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连香,赵琨,陈江花,林榕芳,李燕华
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福建三明 365001)
高血压脑出血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高等特点。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需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以控制出血,降低疾病造成的损害[1-2]。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常用方法,具有快速止血的优势,如大骨瓣减压术、脑室引流术及去骨瓣开颅术等,但疗效各有不同。临床实践发现,准确的血肿定位,对于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4]。近几年,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人们的重视。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和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但针对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损伤;中途放弃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对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患者取仰卧位,行常规消毒、铺巾;在血肿病灶侧的额颞顶部实施开颅操作,待骨瓣成形后,对脑硬膜实施悬吊,全面分离外侧裂蛛网膜,充分暴露岛叶,确定血肿病灶的具体位置;不断调整视觉,清除血肿,并实施止血处理;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后,留置引流管;缝合硬脑膜、筋膜及头皮;术后常规给予患者降压、脱水、止血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加强营养供应。
试验组采用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术前,患者先进行CT扫描,扫描范围从颅顶(包括头皮)至C1下缘;扫描时,设置螺距为0.969︰1,层厚为0.625 mm,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30 MA;将重建后的图像发送至工作站,建出最大密度投影及三维立体等图像,计算出血面积、位置、深度及出血量;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常规消毒;以CT扫描结果与长立方体三维立体定向原理为基础,确定靶点具体位置;在选择穿刺方式时,需防止损伤患者正常的脑组织、主要功能区及血管走行区;选择完成后,在显示器上对X、Y、Z三维坐标进行具体测算,以外固定架对进针方向进行确定;根据血肿具体长度确定对侧孔数量;对侧孔排列方式为,沿引流管从远端到近端,逐渐变小,以减轻由血肿腔回缩对血管造成的阻力;实施颅骨钻孔后,在头皮外妥善固定引流管,如血肿量相对较大,需先抽出不足1/3的量;针对血肿较为黏稠的患者,需将庆大霉素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冲洗;术后,再次对患者进行头颅CT检查,明确引流管位置,并严密观察6~12 h;患者若无出血发生,可分1~3次向残留血肿腔内注射25 U尿激酶,并夹闭引流管2 h夹闭完成后,开放引流3 d,对患者进行CT复查,了解血肿引流情况;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止血、抗感染及脱水治疗。
(1)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血肿病灶消失,且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有效,经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血肿病灶消除>50%,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无效,经治疗,患者未符合上述标准,其病情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手术相关指标及颅内压: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测量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水平。(3)生命质量: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利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其生命质量,内容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共36个问题,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高。(4)神经功能: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内容包含意识、语言、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视野等,分值为0~4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5)凝血功能:分别于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作离心处理10 min后,分离血浆、血清待测,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纽珑实业(上海)有限公司生产,希森美康CS-1300型号]对其进行凝血功能检验,检验血清纤维蛋白原(plasmafibrinogen,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6)血压水平:分别于两组治疗前后采用脉搏波医用动态血压监测仪(深圳瑞光康泰科技有限公司,M1型号)测量其舒张压及收缩压。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颅内压、SF-36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颅内压、SF-36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FIB水平、ATPP及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I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ATPP及PT均短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TPP及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FIB水平、ATPP及PT比较
治疗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系统疾病,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发生脑出血后,脑部供血和供氧状态会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使神经功能受到较为严重的损伤,产生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表现。由于该病起病较急,病情较复杂,且因血肿急速膨胀、挤压脑组织,可导致发生脑疝,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安全[5-6]。临床对该病进行治疗的关键为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患者颅脑中的血肿病灶,控制其血压;但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花费时间较长,创口较大,可使患者脑部受到一定的损伤,术后恢复时间也较长,病死率高达30%,故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现阶段临床研究的重点。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引导下血肿穿刺引流术逐渐在临床得到应用。该手术持续时间较短,费用相对较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度也较高。在确定患者符合该手术指征后,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病后3 h清除血肿病灶,可有效缓解血肿占位效应,但此期血肿不稳定,止血难度相对较大,故可在患者发病后6 h左右进行手术[7-10]。采用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可将患者机体受到的损伤降到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TPP及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神经功能与凝血功能,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水平,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