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023-01-26 12:23郭英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放线胸膜病死率

文│郭英义(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养殖国家,猪产品消费量也是位居世界首位,因此,生猪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具有重要地位。目前,生猪养殖主要采用了规模化养殖方式,该养殖方式下生猪养殖成本能得到有效控制,养殖规模也可逐步提高,生猪的出栏和存栏较以往也有了巨大的增加。但在这种养殖模式下,生猪群体的养殖密度显著增高,若出现传染性疾病极易导致疫病的传播扩散,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在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危害2~4月龄的仔猪,发病率为5%~80%,病死率为6%~20%,可以隐性或持续性感染的形式存在猪体内,导致生猪死淘率增加,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最早的报道见于1957年的英国,随后世界各猪养殖国陆续发现该病,美国、丹麦和瑞士更是将该病列为主要的猪病之一,而我国近年来由于生猪引种也出现了该病,并且流行性日益严重。随着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普及该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危害更为严重,对我国和世界各猪养殖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更加科学的防治该病,需要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对该病有着全面的了解,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和科学预防。笔者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综述,并根据当代生猪养殖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以期为生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发病原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为巴氏杆菌科放线杆菌属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曾用名为副溶血嗜血杆菌、胸膜肺炎嗜血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小球杆状菌,可表现出多形态性,两极着染,不产生芽孢,有荚膜和菌毛,能产生毒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兼性厌氧菌,生长需要V因子,不要需要X因子,可在葡萄球菌周围形成卫星菌落,在10%二氧化碳环境中在巧克力琼脂上可形成灰白色半透明的小菌落,在鲜血培养基上通常可长出有溶血环的菌落。根据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荚膜多糖和菌体脂多糖,将其分为15个血清型,部分血清型可出现交叉反应。根据V因子的依赖性,将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为2种生物型,生物I型为V因子依赖性菌株,包括血清1~12和15型,II型为V因子非依赖性菌株,包括血清13和14型。生物I型毒力较强且危害更大,II型主要引起猪的慢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我国主要流行的以血清7型为主,2、4、5、10型也较为常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但对高温、常用消毒剂较为敏感,60℃15分钟即可灭活,在常用的消毒剂、干燥和阳光直射的条件下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灭活。

二、流行病学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感染各日龄的猪,但2~4月龄、体重为30~60千克的猪发病率较高。带菌猪和患病猪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其肺部、血液和鼻液中可存在大量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通过咳嗽、喷嚏形成带菌飞沫从而感染易感猪,被胸膜放线杆菌污染的车辆、人员衣物、养殖器具以及其他动物也可导致该病的传播。在猪场中,猪群规模越大,该病的危害更大。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每年的4~5月和9~11月,在饲养环境较差、猪群转群或混群、气温突变、长途运输后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初次发生该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流行过该病的猪场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对较低,总体上该病的发病率为8.5%~100%,病死率为0.4%~100%。在我国北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为5和7型,南方以2型为主。

三、临床症状

试验条件下猪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潜伏期为4~12小时,自然条件下潜伏期为1~2天,潜伏期的长短还与细菌的毒力、感染细菌的数量、猪的免疫状态以及是否产生应激等有关。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长短,常将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四种。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的病例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率高。病猪突然体温升高、心率加快,部分猪可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随后猪逐渐出现呼吸道症状、皮肤发绀、常呆立或犬坐式、张嘴呼吸、咳喘、腹式呼吸,死前体温降低,口鼻流出泡沫性分泌物。病猪在出现症状后24~36小时死亡,有的病例可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病死率高达80%~100%。

2.急性型。急性型的病例较为常见,且症状较为典型。病猪体温升高至40℃以上,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出现咳嗽、张嘴呼吸、四肢发绀等症状,可在1~2天内因窒息死亡。耐过的猪可在4天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常自然康复或转为慢性型。

3.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通常出现于流行后期和经常出现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猪场,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食欲减退,出现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咳嗽、不愿走动、生长迟缓、消瘦。该种类型的病程为数天至1周左右。临床上常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巴氏杆菌或支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导致病死率增加。

四、病理变化

剖检患该病的病猪,可见病变主要集中于肺脏和呼吸道。最急性死亡的病猪可见其器官和支气管内有大量带血的泡沫样分泌物,肺充血、出血,血管内有纤维素性血栓,肺泡和肺间质有水肿,肺前下部有炎症。急性型病例仅可观察到肺炎病变,两侧肺呈紫红色,肺叶切面似肝,肺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亚急性的病例可出现肺部干酪样病变或空洞,空洞内有坏死碎屑,若继发其他疫病可出现肺脓肿,导致肺和胸膜发生纤维素性黏连。慢性型的病例可见肺组织充满黄色结节或脓肿结节,外裹结缔组织,肺表面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与胸膜黏连,腹股沟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轻度出血。

五、发病机理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一般通过呼吸道进入猪的肺,在扁桃体定居并黏附到肺泡上皮。随后该菌可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或吸附病产生毒素,对肺巨噬细胞和血液单核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从而导致肺部出现病理变化。损伤的肺泡内可见血小板凝集、中性粒细胞聚集、动脉血栓、动脉坏死和动脉破裂,并可导致菌血症的出现。在肺坏死的边缘可见死亡或受损的巨噬细胞或碎片。支气管内有黏稠的分泌物,随病程增加出现中心部位坏死和纤维化。

六、诊断方法

在发现猪群中出现疑似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病猪可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测。在临床观察时应注意与猪肺疫、猪气喘病等进行区分。可采集患病猪的血液、肺、呼吸道分泌物等送至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可将病死猪的支气管或鼻腔分泌物等制作成涂片,若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可初步判断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随后可使用巧克力平板等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对于疑似的细菌进行血清型检测、生化鉴定和CAMP试验等。也可采取补体结合试验、2-巯基乙醇试管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ELISA等血清学检测方法,或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基因的检测。

七、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土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患病的猪可使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于能正常采食的猪可使用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拌料治疗或预防。但应注意的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最好先通过药敏试验进行药物筛选,使用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的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方面,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首先,对于经常流行该病或该病流行风险较大的地区采取疫苗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目前市售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为二价(1型和7型)或三价(1型、2型和7型)灭活疫苗,上述疫苗均采用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在仔猪35~40日龄时进行首免,间隔4周后加强免疫1次,母猪在产前6周和2周各接种1次,其他日龄的猪可每隔6个月接种1次。应注意的是对于暴发猪胸膜肺炎的猪场应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待疫情得到控制后方可接种疫苗。疫苗接种后应及时采取免疫猪的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测以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其次,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与饲养管理尤其是猪舍的卫生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控制好猪群的养殖密度,做好分类分群管理工作,定期打扫圈舍并消毒,定期通风,保证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此外,生猪养殖场发生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最常见的原因为引进新猪,因此不从流行该病的地区引进新猪,做好引进猪的隔离和检疫工作,对于经常流行该病的猪场应定期进行猪群检疫,淘汰带菌猪和患病猪。

八、结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在生猪养殖中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在生猪养殖场可引发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生猪养殖场应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制定疫苗接种计划,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控制该病,降低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放线胸膜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输电线路放线滑车施工过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卷线大盘放线机构的成功开发
一种多功能变压器自动收放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