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兴华 文 斯
(昆明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云南昆明 650500)
2020 年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明确指出“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1]”,可见线上线下融合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侧重点。
本科实验教学与高校理论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科研创新的能力,提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电子类实验课程如《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路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石”课,也是后续课程的“搭桥课”,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实验课程教好,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我校争创双一流高校之际,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创新卓越人才、推动一流专业的建设起到了奠基的重要作用。
在2019 年以前电子类实验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实践和课后报告三个环节。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共16 学时,6 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基本上是2 个学时左右。学生在课前按照实验教师要求完成预习报告,课堂上老师先讲解后学生再动手实验,课后再完成实验报告。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不足[2]:1.预习不充分,被动地抄完实验原理、实验内容。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手段,学生往往存在应付、抄袭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2.课堂上教师先对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以及难点进行讲解,现成的实验台,导致学生机械地完成电路的连线工作,缺乏对实验内容的主动思考。3.缺少有效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交流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但课堂上教师既要讲解实验,又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检查每个学生实验完成情况,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4.考核评价方式不够全面、合理,主要是由实验报告和操作决定实验成绩,不很科学。
电信实验室电子类实验教学团队不断研讨,按照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内涵[3],从电子类实验课程着重建设的四点出发,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质量。(1)如何使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2)如何使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3)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达到深度的双向互动;(4)如何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价值引领。
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为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及学习规律,保障线上线下学习的无缝对接,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超星、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制作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在线教学内容。在线内容涵盖了实验目的、实验电路及原理、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总结分析思考五大块内容。通过老师的视频讲解、PPT 展示,引导学生充分预习,在理解实验内容基础上,熟悉实验操作。如图1、2 所示超星和雨课堂的部分教学内容。
图1 超星平台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内容
图2 雨课堂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室结合线上教学内容,搭建线下统一测试平台如图3所示,摒弃原有的实验台的固定操作,改为自主使用元器件设计电路、PBL 项目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在统一测试平台完成实验的观察、记录、分析等。
图3 统一测评平台
在电子类实验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中,适时融入课程思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电子电路设计时启发学生思考,现在国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应用在哪些领域,哪些行业目前受到国外的压制,如何打破壁垒等。要靠在座的各位同学在校期间把专业基础打牢,能力培养好,将来自主研发,为国家科技发展和智能制造业贡献力量。
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为例,线上和线下融合式教学设计如表1 所示。该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基础性实验1-4、综合性实验5、6 和创新型实验7 大内容。学生通过线上平台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在Multisim 仿真软件上完成仿真报告;线下到实验室进行自主设计,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可课后在线上随时和教师展开讨论。
表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如图4 所示,将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内化、课后巩固)有效衔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
图4 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设计
1.课程预习实现线上自学和虚拟仿真自学模式[4]。学生自学线上平台的内容,并使用这种Multisim 软件进行原理电路图的虚拟仿真实验,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项目准备、仿真实施完成仿真和预习报告。该预习模式不仅可以达到传统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参与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助于开展个性化实验,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和推广性,达到传统仪器及实验室无法比拟的效果。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实验室应用该教学模式非常适合“研究、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电子类实验教学,既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将理论知识加以应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图5 所示,学生优秀的仿真报告。
图5 优秀的仿真报告
2.课堂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5]。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法、任务驱动法、研讨等,引导学生“自主式、讨论式”学习;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学思结合法、参与互动法、合作学习法等互相渗透;例如在讲解集成运算放大器这一章时,老师提问“如何实现方波信号输出三角波?”,学生思考“集成运放微积分电路”的工作原理,自主设计积分电路,在万能板上自主使用分立元件搭建,之后使用统一测试平台对功能进行检测与验证。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通过实物再现的形式,验证仿真结果同时还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可行性方法。
3.课后巩固主要是学生线上交流平台随时提问,和老师反馈交流;线下完成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实践拓展。老师依据同学们的反馈,进行教学总结和学生的考核评价。
实验室在电子类实验的考核评价方面,建立了多元化、过程化、能力化的课程考核体系[6],探索出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7]。如表2 所示模数电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表2 模数电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评内容多元化:线上学习5%,仿真和纸质报告35%,实际操作40%,讨论10%。
考评主体多元化:由教师、学生、课程平台共同评价。
考核方式过程化:通过线上学习实现。单元测验、作业+互评、课程讨论等内容均在线上平台有记录。
考核内容能力化:强化仿真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增加综合设计电路和工程实际问题,提升了学习的挑战度。
电子类实验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并持续改进[8],使得教师有时间扩充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创造了饥饿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面授增加了“教师解惑及讨论、实践拓展”环节,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在课下仿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线上平台随时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从2019 级开始实验室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从图6 中可以看出,近两级的实验成绩平均分比18 级某班(传统教学模式)逐年大幅提升,提高了10.8 分。近两年学生参加“互联网+”和蓝桥杯等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人数比例也提升了22%,获奖比例也在持续提升。
图6 近三年的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教内涵式建设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组织协调的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对我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效果和质量大幅提升。模拟电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模电数电的兴趣,克服了难学的心理,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普遍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践创新活动的内驱力,许多同学申请了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参赛成绩也越来越好。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得知,学生对该教学模式普遍认可,对线下实验的设计、调试,以及问题的分析解决有很大帮助的达到了94%。“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课程建设效果显著,《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已通过校课程评价,评定等级为国内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