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文创:新文科视角下的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2023-01-27 12:32程雪松张楠楠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创书店艺术设计

程雪松,张楠楠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0444)

0 引言

“空间文创”是上海美术学院近年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之一。艺术设计类专业强调问题导向、项目驱动、创新思维、实践育人。尤其是关注实践教育。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设计学类专业明确要求“推进学校教学和社会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1],并把实践类课程分为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实训、实习等4 个层次。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实践类课程尤需关注艺术科技融合、文化创意引领,人才培养有效对接产业需求。“打破闭环的固化思维,形成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实践教学模式”[2]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思路。“空间文创”教学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直面经济建设主战场,聚焦城市更新,关注产教融合和文教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学科特色。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主要依托夏季小学期的实践课、实践性的专业课程群以及毕业设计综合实践等展开。夏季小学期实践课按照年级分为大一小写生与社会调查、大二创新创业实践、大三大写生与学科竞赛(2021 年培养方案调整部分专业把大写生改为大四秋季学期)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群以OBE 理念指引,面向空间文创,强调成果牵引、项目驱动、展览呈现;毕业设计围绕产业前沿和科教融合,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鼓励跨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学院的实践类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强调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两性一度),把德育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入,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融合,产生了积极的人才培养效果。学院通过“参与、实践和艺术”并重的课程改革来构建环境艺术体验性教学新体系[3];通过“将课堂搬进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教学来实现政府、教师、居民、学生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交互和反哺[4],这些实践型课程成果经过完善、迭代,参展、获奖乃至落地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受到业内外人士的瞩目。

1 空间文创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1.1 空间文创的内涵

文创是文化创意的简写,它有“开发文化资源、开展创意实践”的内涵,也有创新创业的意味。与之相关联的概念有“文创商品”“文创经济”“文创空间”等。2014 年,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布鲁斯·凯茨(Bruce Katz)发布报告《创新街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空间的新趋势》,首次提出“创新街区”概念[5]。萨斯基娅·萨森(Saskia Sassen)认为这种环境包含人文的多样性和新旧交织的层次性,能体现创新人才和企业的需求。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国家或者一座城市若想持续输出影响力,就需要文化和创新的助力。比如伦敦文创经济占整个城市GDP 超过10%[6]。作为传统工商大都市的上海,近年来文创经济所占GDP也已达到10%[7],上海文化消费空间中“艺术娱乐化激活空间生产,文化成为商品的媒介”[8]的现象已成为大趋势。随着工业的收缩、经济的转型、文化的扩张,文创经济还有很大可以驰骋想象和开展实践的空间。

1.2 教学中引入空间文创的意义

空间文创不同于文创空间。它是以空间为载体进行文创设计与实践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认知的深入,文创已经不局限于狭义的产品或者商品,而是拓展到更广阔的城市空间领域。形形色色以旧厂房改造为特征的创意园区是空间文创最初的成果,随后不断延伸,现在已经进入了街道社区、乡村集镇、旅游景区和城市公共空间。以上海为例,近年来就出现了同济大学与四平路街道深度合作的品牌共创和空间改造,设计师俞昌斌等以崇明乡村为载体进行的文创活动,愚园路上的“粟上海”艺术微更新,上海美术学院在虹口、宝山社区中开展的公共艺术美育浸润行动,在奉贤乡村中举办的“摩登田野”展览,以及豫园、福州路等商业空间中进行的品牌提升和环境改造等。文化创意资源的导入,使得原有的城市空间从品牌、视觉到环境都有全面更新,传统的生产型空间,或者为生产服务的空间,转型为文化消费空间,这其中也包括把原本高端神秘的博物馆文化转化为市民大众能够理解和欣赏的当代文化,“空间导识设计”课程负责教师葛天卿称之为“文化降维”,这样能够提升空间的附加值,重塑环境的颜值,空间从内容到视觉系统的供给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创新创业的氛围增强,城市提供文化服务、进行文化输出的能力增强,作为旅游目的地和长久居留地的吸引力增强。

空间文创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对于今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①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已不应拘泥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这样传统专业划分,而应该培养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借助于多专业研究方法手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漫形象设计》课程负责教师汪宁称这样的教学为“广视野、低门槛、多组合”。参与豫园整体规划的同济大学建筑系教师董屹认为“我们呈现给业主的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最完整的东西是由不同的专业协同出来,最后展示的就是一个生动的场景”;②艺术设计不应是相关行业和产业的旁观者,而应该积极主动成为行业参与者,创新和创业思维和能力应该在实践教学中贯彻和培养,真正做到产教融合、文教结合。广州美术学院沈康曾提出“建筑、环艺专业的设计教学必须植根于地域文化土壤,从实地和实践出发,与地方文化资源融会贯通。”[9];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李舒萍[10]曾表示“地域文化视野下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提升。”因此对当下问题的观察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分析力、执行力,是今天“设计”这一实践应用学科进行人才培养不可忽略的,上海社科联主席王战曾在访谈中指出中国手工艺人的实践就是今天创意产业的先声;③艺术设计作品应当积极助力美育浸润,它们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形象的思维、身体的感受、动情的技艺、独创的语言来培养人的心智,完善人的心性,提升人的心灵。”[11]

基于以上思考,设计系相关专业在2019、2020、2021 年的系列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以“商业空间设计”“空间导识设计”“包装设计”“动漫形象设计”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等课程群为载体,以豫园老字号商店和福州路书店空间改造提升为目标,考虑了“王大隆”刀剪店、“丽云阁”扇子店、“上海印象”工艺品店、“上海”筷子店、上海古籍书店、上海外文书店、虹桥万科中心商区等文商空间更新改造,进行多专业、多课程的协同设计研究。重点也是围绕以上四个问题:专业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执行、环境美育等。

2 空间文创实践教学的四个维度

2.1 专业融合

在课程开始前,要求学生自行搜索和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案例,开课时给全班同学讲解。在课程开始后,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社会实践基地豫园、福州路等地进行调研。通过豫园文商公司相关设计师的对接,邀请老字号店长向同学们进行品牌故事和商业空间营造方面的介绍;邀请古籍书店、外文书店的店长介绍书店经营情况。店长现身说法,在特定的空间场景中,让学生们不仅认识到创业的艰辛,而且学会现实的思考。比如“上海印象”店长就坦陈,她们也考虑过对现有商品进行创新升级,结果发现花大价钱请设计师设计的文创商品,销量不及传统的东方明珠和陆家嘴三塔冰箱贴(25 元左右),从性价比和销售指标来看,经营者缺乏创新的动力。这就让学生理解,设计师不能单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进行创意设计,更需要从现实需求的角度来思考。设计学研究生费陈丞说“其他组的同学调研时,我们在调研;其他组的同学画平面图时,我们在调研;其他组的同学画效果图时,我们还在调研。调研过程很长,但是很幸运很有收获。”只有进行充分深入的调研,才能真正理解商品的价值内涵、用户的消费体验和空间的无限潜力。费陈丞以“榫卯”为语言设计的咖啡馆入选了“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和“汇创青春: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见图1)。上海市包装协会秘书长、秦伟包装公司总经理庞文艳也说“设计师就是穿着铁靴跳舞的舞者,条条框框很多,自己发挥的空间很有限。”

图1 师生共享咖吧设计方案

2.2 创新创业

在课程进行中,要求学生把自身以创业者的角色进入设计。学生2~3 人组成小组,根据兴趣和特长开展创业思考,以路演的形式把调研成果和自己的分析进行表达,自己选品牌、找问题、找素材、谈想法,有同学通过调研指出王大隆刀剪销售式微原因在于商品品类属于政府管控类刀具,品牌应该开发更多非管控类、和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如蟹钳、指甲钳、刻刀等。有同学认为丽云阁扇子店主要销售扇子,应该拓展相关服务,比如为自己画扇面的顾客装扇骨,给旧扇子换扇骨,给扇骨刻字,给扇子挂装饰带、吊坠等,这样就拓宽了经营渠道,也增加消费者的黏性。环境设计专业乔玥莹同学在谈及她的“丽云阁”扇子店改造时就说“品牌更新、视觉更新和空间更新”是三位一体的。她们的作品后来部分被选用,纳入丽云阁扇子店的改造实施中,并且入选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见图2)。倪晓慧同学把直播空间和盲盒体验引入书店,张楠楠同学把小说《繁花》的情节线索转化为书店空间流线,郎郭彬同学在书店中植入《良友》杂志书友群,张彦文同学更多考虑听觉体验空间和书店的融合,钱艺璇、褚阳宇同学用“飞行棋”元素重新规划商圈,金彦廷同学的作品《Pop Up》则把连接虹桥万科中心和虹桥天地的走廊侧墙设计成一本孟菲斯风格的“立体书”。青年设计师开始自觉地思考与创业经营有关的命题,研究的角度就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他们关注社群、亚文化、绿色消费,他们主动寻找商科背景的合作者,和公益社会组织建立联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张弢说:“抓住年轻人的消费观点永远是最重要的消费心态,希望大家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个东西一定是和商业一线品牌的诉求相结合的。”年轻人调研和实践的过程,既是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也是建构未来设计生态的过程。

图2 张金渠、乔玥莹丽云阁扇子店改造

2.3 实践执行

在课程结束进行评价和讲解时,教师邀请行业中活跃的设计师来校举办讲座,并且参与点评,让学生理解设计概念如何在真实世界中实现。如邀请“弄”工作室的主持设计师汪昶行来给学生讲他在复兴路上的面包店案例,在成都太古里的川菜店案例,还邀请建筑师周维来介绍他设计的陇上书店,百新书局经营者曾琼介绍书店运营,邀请朵云书店设计者、知名建筑师顾忆参与学生作业评价,请知名经济学家、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聂永有教授介绍上海市商业格局的变迁。又让学生直接到书店里展示自己的作品,接受经营者和百姓的提问。学生在和商业设计师的互动中,可从更多视角看待自己的设计,深入理解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反差,也可对设计师的角色和责任有更深切的反思和领悟。豫园文商公司原总经理孙佳妮指出:“企业需要跨界人才,设计师更需要多元的生活经验,对市场的把握,如何实际应用,而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创作。”作为推动社会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设计师应该始终关注当下,关注民生,关注生活空间,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切问,缜思,笃行,这样就把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培育与课堂联系在一起,把为人民做设计的思政理念融入教学。

2.4 环境美育

在课程结束后,借助于“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福州路文化周”等空间进行展示,以展览促教学的同时积极拓展社会美育,同时举办相关教学研讨会。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是上海城市品牌节事活动,旨在通过空间艺术设计的展示,提升社会美育,培育空间美学,改善城市环境。2019 年艺术季的主展场在杨浦滨江,教学展览借用了著名建筑师章明设计的网红建筑“绿之丘”空间,让学生在有限预算的条件下自己策展布展撤展。展览受到了来滨江休闲的居民和游客的关注,学生自己给展览命名策划、做宣传海报、活动视觉手册、邀请函等,自己做导览员向观众介绍作品的理念和设计语言,并且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与展览同步举行的教学研讨会,来自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项目负责人陈敏说“教学选题能够更加接地气,能够和实际的需求匹配上,能够和解决居民实际问题是直接相关,这是最好的课题。”原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促进中心主任徐妍说:“如果有观众问的话学生可以自己做介绍,这是一个互动因应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学生自己会得到启发。”2020 年师生们克服疫情影响,提交了多份“有温度”“有颜值”的书店改造设计作品,还钻研渲染、漫游软件制作精美的漫游视频,研究生窦志宸、张楠楠、林宏瀚、金盾,本科生张彦文、陈馨仪等作品先后参加世博会博物馆“有温度的设计”作品展、上海市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并获奖(见图3)。以展览促教学、以竞赛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展览检验教学的得失,通过展览提升学生呈现与表达的能力,通过展览促进作品和观念的传播,通过沉浸式的展览开展美育浸润。2021 年在虹桥万科中心举办的“Unseen视界之外教学成果展”上,虹桥万科中心项目负责人刘玎璜说:“很多白领每天在虹桥万科中心要待超过10 h,快节奏的社会希望空间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时需要一个地方能够把世界抛在身后,有时需要一个地方在受挫时能够独自沮丧。感谢学生、感谢老师让我们看到了在世(视)界之外打造更有活力、更温暖空间的可能性。”[12]从学校和社会的互动中,我们能够发现今天的设计教学的使命,以及我们未来需要不断深耕的方向。

图3 2020“有温度的设计”学生书店改造设计作品

3 空间文创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课程和展览结束以后,教学团队感觉到通过这样专一目标的多个完整教学循环,收获很大。但是也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多环节组织策划协调对教师提出挑战,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变成一个组织策划者;

(2)教学和项目的匹配度问题,教学需要前瞻性,而项目注重落地性,二者需要平衡;

(3)学生需要强化不忘初心、把握核心、不断深入探究问题本质并且精细化表达的能力;

(4)不同课程时间安排有先后,对多课程协同推进有影响,需要设计好课程群的前后逻辑关系;

(5)各专业学生都应重视视觉表达,从版式、字体、色块、线条,到造型、色彩、分析、材质,从静态图纸到动态视频,所有呈现出来的东西都是设计作品呈现的一部分。

4 结语

国家发改委2020 年发文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因地制宜发展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13]。商务部也明确指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将从“打造‘15 min便民生活圈’、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生活服务业等三方面下功夫”[14]。上海文创50 条提出“加快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业态多元、充满活力的新型实体书店发展格局。[15]”今天的城市更新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式的改造,需要深入内涵层面,进行业态内容、运营治理、品牌传播及文化氛围的更新。上海有广大的城市空间给设计师做研究和实践,但是呼唤更具烟火气和温度感的创意和想象,从而彰显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颜值、暖的表情”。今天教育者的使命早已不同于以往,教育者肩负着培养建设全球城市的设计师,培养复兴中国梦的创业者的使命,目标和平台都已发生改变,网络空间也早已经让各种观念、风格、技巧的传播变得轻而易举,专业壁垒、技术壁垒都在崩塌,唯一需要改变的是观念的壁垒、惯性的约束。品牌、客群、科技、艺术,今天的设计师面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政经格局和人的情感症候,注定将会创造属于新时代的独特的造型语言和叙事风格。“空间文创”的教学实践只是起点,远非终点。从社会需求出发,从学生成才的需求出发,推动教学改革,在“新文科”的语境下重设创新人才培养标准,需要不断反思、实践、总结。

(文中教师同学发言节选自2019 年12 月26 日在杨浦滨江绿之丘举办的“聚场——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课程教学展暨研讨会”上的谈话速记)

猜你喜欢
文创书店艺术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星.云.海》
《花月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最美书店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