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军
吉林市解放军第九六五医院普通外科,吉林吉林 132000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相关统计,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5年内足溃疡的再发生率高达70%[1-3]。糖尿病足溃疡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如患者血糖异常可导致血管和神经发生病变,或受外伤、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也可导致此病的发生[4]。患者发病后,会影响患者足部皮肤的完整性,出现溃烂深度不一的症状,甚至存在截肢的风险。由于病变位置位于足部,除疼痛外,也给患者的运动和活动带来明显影响,因此需积极地加以干预和治疗[5-6]。常规的外科治疗方法由于药效多停留在溃疡面表层,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选择2021年3月—2022年2月吉林市解放军第九六五医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负压引流术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顺序分组,将单号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双号患者纳入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59~77岁,平均(68.25±5.42)岁;病程1~8年,平均(4.25±1.36)年;Wagner分级:2级患者18例,3级患者21例。观察 组 中 男21例,女18例;年 龄55~76岁,平 均(67.68±6.02)岁;病程1~7年,平均(4.15±1.21)年;Wagner分级:2级患者17例,3级患者2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同意。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7];②患者符合Wagner分级的2~3级标准;③患者个人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④过敏体质患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的常规治疗,口服盐酸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23371),0.5 g/次,3次/d。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方面,对照组患者在局部消毒后,清除病变处的坏死组织,暴露正常组织。术后使用本院制备的臭氧水冲洗创面,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定期观察患者术后的愈合情况。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对足溃疡面使用负压封闭护创贴膜和敷料进行负压粘贴。贴膜面积大小超过周围健康组织2 cm。安装好负压引流装置,设置负压吸引值为125~450 mmHg进行负压吸引治疗。敷料每2天更换1次,7 d为1个疗程,直至患者溃疡面愈合。
①比较两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③比较两组患者溃疡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s),d]
表1 两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 [(±s),d]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愈合时间14.12±3.60 12.23±2.85 2.573 0.012抗生素使时间13.61±2.60 11.23±2.67 3.999<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溃疡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比较[(±s),ng/100 μg]
表2 两组患者溃疡面肉芽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比较[(±s),ng/100 μg]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治疗前3.41±0.71 3.66±0.93 1.319 0.191治疗2周后14.50±3.73 18.85±3.66 5.206<0.001 t值20.358 24.822 P值<0.001<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值P值白介素-6(ng/mL)治疗前79.95±16.85 83.37±14.71 0.833 0.407治疗2周后57.93±11.50 50.82±5.39 3.496 0.001 t值7.871 8.571 P值<0.001<0.001 C反应蛋白(mg/L)治疗前8.94±1.95 9.27±11.70 0.800 0.426治疗2周后3.93±0.82 3.03±0.82 4.833<0.001 t值13.846 17.837 P值<0.001<0.001
糖尿病足溃疡主要是指患者糖尿病发生后,足部出现溃疡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约为15%。由于我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大,如按1.14亿患者例数计算,我国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高达1 710万人。糖尿病足溃疡的致病因素主要是血糖异常。因为血糖的异常和偏高,可刺激血管和神经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足部血管缺乏正常的神经和血管保护机制,使皮肤表面组织韧性降低[8-10]。同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还可影响足部皮肤组织的排汗和血运功能,使细菌更容易在足部皮肤的深部组织定植。而足部是人体的主要着力点,人体在运动和行动过程中,地面和鞋子会给予患者足指等部位压力,受到外力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足部溃疡的发生[11-12]。
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上,由于首要病因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因此,控制血糖是核心的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合理的外科治疗也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病程的进展。常规的外科治疗以清创治疗为主,如局部消毒后,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有效祛除局部的坏死组织,充分暴露正常组织,从而能够有效缩小溃疡面,抑制感染的扩散。同时也能利用外用药物直达患处,促进足部皮肤新生组织的生长。
近年来,随着外科医学的发展,负压引流术成为外科临床治疗的基本操作之一。负压引流术是在患者病变组织处建立起与体外的连接通道,用以排出病变组织中的脓性积液和坏死组织,以此有效消灭死腔[13-14]。通过此过程,能够彻底改善病变处的生物环境,抑制细菌繁殖,降低炎性反应[15]。如刁树魁[16]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有效缩短了患者溃疡面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外科用药的次数。
本院结合负压引流术的治疗经验,将其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工作中。治疗后发现,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溃疡面愈合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内皮生长因子检测数值高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负压引流术应用后,能够进一步改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康复效果,效果较为理想。但由于研究时间有限,纳入研究的患者例数较少,均可能对治疗结果的分析带来一定影响。在未来的治疗工作中,应进一步增大研究和实践的力度,以对研究结果进行合理、准确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