响茶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气象条件,特别是降水量、气温、光照等[3]。
高温、霜冻、干旱等极端天气会对茶树生理机能造成损伤,进而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若遇到更为严重的气象灾害,茶树甚至会直接死亡[4-6]。温度在15 ℃以上,对茶树根系生长极为有利;温度在15~20 ℃茶树生长旺盛;当日平均气温高于30 ℃时,茶树生长速度减缓;高于35℃,茶树易出现焦枯现象,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明显下降[7]。茶树在初春的萌芽期对气象条件要求较高,初春的茶芽和嫩梢耐低温能力差,当气温骤降至4 ℃以下时,会导致茶树已经萌发的嫩芽苞萎缩脱落。月降水量大于100 mm的月份越多,对茶树生长和茶叶高产优质越有利[8]。茶树对空气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在70%以上,适宜相对湿度为80%~90%[9]。特殊的小气候条件是形成茶叶优良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采收前10~20 d 日平均气温为10~15 ℃,特别是采摘前3~5 d 平均气温为13~18 ℃时,茶叶的品质较好[10]。茶叶产量的构成主要包括茶树的嫩芽和幼叶两部分。如果气温保持在22~23 ℃,空气湿度适宜,茶树幼芽生长激增,能促进茶叶产量提升。针对茶叶生长季内的气象要素,有研究人员开展了广泛的探索,但对不同生育阶段的气候特征及与茶叶产量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生态条件优越,被评为湖北省茶叶高产创建示范县。英山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总产量居湖北之首,是湖北也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以英山茶叶为对象,探讨气象因素对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英山茶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根据英山县茶树观测记录,将首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分为芽膨大期、鱼叶开展期、一叶开展期、采摘期4 个生育阶段,同时搜集了表征茶树产量要素数据,包括理论鲜叶产量(kg/hm2)、实际鲜叶产量(kg/hm2)、芽密度(个/m2)、平均百芽重(g)。
气象数据来源于英山国家气象站(30.73°N,115.67°E)和英山国营长冲茶厂自动站(30.72°N,115.68°E),时段为2013—2020 年,气象要素包括平均温度、降水、平均风速、地表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由于长冲茶厂站2015 年3—7 月数据缺测,利用英山国家气象站对温度和降水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根据英山国家气象站和长冲茶厂站温度和降水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图1、图2),3—7 月长冲茶厂站和英山国家气象站温度、降水的相关性较高,均通过了信度0.001 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利用2015 年3—7月英山国家气象站的温度和降水数据对长冲茶厂站的数据进行插补。
图1 2013—2020 年3—7 月英山国家气象站和长冲茶厂站温度相关关系
图2 2013—2020 年3—7 月英山国家气象站和长冲茶厂站降水相关关系
表1 列出了2000—2019 年英山县茶叶产量与生长关键期气象要素的实况。
表1 英山县2000—2019 年茶叶产量与春季气候状况
1)英山茶单产高的年份,必定是气温适宜、雨水充沛且时空分布均匀。如2010 年单产为2 059.70 kg/hm2,3 月内有15 d 降水,4 月内有10 d 降水,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反之,如3 月降水偏少,尽管温度较适中,单产还是偏低,如2000 年、2001 年。
2)由于政策支持、种植技术的推广、品种的优化,2003 年后单产基本保持在1 500 kg/hm2以上。
3)茶叶的单产与气温的相关性不强,这是一个假象。原因是文中收集的茶叶产量是年总产,含春茶、夏茶、秋茶,仅分析春季气象要素显然不够全面,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茶厂安装了气象观测站,与茶厂建立合作关系,正在积累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首轮茶4 个关键期始期、盛期、末期的变化时间见图3。
图3 首轮茶4 个关键期始期、盛期、末期变化时间
芽膨大期始期最早出现在3 月10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3 月28 日(2020 年);盛期最早出现在3 月14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3 月30 日(2020 年);末期最早出现在3 月18 日(2020年),最晚出现在4 月1 日(2020 年)。芽膨大期持续时间最短为4 d(2020 年),最长为9 d(2013 年、2015—2018年)。2016 年起,芽膨大期始期明显推迟,最晚年份(2020年)比最早年份(2015 年和2016 年)推迟了18 d,盛期和末期均有类似的特点。
鱼叶开展期始期最早出现在3 月16 日(2018年),最晚出现在4 月6 日(2020 年);盛期最早出现在3 月20 日(2018 年),最晚出现在4 月8 日(2020 年);末期最早出现在3 月24 日(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最晚出现在4 月10 日(2020 年)。鱼叶开展期持续时间大多年份为5 d,最长出现在2018 年,为9 d。从2018年开始,鱼叶开展期始期明显推迟,最晚年份(2020 年)比最早年份(2018 年)推迟了21 d,盛期和末期均有类似的特点。
一叶开展期始期最早出现在3 月26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4 月15 日(2020 年);盛期最早出现在3 月30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4 月17 日(2020 年);末期最早出现在3 月31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4 月20 日(2020 年)。一叶开展期持续时间最少为5 d(2019 年),最长出现在2018年,为9 d。从2016 年开始,一叶开展期始期明显推迟,最晚年份(2020 年)比最早年份(2015 年、2016 年)推迟了20 d,盛期和末期均有类似的特点。
采摘期始期最早出现在3 月30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4 月15 日(2020 年);盛期最早出现在3月31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4 月17 日(2020 年);末期最早出现在4 月3 日(2015 年、2016 年),最晚出现在4 月20 日(2020 年)。采摘期始期持续时间一般为5 d,最长出现在2014 年,为7 d。从2016 年开始,采摘期始期明显推迟,最晚年份(2020 年)比最早年份(2015 年、2016 年)推迟了16 d,盛期和末期均有类似的特点。
二轮茶、三轮茶的芽膨大期、鱼叶开展期、一叶开展期和采摘期的时间演变与首轮茶的变化比较一致,仅时间延迟,故不展开讨论。
温暖无冻害的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的生长,当春季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 ℃左右时,茶树开始萌动。由图4长冲茶厂站2013—2020 年3 月5 d 滑动平均温度曲线可以确定每年稳定通过10 ℃的日期,2013—2020年该日期分别为3 月5 日、3 月14 日、3 月10 日、3 月15 日、3 月7 日、3 月11 日、3 月7 日、3 月5 日。由图4 可知,稳定通过10 ℃的日期基本出现在3 月上旬(2013 年、2015 年、2017 年、2019 年、2020 年)、中旬(2014 年、2016年、2018 年)。
图4 长冲茶厂站5 d 滑动平均温度变化
对比不同年份芽膨大期开始的时间可以发现,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 ℃的日期与首轮茶芽膨大期开始的时间比较接近,其中2015 年稳定通过10 ℃的日期为3 月10 日,正好是首轮茶芽膨大期的开始日期。
温度、降水、风速数据来源于长冲茶厂自动站,地表温度、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来源于英山国家气象站。
由图5 可知,2013—2020 年,芽膨大期平均温度最低为9.2 ℃,最高为14.4 ℃;降水量最少为0.4 mm,最多为62.1 mm;平均风速最小为1.2 m/s,最大为1.7 m/s;平均地面温度最低为11.4 ℃,最高为16.3 ℃;平均5 cm 地温最低为10.9 ℃,最高为16.3 ℃;相对湿度为68.9%~79.3%,日照时数为6.3~33.8 h。
图5 首轮茶芽膨大期气象要素逐年变化
鱼叶开展期平均温度2018 年最低,为10.2 ℃,2014 年最高,为17.3℃;降水量2016 年最少,为0.2 mm,2018 年最多,为42.1 mm;平均风速2014 年最小,为1.0 m/s,2016 年最大,为2.4 m/s;平均地温2018 年最低,为12.5℃,2020 年最高,为20.0 ℃;平均5 cm 地温2018 年最低,为12.3 ℃,2020 年最高,为19.3 ℃;相对湿度2016 年最小,为49.6%,2019 年最大,为78.1%;日照时数2019 年最少,为9.6 h,2017 年最多,为36.4 h。
一叶开展期平均温度2016 年最低,为10.5 ℃,2014 年最高,为17.2 ℃;降水量2013 年最少,为0 mm,2017 年最多,为82.3 mm;平均风速2016 年最小,为1.0 m/s,2018 年最大,为1.9 m/s;平均地温2017 年最低,为16.4℃,2018 年最高,为21.0 ℃;平均5 cm 地温2016 年最低,为13.4 ℃,2018 年最高,为19.4 ℃;相对湿度2014 年最低,为60.3%,2015 年最高,为77.3%;日照时数2019 年最少,为1.2 h,2018 年最多,为65.7 h。
采摘期平均温度2018 年最低,为12.6 ℃,2015 年最高,为19.3 ℃;降水量2013 年最少,为0 mm,2017年最多,为70.7 mm;平均风速2016 年最小,为0.9 m/s,2018 年最大,为2.3 m/s;平均地温2018 年最低,为14.9 ℃,2019 年最高,为21.7 ℃;平均5 cm 地温2017 年最低,为14.9 ℃,2019 年最高,为20.3 ℃;相对湿度2014 年最低,为59.7%,2016 年最高,为86.4%;日照时数2019 年最少,为9.4 h,2014 年最多,为47.6 h。
用芽密度、平均百芽重、理论鲜叶产量、实际鲜叶产量4 个指标表征茶叶特征。由图6 可知,2013—2020 年,首轮茶芽密度最小为1 200 个/m2,最大为1 508 个/m2;平均百芽重最轻为9.9 g,最重为11.9 g;理论鲜叶产量最低为1 147.4 kg/hm2,最高为1 704.8 kg/hm2;实际鲜叶产量最低为1 155.6 kg/hm2,最高为1 502 kg/hm2。
图6 首轮茶指标特征变化
二轮茶芽密度2014 年最小,为1 220 个/m2,2017 年最大,为1 836 个/m2;平均百芽重2014 年最小,为9.9 g,2018 年、2020 年最大,为13.6 g;理论鲜叶产量2014 年最低,为1 147.4 kg/hm2,2017 年最高,为2 162.8 kg/hm2;实际鲜叶产量2014 年最低,为1 159.6 kg/hm2,2017 年最高,为1 583 kg/hm2。
三轮茶芽密度2019 年最低,为1456 个/m2,2014 年、2015 年最高,为1 952 个/m2;平均百芽重2013 年、2017 年最低,为11.6 g,2018 年、2019 年、2020 年最高,为12.8 g;理论鲜叶产量2019 年最低,为1 715.2 kg/hm2,2014 年、2015 年最高,为2 322.9 kg/hm2;实际鲜叶产量2013 年最低,为1 211 kg/hm2,2014 年、2015 年最高,为1 429 kg/hm2。
结合气象观测数据,分别计算2013—2020 年茶树生长季内各生育阶段的气象要素值,包括芽膨大期、鱼叶开展期、一叶开展期、采摘期,与茶叶实际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以看出,生育期内各阶段平均温度、地面温度、日照时数与茶叶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大部分时段的相关关系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温度和热量条件对茶叶的影响较大。风速、相对湿度对茶树产量也有一定影响。尽管降水量对茶树产量也有影响,但不同阶段的降水与茶树产量相关关系差异较大。
表2 茶树实际鲜叶产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
本研究仅针对茶叶生育期关键阶段的气候特征开展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关气象因子对茶树实际鲜叶产量的影响。由于茶叶实际鲜叶产量数据相对较少,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气候的多变性,应深度挖掘影响茶叶生长的因素;茶树的种植往往会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需要种植人员采取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将气象灾害对茶树种植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茶树种植的经济效益[11]。此外,气象灾害是制约茶叶生产并影响其品质的主要因素[12],应进一步开展茶叶风险区划研究,提高英山茶叶生产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对指导茶叶种植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