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用瓷设计中人体工程学的考量

2023-01-30 05:45梁彩艳
艺苑 2022年6期
关键词:餐饮具日用陶瓷工程学

梁彩艳

陶瓷是黏土经高温烧制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物质。在中国,陶器产生于距今1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之后逐渐发展繁荣。陶瓷业的繁荣也证明了它对当时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有着巨大作用。古代文献中提到的“神农作瓦器”(《周书》)、“轩辕作碗碟”(《物原》)、“虞舜作食器”(《韩非子》)等,均说明了陶瓷的因需而生性。据调查表明,当今全球平均每人拥有三件陶瓷制品的使用量。陶瓷制品,尤其是日用陶瓷(1)之所以长期为广大人群所喜爱和使用,是因为它有着其他材料所不及的优点,如在材质性能上,无毒无害、耐用持久、性质稳定、保温性能好、传热慢;在使用体验上,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密封性很好,尤其是沿口密封后能有效地、较长时间地储存食物;在视觉审美上,颜色丰富,工艺技法多样,艺术效果好,等等。然而,不耐摔碰、抗冲击强度低是陶瓷类器皿难以逾越的材质“鸿沟”;同时与轻薄的材料,如新型树脂类、普通塑料等相比,它又比较厚重。但陶瓷材料的这些缺点恰恰也为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一、人体工程学在古代陶瓷设计中的体现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诸方面的因素,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交互作用着的各组成部分(效率、健康、安全、舒适等)在工作条件下、在家庭中、在休假环境里如何达到最优化的问题。该门学科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它建立的特点和目标是:首先,学科的目标是以人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健康性、舒适性和作业的安全性、有效性;其次,必须意识到个体在能力和限制上的差异,并且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对各种设计可能造成的影响;再者,用系统的观点考虑问题,意识到事物、过程、环境和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1]88设计是把人工物内部环境(人工物自身的物质和组织)和外部环境结合的一门学科。人工物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体工程学中所探讨的人机关系,可见人体工程学是设计进行时一定要考虑的学科。人体工程学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则是从古代造物的早期阶段就开始了。

在古代,陶制壶罐是与人的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器皿之一。古代的壶、罐、瓶等的设计多种多样,不同的大小、式样有着不同用途,其不同的造型设计反映了先人们对人体的各种因素的充分考虑。如,原始彩陶文化时期的双耳汲水瓶(图1),该器皿的造型特征鲜明,是用来到河边打水的。对这类器皿的曲线造型进行分析后,我们会发现,该器型的曲线与人体后背脊椎自然弯曲的曲线正好吻合。在原始社会,汲水瓶从河里取水完成后要背回住所,所以这样的造型使得器物跟人的接触面加大,分散了受力点,从而起到“减重”的作用,这是对人体友好的造型设计。此外,还有古代的陶制背壶的设计和大汶口文化时期彩陶豆的高足设计,均是出于对使用器物时的舒适性和有效性的考虑。

图1 原始彩陶文化时期的双耳汲水瓶

二、人体工程学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体工程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完备,它对现代陶瓷设计的指导更加整体和系统化,而不仅限于人体测量学的指导。如果将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环境使用某种物品作为一个时刻变化的系统,那么该系统如何更有效运作才能使人更好地享受生活,这是当今设计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人体工程学学科发展的意义所在。正如人体工程学的先驱美国设计师格雷夫斯所说的:“如果产品阻碍了人的活动,设计便告失败,如果使人感到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效、更快乐,设计便成功了。”[2]3然而更舒适、更有效、更快乐是相对不同人群而言的,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要针对人群细分,要侧重细节设计。

(一)日用陶瓷设计基础考量之一——产品是否具有安全性

设计就是满足人的需求的,而安全问题是产品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跟人日常餐饮密切相关的日用陶瓷的设计。

陶瓷制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材质的易碎特性决定了它的设计应注重其尺寸的把握从而使人处于更安全的状态。比如人的手在拿陶瓷杯子或者餐具时,怎样才能保证肌肉不因承受不了这个重力而导致器物倾斜,从而伤害人的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这就要求对人的手指的尺寸、手部肌肉的承受力,以及什么样的姿势会使手部承受的力降到最低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陶瓷餐饮具的装饰要考虑会不会因为色料原因对人体造成伤害,如,釉上彩因其在受热以及受到化学物质刺激时会析出铅等重金属,因此在餐饮具中应避免使用。

提到陶瓷餐饮具设计的安全问题时,卫生是不可绕过的一个话题。如宋代定窑覆烧工艺使得瓷器边沿无釉有芒,在作为食器时会对嘴唇造成一定损伤,所以不适合做餐饮具。出于安全、卫生等实用性考虑,定窑的饮食器口沿均镶有金属或大漆材料。在今天日用陶瓷餐具的生产中,为了提升其使用体验,有一种特制的“卫生足”,是用坯泥制的特殊垫饼放置在足部中间衬垫支烧,由于此边沿有釉,既卫生又不损伤台面(图2)。在当今器物的设计中,安全性的考量既是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

图2 日用陶瓷餐具的“卫生足”

(二)日用陶瓷设计中基础考量之二——产品使用时是否舒适

如何从尺寸考虑,使工具或器物的使用更舒适?《考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轮已崇, 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 则于马终古登阤也。”这是说车轮太高,人不容易登车,车轮太低,则拉车的人会十分费力。[3]16-17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研究工具、器物的尺寸对使用者舒适性的影响。舒适性一方面指人身体上的舒适,另一方面指人心理上的舒服、舒适。身体上的舒适也会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舒适的感觉往往来自精神层面,但是一件不舒适的产品首先产生于生理层面的反馈。设计不单单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使功能的发挥处于宜人的状态,这也是人体工程学的目的。设计中人的生理需求的满足是人体工程学的要求之一,除此人体工程学还提出设计要考虑人心理上的诉求。如,一个陶瓷茶壶,出水流畅、端拿省力、便于清洗和触感良好,必然会给人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这种心理上的认可往往意味着对形式上的肯定。正如美的产生,人类对美的形式的肯定,最初来自于身体部位的生理性舒适体验。

(三)日用陶瓷设计的新需求——设计要细化不同的使用群体

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相对而言的。一件特定陶瓷餐饮具对于成年人可能是适用的、舒适的、安全的,但对于小孩、老人也许是不适用的;对于东方人的形态特征是舒适的,但对于相差较大的西方人来说可能会带来诸多不便。这就要求日用陶瓷的设计向细分化方向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中就提出“设计不但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为残疾人服务”的思想。[4]69如,在尔格诺米工作室有两位设计师班克腾和琼林,他们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或行动不便的人设计装备或餐具,他们的核心观念是让残障人士在使用其设计的物品时,不会因为外形的特别性而感到被歧视,即,在物品的外观上尽量做到无差别设计,但是细节结构上却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身体条件的特殊性。[5]29他们的陶瓷餐具作品,既为残障人士做了比较贴心的考虑,一般人用又不显得特异。

人体工程学对于人们从幼年到老年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特点都有较全面的研究,这对于日用瓷设计的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由于儿童与成人无论在肢体灵活度还是生活经验上都相差甚多,针对儿童日用瓷的设计要从研究儿童的身体尺寸、反应灵活度、肢体灵活性出发,而不能是在成人餐饮具基础上的等比例缩小。毋庸置疑,安全性是儿童产品设计要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这里的安全性,是指即便是不规范操作或错误操作发生时,也要力求把伤害降到最低。日本NIDO设计事务所曾设计一套幼儿餐具,该套餐具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抓拿习惯和抓拿力度,以及考虑到幼儿用力抓拿物品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该设计将幼儿的勺子的手柄设计成较为粗大的、类似于橄榄形状的造型,在材质上用安全、舒适度高且较轻质的塑料类材质,既满足良好的触感又增大摩擦力,使之不易从手中滑落,该套餐具尾部上翘弯曲成弓形,保证了幼儿在使用过程中握住手柄时弯曲的弓形柄尾会卡住手背使之更不易滑落。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抓握是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对操作的不熟悉,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餐具的颜色也选用鲜艳、明丽的色彩。所以该套餐具不但在安全层次上满足幼儿的需要,而且又将儿童的心理特征、审美特征考虑进去。日用陶瓷的餐饮具,尤其是针对儿童的,还要考虑其易碎性和材料本身自重大的特性,要在高科技的陶瓷材料上进行择优,隔热层的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装饰性、釉色的选择要考虑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对视觉神经的刺激程度等。陶瓷作为传统材料,其天然非合成性受到老年群体的偏爱。如今,人口老龄化已是全球性问题,老龄人口的日益增长也给设计者提出了要求,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日用陶瓷餐饮具,要从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用物特点作全面考虑。

人类的需要既有共性也有个性,这样的需要既包括生理需要也包括心理需要,所以除了从生理层面上的人群细分,日用陶瓷设计还要考虑人的信仰、观念差异以及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结构的特殊性。比如有设计师在设计茶壶时,把壶流设计成古代虎子(夜壶)的样式,整体造型也可找到虎子的影子,这就是一件失败的设计。特定的造型承载的是流传下来的文化,文化的传承使得器物具有符号性,所以日用陶瓷的设计要考虑人们的审美尺度。只有舒适的、合适的甚至是“量身定做”的设计才不会形成粗制滥造,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四)日用陶瓷设计方法的再优化——设计要考虑陶瓷器皿在空间环境中存在的非独立性

设计与造物一样是以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为目的的。某一特定的人造空间包括空间中所有的人造物都是服务于人的,那么这众多的物如何安排、如何运作才能使得所服务的人更加方便舒适呢?这就是人体工程学中提到的系统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高效、优化和完美“人—机—环境”系统。也就是说,单个陶瓷产品的设计除了考虑与人互动过程中的安全、舒适性之外,还要考虑到整个操作环境能够尽量让人感到安全并且舒适。意大利在20世纪70年代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的整体构想之中。1972年意大利在产品展览会上首次袒露了自己的新概念,产品不再是单性的、孤立的,而是与环境和空间构成有机的系统,在产品设计时要考虑空间、环境因素。在日用陶瓷设计时如果把整个为人服务的空间和人造物作为一个大的单元的话,那么日用陶瓷就是构成这一单元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与其他人造物及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系统。这其中每个元素的设计、创造都要考虑整体性,只有系统、和谐、高效、完美地运转才能使人获得最大收益,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因此,日用陶瓷的设计除了要考虑物与人的关系,还要考虑物与物的关系、物与环境的关系。

日用陶瓷在使用过程中,物与物的关系随之建立。如,一套陶瓷茶具设计要考虑到与其他材质的常用物品如何搭配,才能使得设计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一个陶瓷的筷子架,如何与筷子搭配,才能最符合人的取拿习惯,而且能保证刚洗完的筷子较快地干燥而不滋生细菌等等。同样,在某一特定的人居空间中,某一产品的介入,都要遵循一定的“秩序”安排,否则该器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但不能使原来的系统运作更完美,反而会破坏原有的稳定状态。日用陶瓷在设计过程要考虑所要服务的空间的分割、整体环境的风格。一件优秀的设计往往“适应”一定的空间,而且会对原来不合理的空间进行直接或潜移默化地调整,从而形成最宜人的服务系统。这样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设计才会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的浪费,从而保证可持续设计的健康进行。

三、结语

日用陶瓷,尤其陶瓷餐饮具是现代生活中人们常用的器具。人们天天接触它、感受它,几乎成为了人们肢体、机能的延伸,它是否舒适、方便,直接关系到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安全,是否愉悦,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在强调人性化、宜人化设计的今天,陶瓷作为优良的制造日用品的材料应充分发挥其天然材料的优势,以解决物与人、物与物、物与环境的关系,最终达到更好服务于人的目的。然而,当下对于外观设计的强调、对于多种审美风格表达需求的增加,使得以使用为主的日用陶瓷日益走向式样化。毕竟,对于器物设计来说,功能和形式的同步提高和丰富应该是其最终追求。本文研究人体工程学在日用瓷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期待当今的设计师仍能以功能为本位、以人性化的创新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注释:

(1)日用陶瓷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经常使用,且以使用为目的而生产的陶瓷制品,在范围界定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它一般分为日用器皿陶瓷(如餐、茶具、坛、罐等实用器皿)和陈设艺术瓷(如花瓶、瓷板画、陶瓷雕塑等品种)两类;另一种说法认为它主要指陶瓷的餐饮类容器,这类制品的品种繁多,如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冷水具、冰箱用具以及微波炉用具等,此外还有与上述用具搭配使用的烟具、烛台、花器和筷子架等杂品。在此所述的日用陶瓷采用第二种说法界定的范围。

猜你喜欢
餐饮具日用陶瓷工程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综合材料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运用
某铁路辖区餐饮具消毒效果分析与监管探讨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基于参数化的日用陶瓷几何建模方法
徐茹日用陶瓷设计作品选
餐饮具清洗消毒工艺流程对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餐饮具清洗消毒工艺流程对餐饮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萃取液提取方式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测定的影响及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