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背景下开展家庭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及其策略

2023-01-26 10:09邢元梅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

邢元梅

(福建师范大学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家庭是社会体系中最基本的、最古老的组织形式,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因认领、血缘、婚姻等关系而构成。在科技发展及经济建设的背景下,家庭作为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各种与家庭有关的问题不断呈现复杂化与扩大化的特点,并且这些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所带来的影响日渐显著。人们开始认识到功能完善与和谐稳定的家庭对社会、社区及家庭成员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是解决家庭问题的工作,是一种将那些在社会变迁下容易受到困扰和影响的家庭,作为基本目标的社会服务。社会转型导致家庭变迁,家庭变迁导致家庭关系、家庭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了严峻的家庭问题。而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的开展拥有鲜明的必要性。

一、社会转型对我国家庭变迁所带来的影响

社会转型主要指社会从一种形态发展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文化形态、经济结构等层面的变化。我国政府部门通常将社会转型作为加强民生工作、社会管理及民生改善的着力点,从文化教育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角度出发,制定出各项方针策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社会转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推行了社会主义制度;三是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方式,实现了人民的富裕。英国学者吉登斯指出社会转型通常涵盖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及文化因素,尤其是政治因素,政治人物及政治组织的核心作用,对推进社会转型的意义比较鲜明。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党中央提出了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并明确了相关的战略方向。家庭作为社会单位,拥有着情感、消费、生产等基本功能,存在着宗教信仰、娱乐、保护、卫生、教育、衣食住行等层面的需求。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家庭结构变迁受到社会影响。首先是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构建、构成形式。家庭的基本形态通常包括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及联合家庭。我国社会强调亲情联系及血缘纽带,家庭形态通常以联合家庭为主,这种家庭形态结构复杂、族群化、规模庞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使这种自给自足的家庭结构受到挑战,人们的生活需求满足不再依托规模庞大的家族,人们的地域范围及活动范围也不断变化,从而使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这种核心化通常以一对夫妻及未婚子女构成。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直系亲属外的血缘关系变得淡化,家族成员间很少有“频繁”“紧密”的往来。我国学者认为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因为经济体系及现代价值观念的转变,家庭成员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发展,普遍会远离家乡,与父母分开居住。其次是家庭功能的社会化。通常来讲家庭拥有感情交往、相互抚养、经济效能以及宗教、政治等功能。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家庭功能从生存功能逐渐向发展功能转变。主要体现为家庭的社会化功能、赡养老人、抚养子女及家庭生产的“外移”和“弱化”。这种家庭功能的外移在于家庭成员的“外移”,譬如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而在社会服务功能的日渐完善下,子女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养老问题逐渐由社会来承担。譬如学校、敬老院等。最后是家庭关系的平等化,即夫妻关系的平等、亲子关系的平等。现代婚姻不断替代了传统婚姻关系,妇女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得到提升,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减少。而子女对生活的自由,使其对婚姻和就业的自主权更加鲜明和明显。在重视程度上,子女的地位,要明显高于其他家庭成员。通常来讲,社会转型带来了家庭变迁,家庭变迁又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家庭问题的出现。而家庭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便体现在家庭问题的解决、家庭功能的补充、家庭关系的协调及家庭结构的稳定等层面上[1]。

二、社会转型下家庭社会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我国是在家庭上最具传统的国家之一,然而在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变化的社会环境,使家庭面临着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压力。社会转型加速了我国家庭的变迁速度,也使传统家庭面临着诸多的挑战,甚至引发了严峻的家庭问题,这些家庭问题通常体现在经济保障、养老问题、子女教育、人际关系等层面。通过开展家庭社会工作,能够在某种层面上,解决家庭变迁所带来的各类问题,使我国家庭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而家庭社会工作主要指以家庭为核心,进行的社会介入服务,旨在协助家庭问题的解决,提升家庭成员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家庭和睦及和谐发展。主要途径有“解决家庭问题”“补充家庭功能”“协调家庭关系”及“稳定家庭结构”等。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家庭问题入手,充分、全面地探究家庭社会工作所拥有的必要性。

第一,经济保障问题。家庭生产功能的外移和弱化,意味着传统家庭的经济模式被打破,成员工作逐渐成为家庭的生活来源。而当家庭收支失衡,入不敷出,难以满足生活开销时,家庭所拥有的生产功能便被弱化。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然而依旧存在着规模庞大的贫困家庭。一旦家庭成员存在伤疾、下岗、失业等情况,家庭便会陷入困境。这便需要社会工作者通过上岗培训、医疗救助、社会救济、失业保险等形式来扶持这些家庭,使其渡过难关。例如有残疾或精神疾病的父母、在子女养育上感到力不从心的男性或女性等,可以在上岗培训中获得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技能上的提升,进而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

第二,子女教育。我国当前的家庭,普遍以独生子女为主。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重要性凌驾于父母,他们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家庭氛围。其实这种家庭关系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家庭关系不均衡、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子女教育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影响着家庭的延续,因此教育问题是我国家庭亟待解决及相对突出的问题。伴随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功能弱化及外化,子女的教育问题及生活照顾问题通常由家庭以外的机构来负责。而通过家庭社会工作,能够协调好家庭关系,使子女教育问题得到充分而全面的解决。

第三,养老问题。我国养老机制还不够完善,家庭养老依旧是我国主流的养老模式。然而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正三角形”的家庭结构变成“倒三角”“四二一”的结构,让家庭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加之现代价值理念的转变,很多子女都选择与父母分开,这便产生了空巢家庭。老人的精神慰藉、生活照料问题不断突出。在家庭社会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展家庭功能以及个案工作的方式,慰问老人、帮助老人、服务老人,使家庭空巢老人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慰藉。其中个案工作主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有关“社会与人”的专业技巧和知识,为家庭提供情感及物质等层面的服务。当前,个案工作在帮助家庭解决问题、减少家庭压力上,拥有良好的表现,并取得显著的“成果”,而在养老问题的解决上,又拥有诸多的成果。

第四,人际关系失调。虽然社会转型加速了家庭变迁,家庭变迁使家庭关系呈现平等化的特点,然而在生活压力、社会竞争、价值观念等多样化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关系紧张、情感淡薄、内部冲突增多等问题,譬如亲子矛盾、夫妻失和、婆媳矛盾等。家庭社会工作能够通过提供咨询服务、心理治疗等方式,强化家庭成员的沟通,缓解成员压力,促进家庭的健康、和谐发展。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社会工作的帮助下,能够改变生活态度与生活习惯,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此外,家庭社会工作在持续发展中逐渐得到了优化和改进,并衍生出以社区、家族为枢纽的小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2]。

三、社会转型背景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个案工作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我们能够发现个案工作拥有鲜明的特征特点,即以个案需求为抓手,以启发潜能、提升案主的问题解决能力、分析能力为抓手,使案主能够自觉、自主地破解家庭问题。在个案工作开展中,社会工作者会接触从接案到诊断、调查、处理等程序,这些程序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地明确问题、解决问题,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需求。通常来讲,社会工作者应掌握个案工作开展的基本方法和知识。个案工作通常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应将切入点放在协助、疏导、帮助家庭成员的过程中。因此,在工作开展后,社会工作者应了解成员的角色关系是否科学合理,了解影响家庭成员“角色执行”的因素,是由环境造成的?角色分配造成的?还是人际关系造成的?随后在此前提下运用“助人技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协助家庭成员,接受自身角色定位的方式,使其肩负起家庭责任,自行解决家庭问题。

(二)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主要指团体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或团体互动的方式,实现推动个人成长的目标。对存在家庭问题的家庭成员来讲,家庭小组工作能够使其通过分享相关感受与经验的方式,纠正自己在行为、情感及认知上所存在的偏差,提升自身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承担起家庭责任,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在社会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应结合家庭问题的表现形式,组织或构建青少年团体、老年人团体、夫妇团体,使存在家庭问题的家庭成员凝聚起来,结合起来,从而通过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精神或物质上的服务。譬如,开展教育活动、团体讨论、团体思考等活动。此外,为了提升家庭成员的家庭生活质量,社会工作者应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团体活动,帮助存在家庭问题的成员,获得知识和经验上的提升,调动起参与家庭活动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承担其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3]。

(三)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通常是指以社区及其居民为社会服务对象,提供利他服务、助人服务的社会工作方法。家庭问题不仅包括家庭沟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还包括家庭功能发挥的问题,家庭功能发挥容易受到社会资源及社区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社会工作在解决家庭问题中,不仅要关注家庭内部的沟通形态、动态关系、家庭成员的角色地位及转变外,还需要将家庭问题与社区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审视社区环境,明确家庭功能是否受阻碍,是否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通过改善社区环境,提供社会资源的方式,让家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社区工作对确保“家庭发展”及提升“家庭功能”,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实践探究发现,社区工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婚前教育”“技能培训”“老人照顾”“儿童保护”“法律援助”“医疗服务”“家政服务”“婚姻咨询”“家庭咨询”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等。通过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服务工作,能够帮助我国政府部门解决老人赡养、经济保障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四)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主要指以家庭为单位,结合家庭成员之间所存在的沟通问题及互动问题,选用专门的方法和知识,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家庭治疗理论指出家庭成员所呈现的行为,与家庭其他成员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也就是说个人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有可能与家庭运作、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家庭治疗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将焦点置于病人本人上,还需要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内在关系,明确病人的病因,以实现治疗病人、促进家庭和谐的目标。西方在家庭治疗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并产生了“结构治疗”“策略治疗”等流派。其中结构治疗注重病人与家庭的关系,通过“沟通理论”“学习理论”“系统理论”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联系,分析案主的心理状态,从而采用多层次介入的方式,解决案主所面临的家庭问题。“策略治疗”则是通过分析造成案主行为障碍的家庭因素,明确病因,随后通过制定人际策略的方式,解决案主的问题。“脉络治疗”指出伦理维度是影响儿童发展及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通过追溯三代成员的方式,可以明确哪一代人影响了案主的生活脉络,进而提出相应的资料策略,解决案主的家庭问题[4]。

四、结语

社会转型是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必然“情况”,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我国在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考虑的基本“问题”。然而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家庭变迁的速度加快,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国民的家庭生活受到了多层面、多要素的挑战。但这也彰显了家庭社会工作所拥有的必要性,只有持续推进家庭社会工作的开展,才能让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类家庭问题得到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和谐家庭的建设,满足国民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社会工作者家庭成员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身体传送带
家庭成员的排序 决定孩子的格局
社会转型时期破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的路径研究
《双城记》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幸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