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抽水蓄能电站上坝公路方案比选分析

2023-01-26 14:25宋世磊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纵断面纵坡路线

宋世磊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335)

0 引言

近年来,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经济、清洁的大规模储能方式,具有启停灵活、反应迅速、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优势,受到国家大力支持。上坝公路是电站建设前期的关键性先导工程,是大坝主体施工的主要通道,也是制约电站能否按时发电的重要因素。上坝公路的设计需要从地质条件、线形指标、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环境保护、施工与养护难度等多因素综合考虑。

现以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例,对其水库上坝公路路线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经过多方案、多角度论证,选出最佳上坝公路设计方案。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1 工程概况

该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位于两山之间的沟谷之中,为一马鞍型的地形分水岭,沿沟谷南北两侧筑坝,东西两侧开挖扩容成库。正常蓄水位1512.0 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647万m3,死水位1 476.00 m,死库容16万m3,调节库容630万m3。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副坝、全库盆防渗系统、环库道路。主坝、副坝均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 509.00 m,坝顶宽8 m,其中主坝最大坝高约111 m,坝顶长度324 m,副坝最大坝高约106 m,坝顶长度370 m。库区防渗面积约28.99万m2(含主坝、副坝面板)。

工程区处于上扬子准地台,近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红砂坡断层和建始断层,不属于晚更新世以来活动的断层。第四系以来,工作区仍以大面积、间隙性升降运动为主,局部地区显示较强烈的断块差异运动,塑造出相应的地貌形态,并有为数不多的中强地震发生。工程场址区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工程区内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主要有一级褶皱官渡向斜和横石溪背斜,以及官渡向斜次级褶皱天井峡向斜、迟谷峡背斜和横石溪背斜次级褶皱庙湾背斜、明堂向斜。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40.9gal,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另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工程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 s,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上水库坝址5 km范围内没有活动断层,地震震级小于5级,区域构造稳定分级属于稳定性好。

2 上坝公路方案

2.1 路线起、终点

抽水蓄能电站与人们常见的一般性水电站工程不同,它具有一定的选址特殊性:上、下水库之间必须存在较大的高差,以保证上水库水头能够产生的巨大势能,从而能够发挥抽水蓄能电站的优势[2]。因此,上坝公路也具有类似的特殊性,它必须从低处克服巨大高差,通过持续爬坡,最终到达上水库坝址。

为了便于设计,选择上坝公路起点为进场公路设计终点,设计高程约为1 045 m,终点为大坝坝址东南侧“Z”字型道路入口处,设计高程约为1 480 m,起、终点高差约435 m,按照平均纵坡5.5%控制,该工程路线总长度应控制在7.9 km左右。

2.2 道路设计采用的标准、等级及技术指标

上坝公路虽称之为公路,但它却不同于一般性公路。上坝公路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大坝与外界的交通道路。施工期,主要用于施工车辆通行,是施工建设的关键工程。运维期,主要是运维车辆通行。其功能与作用明显不同于一般公路。因此,不宜采用公路行业设计标准与规范,而应该采用水利水电行业设计标准与规范。这样,上坝公路采用《水电水利工程场内施工道路技术规范》(DL/T 5243—2010)中场内主要道路三级道路标准,其设计速度取用20 km/h,圆曲线最小半径15 m,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100 m,最大纵坡9%,停车视距20 m,会车视距40 m,凹、凸竖曲线最小半径200 m,最小坡长60 m,隧道内最大纵坡按照6%控制,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应该设置3%缓和坡段。

路基横断面设计采用双车道,路基宽度7.5 m,路面宽度6.5 m,两侧路肩宽度0.5 m,双向路拱横坡2%,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采用20 cmC30水泥混凝土,基层采用20 cm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15 cm级配碎石。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见图1所示。

图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

3 方案比选分析

3.1 推荐线方案

由于该工程建设是PPP项目,建设单位要求建设周期缩短,工程建设投资要求不高,所以经过多方案比选,推荐线路线方案为路基加隧道,无桥梁。路线起点东侧山体较陡,地面坡度多为50度以上,如路基方案穿过,挖方量将巨大,且施工难度大,爬坡效果不好。对此,宜采用隧道绕行方案,爬坡效果显著。路线起点至K1+080段设置左转弯隧道,半径150 m,路线在缓坡处出洞后,沿山坡布线,在缓坡平坦处设置3个回头曲线继续爬坡,在K3+530至K4+680路段设置左转弯隧道穿过山体,半径160 m,出洞后路基明线布线,在K4+990至K5+755路段设置直线隧道穿过山体,出洞后路基明线布线,到达路线终点,路线全长7 380 m,路基总长4 385 m,隧道总长2 995 m。推荐线路线方案图见图2所示。

图2 推荐线路线方案图

路基明线最大纵坡9%,隧道最大纵坡6%,路线纵断面图见图3所示。

图3 推荐线路线纵断面图

3.2 A比较线方案

A比较线路线方案为路基加隧道,无桥梁。路线起点西侧山体较陡,地面坡度多为50度以上,如路基方案穿过,挖方量将巨大,且施工难度大,爬坡效果不好。为此,宜采用隧道绕行方案,爬坡效果显著。路线起点至K1+250段设置两个右转弯隧道,两个圆曲线半径均为100 m,路线在缓坡处出洞后,沿山坡布线,在缓坡平坦处设置1个回头曲线,与K推荐线相接,终点桩号AK2+900=推荐线K2+920,路线全长2 900 m,其中路基总长1 650 m,隧道总长1 250 m,对应推荐线全长2 920 m,其中路基总长1 840 m,隧道总长1 080 m。A比较线路线方案图见图4所示。

图4 A比较线路线方案图

路基明线最大纵坡9%,隧道最大纵坡6%,路线纵断面图见图5所示。

图5 A比较线路线纵断面图

3.3 B比较线方案

B比较线路线方案为路基,无桥梁。路线起点桩号为BK4+700=推荐线桩号K4+700,路线出隧道后,沿山坡向西、向南展线,终点桩号BK6+110=推荐线K6+425,路线全长1 410 m,全线皆为路基,无隧道,对应推荐线全长1 725 m,其中路基总长960 m,隧道总长765 m。B比较线路线方案图见图6所示。

图6 B比较线路线方案图

路基明线最大纵坡9%,路线纵断面图见图7所示。

图7 B比较线路线纵断面图

3.4 方案比选与分析

路线方案主要从地质条件、线形指标、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环境保护、施工与养护难度等六个因素进行比选。

比选分析采用打分累计法,假定此类一般工程各因素分值均为60分,各因素采用由优到劣5个等级,等级自高而低分别为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计算各因素分数的总和,总得分最高者确定为最佳路线方案。

3.4.1 A比较线方案比选

A比较线桩号范围:AK0+000~AK2+900,对应推荐线K0+000~K2+920,尽管A线总长度比K线短20 m,路基展线短于K线,且路线布线比较分散,环境破坏小于K线,路基段线形指标优于K线,但是A线隧道长了170 m,隧道线形指标远低于K线,隧道内行车安全性低于K线,工程造价偏高,施工工期长,施工与养护难度大,综合比较分析,推荐K线。

A比较线与推荐线比选分析情况见表1所列。

表1 A比较线与推荐线比选分析表

3.4.2 B比较线方案比选

B比较线桩号范围:BK4+700~BK6+110,对应推荐线K4+700~K6+425,尽管B线总长度比K线短315 m,工程造价偏低,施工工期短,施工与养护难度低,但是线形指标低于K线,平均纵坡大于K线,由于B线布线的山体坡度较陡,坡度多为45~60度之间,路基开挖后多为深挖路堑边坡,环境破坏远远大于K线,综合比较分析,推荐K线。

B比较线与推荐线比选分析情况见表2所列。

表2 B比较线与推荐线比选分析表

6 结语

(1)山区抽水蓄能电站上坝公路是整个电站建设的关键性先导工程,必须提前策划、设计与施工,否则将会影响电站的投产发电。

(2)上坝公路设计方案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线形指标、工程造价、施工工期、环境保护、施工与养护难度等因素,经过方案比选与分析,才能选出更合理、更优化的设计方案。

(3)工程建设必须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的原则[3],不能以破坏环境换取经济效益,必须要有大局观,坚持绿色、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纵断面纵坡路线
重载交通纵坡路面结构受力分析及病害预估模型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半柔性复合路面在重交通长大纵坡路段的应用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纵断面接坡方法分析
100km/h线路节能坡纵断面设计研究
普速铁路轨道大修中平纵面的施工控制
揭示车路协同矛盾 破解长大纵坡难题
找路线
浅谈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纵断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