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勇,魏雅琪,文倩倩,贾晓洁,杜彩凤,侯江淇
1.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619;2.山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改变,以基础护理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病人个性化、人性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1]。目前,人文护理广泛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人文护理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2]。美国人文护理专家在19 世纪60 年代—70 年代就已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3]。“以人为本,关怀整体生命健康”的人文护理理念得到了人们的认同[4]。人文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病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贯彻人文关怀。中医护理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属性是中医护理的最大特色[5],将中医护理应用于临床,符合当代护理发展的需求。中医人文护理理念已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但中医人文护理的构成要素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函询编制问卷,以山西省医院护士及医学院校师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医人文护理的构成要素,以期为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1 问卷编制
1.1.1 文献研究 以“中医”AND“人文”为检索词,对中国知网2011 年1 月—2020 年12 月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文献2 494 篇,通过浏览题目与摘要、阅读全文,最终纳入101 篇文献。利用MAXQDA 2020 软件提取与中医人文护理相关的核心词汇707 个,依据频次高低进行排序,经课题组内部讨论,将体现同一内涵与意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汇总,形成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问卷。
1.1.2 专家函询 采用德尔菲专家法,邀请人文学领域和中医护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对形成的问卷进行函询,全面分析中医人文护理的构成要素,确保调查问卷科学合理。
1.2 预调查 问卷条目的认同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1 分为“非常不赞同”,2 分为“不赞同”,3 分为“一般”,4 分为“赞同”,5 分为“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说明被调查者对问卷条目越认同。问卷包括一般社会学资料(8 个条目)和问卷调查(39 个条目)两部分,共47 个问卷条目,同时设置1 个开放式条目。共发放问卷80 份,收回问卷77 份,根据问卷反馈结果,删除开放性条目、压缩问卷条目、简化问题,最终形成29 个条目的调查问卷。
1.3 正 式 调 查 2022 年2 月—2022 年4 月,随 机 抽 取山西省内的医院护士及医学院师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共发放835 份问卷,收回问卷835 份,剔除2 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833 份,问卷回收率100.00%,有效率99.7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进行统计分析。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采用同质性信度与探索性因子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1.5.1 信度检验 采用同质性检验,通过计算Cronbach's α 系数反映问卷内部的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0.7 表示内部一致性高[6],中医人文护理问卷构成要素的认同度信度系数为0.932,表明问卷的信度高。
1.5.2 区分度 按得分高低排序,前27%和后27%分别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均P<0.05,t>3,表示问卷题目区分度好。
1.5.3 效度检验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983,KMO 值取值范围为0~1,越接近1 表明问卷的效度越好。球形检验显示,P<0.05。经信度(同质性)与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得出,问卷的一致性、稳定性好,结构合理。
2.1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归纳为人文理念(条目1~7,16,28)、人文实践(条目8,10,12,14,17,18,25)、人文环境(条目9,13,15,19~21)、中医护理人文理念(条目11,22~24,26,27,29)4 个维度共29 个条目,归属25 个要素。人文理念包括慎独精神、平等护患关系、尊重、亲切友好、仁爱、责任心、耐心、以人为本8 个要素;人文实践包括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健康宣教、养生调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病情观察7 个要素;人文环境包括中医文化自信、自然环境、社会环境3 个要素;中医护理人文理念包括中医护理专业知识、辨证施护、治未病理念、“中和”精神、整体观念、七情致病、三因制宜7 个要素。
2.2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共833 人,其中男106 人,女727 人;在职护士229 人,在校学生584 人,在校教师20 人;专科17 人,本科731 人,研究生85 人;工作单位:医院229 人,医学院校604 人;在职护士单位类别:西医医院106 人,中医医院123 人;在职护士医院级别:三级医院208 人,三级以下医院21 人;在职护士及在校教师工作年限:<5 年126 人,5~10 年30 人,10~15 年48 人,15~20 年30 人,>20 年15 人;在 职 护 士 及在校教师职称:初级154 人,中级78 人,高级17 人。
2.3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认同度 问卷得分为(4.31±0.03)分,各条目得分均>4 分,表明被调查者对中医护理构成要素各条目高度认同。见表1。
表1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认同度 单位:分
2.4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的分层分析 调查对象对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的认同态度受其来源单位及身份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单位调查对象在人文理念、人文环境方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身份人群对人文理念、人文实践以及人文环境的认同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的分层分析(±s) 单位:分
表2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的分层分析(±s) 单位:分
项目护士及教师职称(n=249)人数154 78 17护士工作医院级别(n=229)208 21护士工作单位类型(n=229)106 123身份(n=833)229 20 584工作单位(n=833)分类初级中级高级F 值P三级三级以下t 值P西医医院中医医院t 值P护士教师学生F 值P医院医学院校t 值P 229 604中医护理人文理念29.660±7.531 30.400±7.515 30.000±9.186 0.245 0.783 30.400±7.168 28.140±8.002 1.363 0.174 29.920±7.909 30.430±6.673-0.526 0.600 30.200±7.259 26.650±10.659 29.890±6.890 2.295 0.101 30.200±7.260 29.780±7.058 0.752 0.452人文理念35.670±6.822 34.810±8.583 34.180±10.376 0.520 0.595 35.610±7.241 36.290±4.671-0.421 0.674 35.460±7.828 35.850±6.309-0.41 0.682 35.670±7.040 31.050±12.322 34.580±7.760 4.061 0.018 35.670±7.040 34.460±7.963 2.013 0.044人文实践35.060±7.218 34.720±8.545 33.590±10.253 0.283 0.754 35.210±7.526 35.240±4.625-0.019 0.985 35.200±7.762 35.220±6.91-0.022 0.982 35.210±7.301 30.750±12.122 34.280±7.736 3.520 0.030 35.210±7.301 34.160±7.931 1.736 0.083人文环境26.290±5.118 26.330±6.060 24.820±7.971 0.544 0.581 26.560±5.267 25.810±3.642 0.635 0.526 26.270±5.884 26.670±4.412-0.588 0.557 26.490±5.138 22.900±9.262 25.660±5.871 4.305 0.014 26.490±5.138 25.570±6.023 2.045 0.041
3.1 中医人文护理在现代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病为本”的护理模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转变。人文护理是临床考核的重点之一[6]。现代临床护理强调“整体人的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理念[7],中医人文护理理念与目前临床护理理念一致。中医护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与自然、社会相统一,要对病人进行个性化护理[8]。要求护士在掌握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知识,要求护士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娴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富有同理心,摒弃只为疾病服务的思想,培养护士成为一名综合发展的中医护理人才。将中医人文护理应用于现代临床护理,为病人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促进护患关系的良性循环,促进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的人性化,这是护理事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9]。
3.2 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内医院护士及医学院校师生进行调查,最终总结出4 个维度25 个构成要素的中医人文护理构成要素。调查显示,不同身份调查对象的人文实践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身份、不同单位调查对象的人文理念、人文环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护理人文理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析不同调查对象身份人群在人文理念、人文环境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为:①所处环境不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偏重专业技术教学,人文素质教育被相对“边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人文素养缺乏[10];医院重视优质护理服务,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意识,要求护士将人文意识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临床护士将人文护理意识融入实践中。②学历层次不一。医学院校教师的学历多高于医院护士、医学院校学生,学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可能存在差异。此外,本研究调查的医学院校教师部分为非医学专业,存在对中医人文护理的认知偏差;③所接触人群的差异。医学院校师生接触人群主要为健康人群,其对中医人文护理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次;医院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的疾病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护士对中医人文护理的理解除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从临床实践中获得的启发。本研究所调查人群在中医护理人文理论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护理人文理念的7 个构成要素,即中医护理专业知识、三因制宜、辨证施护、治未病理念、“中和”精神、整体观念、七情致病均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这7 个要素皆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色[11],强调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整体,秉《内经》“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在疾病早期就应及时干预,以达“未病先防”之旨[12],在具体护理过程中,根据时令、地域、体质的不同而变化施护方式,即“三因制宜”。中医认为百病之始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皆阴阳失衡而疾病之作焉,故以“中和”思想为指导,诚“阴阳一调百病消”之意。邪之所生,尚有表里之别,外感六淫者,从外而得,内伤七情者,由内而生。综上,这7 个要素以整体观念为生理观,辨证施护为治疗措施,辨证之依据皆因中和为要,施护之机,详察三因,防疾病于未然,截疾病于扭转,所谓治未病而已,据形神一体而有七情内伤之说。
3.3 中医人文护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中医人文护理的前提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3]。结合本研究结果,建议今后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应融入中医人文护理理念。学校在建设人文环境的同时,要完善护理专业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目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人文素养课程界定模糊,对人文素养的理解较为片面,部分停留在护理礼仪、护理美学等层面,应该让学生真正了解护理的人文理念、人文精神等更深层次的内容[14]。由于人文护理课程多为选修课,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比相对较低,导致师生对人文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人文品质的培养,引导教师提高人文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人文素养渗透到学生的课堂中。
本研究仅以山西省医院的护士及医学院校师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较小,后续的研究将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把病人纳入其中,丰富中医人文护理的构成要素。护理人员是推动健康中国实施的重要力量,加强优质护理服务需要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中医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中医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