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国静
(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高校现阶段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融入其中,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崇高信仰和良好品格。为此,在后续思政教育工作执行上,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渗透为核心,创造正确的融合路径,与大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相结合,为其后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不同时代发展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帮助中国解决了很多问题,充分证明该体系具备很强的科学性特点[1]。新时期,社会中存在很多价值和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提供指导,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各高校应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确定其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共同点,并做到二者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初期阶段,诞生了毛泽东思想。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通过观察国内革命现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领导中国人民从落后到富强,争取民主独立,从此,中国也正式迈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同志提出过很多建设性意见,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系建设的开端,为后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同志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并提出我国想要发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改革开放道路,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正式实施。在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之中,中国依旧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诞生了“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理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完善。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建构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让我国整体社会发展进程显得更具科学性特点。
在今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程,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习近平同志站在新时代最高领域,充分研究国际社会发展形势,发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伟大倡议,不仅能够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延续下去,还为很多世界问题的解决做出巨大贡献[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涵和价值呈现上,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等理论之中。从高校思政教育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引入,所体现出的价值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助于大学生培养求真务实态度
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求真和务实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这也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点所在。高校思政教师也要以该理论为核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求真务实理念,引导大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和务实,久而久之,学生们也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合理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紧密结合高校现阶段思政教育推进情况
从高校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了解到,最为重要的理论要素便是实事求是。为了实现该目标,教育工作者们要深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人情况,把握其心理动态,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具针对性,维护思政教育的教育效果。另外,高校还要以全面融合为前提,相关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们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借助于有效教育,保证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得到彻底完善。
3.强化大学生辨识能力和判断力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和心理意识方面,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对于很多事物也缺乏应有的判断力。此时,如果高校教师没有在思想价值方面给予正确引导,当学生接触到错误理念后,自身会去效仿,进而对后续成长带来很大影响。所以说,高校教师要懂得正确启发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建立好的教育举措,赋予大学生更强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避免误入歧途。
在中国革命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也正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毛泽东思想应运而生,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走向民族独立道路。到了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强调知识分子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应该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该阶段的中国开始注重人才培养。为了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双向理念,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到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我国为了缓解这方面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等决策。总的来说,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全体国民走向了富强道路,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3]。
从青年学生群体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重点在于内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思想发展方向,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助力中国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纵观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无论任何一个阶段,均是以马克思主义内容为主导,具备崇高的信仰价值。除此之外,在理论指导和实践方面,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落脚点,均能看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带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动力之一。例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内容,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展示的过程。从具体思想内容角度来说,毛泽东思想重点在于将马克思人民观在中国进行本土化呈现,是带领中华民族发展的内核和动力。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发展局势均比较复杂,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依旧相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价值,认为社会主义具备强大生命力,能够帮助中国解决更多发展方面的困难。实际上,邓小平理论属于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发展道路的辩证过程,这与中国整体的发展逻辑相似。借助于科教兴国等战略实施,让科技工作者以及教育工作者等群体体会到自身价值,通过自身工作,为后来者创造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产生充足的精神动力。从青年学生角度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引导其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总结,会发现其经常会提及青年学生群体,引导其时刻了解自身职责所在,鼓励大学生敢于承担社会和历史责任,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4]。
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强调:“只要在根本层面上下功夫,才能具备更强的免疫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过程中,涉及很多理论精神,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便是其中之一。从当前中国发展角度来说,想要做到立根固本,想要让青年学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传递必不可少,换句话说,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日常学习时,青年学生要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历史和发展思想,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并将理论转化成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之中,最为重要的思维方法当属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借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够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懂得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塑造正确思维过程。另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维核心在于唯物辩证法,从理论成果发展中能够看出,最为重要的成果便是实事求是,该成果也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始终,成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的思想方针。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除了为中国带来丰富的理论成果外,还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媒介,最终让改革事业逐步深入,并取得最终胜利。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来源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样是借助于历史唯物主义,总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解决一系列中国发展问题[5]。
新时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与国内外发展局势相适应,紧跟国际发展步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为中国指明后续发展的方向,值得高校大学生们去思考、去学习。
对于高校青年学生的培养,除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之外,高校还要本着立德树人理念,让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更加科学、有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应以展示理想信念为基础,并做好实际教育引导工作。在此过程中,高校应该以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思想出现的背景着手,让青年学生理解这些理论内涵所在,突显党的发展宗旨和发展目标,并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传递给学生,使其认识到自身未来需要承担哪些职责,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联系在一起,提升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度,尽其所能为国家发展做出积极贡献[6]。
由于大学生具备明显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化特点,想要让思政教育发挥出更好效果,在教学方式上需要得到创新,做到与现阶段学生思想和学习方式相契合。例如,高校可以借助于网络技术和实践育人手段,让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这样一来,学生们也会愿意去接受思政教育内容,以理论为基础,营造出良好的教育和学习氛围,此时,学生们也会主动去研究思政内容,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学习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对自身成长和未来发展也会有新的认识,实现将自身发展和国家发展关联在一起,构建“命运共同体”,完成理论与实践结合之路,为后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思政教育融合属于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网络技术不断完善的今天,网络思政教育得到了充分应用,在此过程中,同样能够融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的内容。首先,在网络世界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同样需要占据“制高点”通过学理性和科学性特点展示,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和优势,以此来抵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避免青年学生思想受到不利因素影响,规避网络应用中的弊端。其次,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信息化为中国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均应该把握住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该思想,在思政教育中同样适用,各个高校应学会利用网络便捷性优势,为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模式,强化知识的传递效果,为学生建立意识形态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在网络领域之中,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同样不可撼动,纵观我国的思政教育内容,网络生态安全教育属于是重中之重,除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意识之外,还要学会分辨社会思潮,坚决抵制网络领域中的负面消息,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稳步进行[7]。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理论需要进行创新,在其中融入新时代教育主题,让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更加丰富。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具备完善的逻辑演变过程,进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内容也足够丰富,尤其是隐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能够为青年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提供帮助。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方式,突出其理论内容的学理性和科学性,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一部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去中心化特点也愈发明显,高校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唤醒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8]。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隐藏着未来社会的整体发展方向,例如,面对国际化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发展规划,为整个国际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展示出了中国风采。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上,同样要借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学生认识到未来社会思潮前进方向,并借助于这些理论内容,正确去分析时政热点,正确看待国内外发展格局,让学生们懂得如何独立思考、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
大学思政教育领域中,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了解大学生的内在诉求,确保学生身心发展均处于健康状态。对于以人为本理念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高校教师应保证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从而取得学生的信任,这也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思政教育意义所在。例如,部分学生生活中存在经济压力,对于该类学生,教师需要进行人文关怀,为其提供一些勤工俭学机会,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学业,收获更多成长,同时建立起乐观向上的心态,塑造良好品格,这对于学生后续发展同样具备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大学生需要具备崇高的政治信仰,为此,高校可以借助于思政教育,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信仰所在。现阶段,受网络环境冲击,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很多不正确的价值倾向。针对此种情况,高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利用思政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加完善[9]。
融洽的校园环境,学生起到积极心理暗示作用,让学生更加愿意融入校园,愿意和周围人去交流,更快适应校园生活。另外,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营造,也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心态。所以说,在高校思政教育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们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渠道,时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价值引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鼓励他们将内心真实想法分享出来,倾诉内心情感,使得压力得到释放。除此之外,高校师生也可以借助于信息化平台进行沟通,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良好的校园氛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相比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容在难度上,要比一般的思政内容高出很多,该方面教学工作的开展,优秀的师资团队搭建必不可少。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上,需要在教师素质培养中多下功夫。首先,教师要具备较强的理论思想转化力,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理解也要足够深入。与此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信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实际教学时,应做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到一起,关注社会整体发展动态,帮助学生深刻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后续思政内容理解上变得更加深入。其次,注重将实践活动融入思政教育工作之中,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全面结合,提升教学效率[10]。
高校目前实施思政教育的各项举措如果要体现正确的指向性与良好的实施成效,那么必须建立在充分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思路基础上。近些年以来,高校对于推进学生思政教育的整体思路与模式正在不断创新,通过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举措来塑造大学生的崇高价值理念,运用伟大理论来启发并且引导高校学生,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最大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