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作为我国职教师资的重要来源,职教师范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后备力量。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师资12条》)等政策文件,旨在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素质,为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1]《职教20条》再次提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职教师资12条》提出以双师素质为核心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要“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同时提出总体目标:“经过5—10年时间,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3]《礼记》有云:“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育人的根本在于师德,加强师德建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双师型”教师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职业道德受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做好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对于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通常情况是指我们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4]。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员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对工作状态及工作成绩将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教师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师行业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指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5]。职教师范生作为职教师资队伍的后备军,职业道德是面向未来职业的,因此加强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进一步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更是提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6]。2022年4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强调:“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7]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立德树人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职业道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8]。作为未来职业学校教师,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升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9]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面临着波诡云谲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因此,只有加强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立足时代发展和实际需要,从而为实现中国共产党战略任务提供可靠保障。
《职教师资12条》指出:“探索本科与硕士教育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3]与普通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深度融合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维视角,与之对应职教师范生的在校大学生、职教师资和未来教师的三重身份特征,这对职教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过程是跨学科的,他们需要同时具备人文关怀,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教育学知识[10],职业道德则起到了统领作用,是职教师范生培养的灵魂所在。
职教师范生未来面对的工作对象是职业学校学生,职校学生在学习中大多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普遍学习动力不足、思维水平不高、接受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心理素质水平不高,价值观趋向世俗化,加上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对职校教师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传统教育存在“重学历、轻素质”的倾向,而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更重要的使命在于启发学生,让他们真心实意地追求真善美,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职校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关怀引领下,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员”的角色过渡[11]。因此,职业道德教育是职教师资培养的重点,只有加强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促进思想转变,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其具备职业道德能力,才能为职业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作为衡量职业道德的重要指标,职业认同感是在充分认识和掌握职教教师工作后所建立的职业情感,是职教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的自发职业倾向[12]。职教师范生是未来职教师资的重要储备力量,其职业认同感是职业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他们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忽视了教师的职业规范是受道德约束的,认为教师只要不违反教师法就可以了。有调查显示,我国部分职教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较低[13],存在对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专业认知不清晰的突出问题。而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认同感同处于认识层面,二者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职业认同感增强会促进职业道德意识的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也会激发职业认同感。反之,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认同感的负面效应也是相互影响的,很多职教师范生正是职业认同感较低、职业道德意识弱化,毕业后从事职校教师的意愿降低,直接影响了职教师资和职教事业的发展。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要以师德修养、育人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目标,以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为办学特色,培育出“双师型”新师资[14]。作为培养职教师范生的重要阵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职教师资队伍的重任。目前,我国有8所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分别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15]。由于建校时间、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难以凸显自身特色[16]。从专业化角度来看,要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固然重要,但培养的核心在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这是教师个人德性修养和专业能力的体现。许多学校普遍存在“重职业技能、轻素质教育”的倾向。主要体现在:第一,培养目标不清,职业道德教育模块设置的目标没有突出职教师资特色,缺乏针对性;第二,教学内容单调,职业道德教育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度不够,缺乏创新性;第三,实施路径单一,当前职业道德教育主要采取传统课堂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缺乏实效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规范、标准和方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情感、意志和行为进行价值判断,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行为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评价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普遍通过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而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部分学生虽然有实践评价环节,但是评价程序过于机械化,缺乏系统性。这些成绩并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职业道德程度,甚至会和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传统的评价方式逐渐制约了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他们的道德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有认知上。因此,这种对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的评价方式是不合理的,不能作为学校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合格职业道德的标准。第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没有形成体系,指标不细,使得部分教师存在师德失范现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当下,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部分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乏对学生道德教育的热情,从而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和育人功能。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中提出了新时代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内容,包括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等[17],结合新时代特点,加强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职业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其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职教师范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二,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让职教师范生在党课、形势与政策课中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创建良好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也离不开良好校园文化的创建。其一,营造育人氛围。学校可以结合当地职教文化和党史学习,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站、校报等平台展示职业教育中“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的先进事迹,开展红色职教史的宣传教育。其二,营造学术氛围。入学教育时可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帮助职教师范生建立专业认同,为四年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在校期间可结合教师节等关键节点组织职教师范生开展教师专题演讲、征文比赛,邀请优秀校友、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帮助职教师范生加深对职业教育和职教教师的认知,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产生职业自豪感。环境造就人生,通过多种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师德师风氛围,发挥榜样效应,为职教师范生未来走向教师岗位提供方向引领。只有从思想观念层面改变职教师范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他们科学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育人和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职教教师这一职业的准确认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所在,才能让他们增强职业认同感,从而坚定从教信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将个人的职业理想汇入职业教育目标。
所谓“合纵”,主要是指综合学校基本要素,有效形成育人合力,注重对职教师范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系统培养。所谓“连横”,主要是指“借力打力”,依托优势资源助推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落实。
综合来看,构成学校育人合力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直接取决于高校教师。考虑到职业道德教育在职教师范生培养方面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师自身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要明确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培养定位。在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待职业的态度、与学生的相处方式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工作,为学生树立典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职后培训力度,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教师生涯,使其常态化。二是学生。学生是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对象。要充分发挥职教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帮助他们更好的认知自我和职业,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完成从被动的受教育者向主动的自我教育者转变,自觉将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融入职业目标。三是课程。作为重要载体,课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职教师范生的课程内容应结合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特性,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合理设计教师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类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度,采取分级教学:通过教师教育类课程让职教师范生从知识层面了解职业道德的内容、规范与要求,引导他们开始对未来职业的思考;通过专业教育类课程让职教师范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在其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业兴趣和情感,建立职业认同感,专业理论知识是成为合格教师的前提;通过职业教育类课程深层次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意义,逐步坚定职业选择。通过各类课程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四是实践。实践是职教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深化职业道德认知,升华职业道德情感,实现职业道德的“知行合一”。首先,要让职教师范生走进中职校园、走上职校课堂,强化教师角色体验,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他们提高职业认知,了解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特点,切身感受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其次,要加强学校与政府、中职学校、企业等组织的协同联动,要深化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探索联合育人培养模式。通过校校共建、校企合作为职教师范生提供多种路径,让他们经历系统的专业教学、学生管理、实习实训等流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积累的实践经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以上育人合力,依托优势资源,帮助学生学会从认知、实践中进行反思,锤炼职业道德,实现职业道德认知、情感与行为的有机统一。
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推动职教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而且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对职教师范生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建立精细化的评价体系,将职业道德作为评价中的重要一维,不仅考查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查职业道德的各要素,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其一,优化制度,多元评价。评价的前提需要有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标准体系,多元主体、多维内容、多样方法考核职教师范生以及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职教师范生,在课程学习、教育实践、企业实习等多个环节应严把考核关,评价主体包括课程教师、中职校指导教师、实践基地带教教师等他评以及学生自评等,评价方法包括随堂表现、教育实践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实践报告撰写等,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时反馈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认知、实践中进行反思、提升。将评价结果与学生评优评先等各项奖励挂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正面培养职业道德。对于教师自身,将评价结果与年度考核、职务职称等相关联,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积极宣传践行职业道德的教师榜样,批评惩处道德失范现象,做到公正、公开,以评促改,以此鞭策教师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其二,加强监督,强化自律。完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助推教师以身作则、职教师范生根据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进行实践,强化自律意识,逐步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标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职业道德既是教师工作无形的精神力量,也是约束教师职业行为的规范标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前提下,通过全方位培养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学校要注重职教师范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其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职校教师,提高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进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