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真真,许晓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1)
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是一种用来治疗心脏疾病的方法,指的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保证患者的机体血液循环正常进行,维持其生命体征[1]。但是在术中患者需要接受气管插管,会受到刺激性伤害,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要开展规范性的手术室配合、护理,才能降低其风险性,提高其手术效果[2]。规范手术室配合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能够弥补常规护理的各项劣势,保留其优势。现报道如下。
2019-10~2021-01选取本院收治的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患者共计100例。根据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开展常规手术室配合及护理的对照组;开展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0(38.22±5.25)岁。手术类型分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10例、尖瓣置换手术15例、心脏搭桥手术2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0~61(38.82±5.63)岁。手术类型分为心脏瓣膜置换手术11例、尖瓣置换手术15例、心脏搭桥手术24例。两组资料比较(P>0.05)。
纳入标准:①均知悉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加入;②均满足心脏外科的手术条件且愿意接受手术治疗;③均拥有正常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认知能力。排除标准:①拥有手术禁忌证者;②自身沟通、认知、表达存在障碍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血液传播类疾病者。
对照组开展常规手术室配合及护理:术前准备好所需的器材物品、做好引导工作,术中做好手术配合工作,术后做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环境护理等)。
观察组开展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①术前。所有医护人员应该在术前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对于不良紧急事件的处理效率,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在手术时间确定后,护理人员应该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设备、药品,并检查其可用性,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保证术中随时拿取。护理人员还应该在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其配合度。此外,护理人应该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护理患者表达自身感受,协助好医院进行自身住院、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具体安排。②术中。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传递器械、观测生命体征等配合工作,还需要密切关注的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如有异常立刻上报医师,并采取清理气道内分泌物等相关措施,降低气道堵塞的概率。当患者出现异常的变化情况时,要及时配合好医生展开急救措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最后,在手术将要结束时,清点好所有的物品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安置。③术后。在术后72h内,护理人员应该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各类风险事件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检测好其术后气管插管情况,做好管理措施,降低呼吸道阻塞概率。并观察好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如有异常立即上报医师开展相应急救措施,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概率与存活时间。
(1)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术后拔管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等。(2)情绪状态相关指标水平:在护理前、后,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分,抑郁、焦虑的临界分值分别为53分、5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差。(3)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水平:在护理前、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具体有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每项均为百分制。(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包填塞、压疮、低心排综合征等。(5)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在护理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具体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功率(PP)等。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水平中,在术后拔管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为更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情绪状态相关指标水平中,SDS评分、SAS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为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情绪状态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分)
两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水平中,在心理、生理、环境、社会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为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分)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在心包填塞、压疮、低心排综合征等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更低(P<0.05),见表4。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中,在左室射血分数、峰值功率水平等方面,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为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血管手术中十分重要,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同时也可能损害患者的呼吸道,所以对于该类患者必须实施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工作,改善损害程度,促进患者康复[3]。手术室对于一所医院来说十分重要,主要用来救治患者、开展手术。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效果,而且还可以改善康复情况。随着护理行业的不断进步,过去常规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需求,于是,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应运而生[4]。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水平中,在术后拔管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时间等方面,观察组均为更短(P<0.05)。两组情绪状态相关指标水平中,在SDS、SAS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为更低(P<0.05)。两组生存质量相关指标水平中,在心理、生理、环境、社会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为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中,在心包填塞、压疮、低心排综合征等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更低(P<0.05)。两组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中,在左室射血分数、峰值功率水平等方面,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为更高(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中,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更高(P<0.05)。对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患者应用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效果比常规的更加显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生存质量,降低负面情绪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在对照组接受的常规手术室配合及护理中,虽然也有一定效果,但是医护人员对于紧急事件、急救等方面的技能不足,导致护理质量并不高[5]。在观察组接受的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中,通过术前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能够提升对于不良事件的处理能力,提高手术顺利性。通过术前准备好各类物品,能够保证术中随时拿取,缩短手术时间。通过术前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配合度[6]。通过术中做好配合工作,清理气道内分泌物等,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气道堵塞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通过术后进行各类风险事件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做好气管插管的管理措施,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呼吸道阻塞概率,并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概率与存活时间。在许美养等人的文献中[7],显示对于接受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术后拔管时间、正常饮食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心理状态,与以上本文得出的结果大致相同。综上所述,将规范手术室配合及护理模式,实施于接受了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患者中,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改善其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