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组织嵌入对果农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

2023-01-25 17:04肖檬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6期

肖檬

摘 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为探究合作社对果农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基于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的视角,利用陜西省、河南省721个猕猴桃种植户的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合作组织嵌入对猕猴桃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政府宣传、同群效应对猕猴桃种植户是否参与合作社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谨慎性生产偏好的果农更愿意加入合作社;二是参与合作社有助于促进果农秸秆资源化处理行为;三是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进一步分析表明,男性、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高、耕地连片程度高的果农更倾向于将秸秆资源化利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即增强合作社示范、引导能力,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使用;提高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合作社内标准化生产制度,打造社内共同意识;对农户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鼓励果农之间的技术交流。

关键词:合作社参与;猕猴桃种植户;低碳生产;秸秆资源化利用;自选择;倾向得分匹配法(PSM)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6-0022-03

农业不但为人类的生存供应提供粮食供应,而且在碳平衡上还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对河南省和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样本户进行访谈调查过程中,课题组发现由于猕猴桃品种更新换代的速度快,而且桃树需要日常养护,果农需要经常对桃树进行剪枝处理。由于果农大规模种植猕猴桃,每年都有大量的猕猴桃树枝被果农采用了不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废弃或焚烧,特别是焚烧会产生大量农业温室气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合作社可通过标准化生产、内部监督、技术服务和集体惩罚等机制发挥作用。因而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组织,合作社天生具有组织优势,可以更好将农户动员起来,发挥组织功能,实现集体行动。因此,在乡村振兴和农业低碳发展转型中,合作社能否成为农业农村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组织是值得关注的话题。关于影响农民秸秆资源利用行为的因素,现有研究主要包括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环境意识、政策宣传、意愿和行为。在个人和家庭资源禀赋特征方面,学者们认为,性别、年龄、家庭规模、耕种面积、兼职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等都对农民的资源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尚燕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限制农户的逐利行为,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1]。关于合作社如何推进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从其他农业领域研究情况看,合作社可以在投入、过程和产出三个环节影响农户生产。对于前期投入和生产过程,陈吉平等指出,合作社发挥着信息推广传播、农业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功能,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营培训、标准化生产服务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宣传的重要媒介[2]。

鉴于此,本文基于陕西和河南两省721个猕猴桃种植户的微观调研的数据,以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这一生产方式为研究主体,使用PSM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合作组织嵌入对猕猴桃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以期为农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农业生产低碳转型实践提供参考。

一、理论分析与假说

果农在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研究发现果农主要有三方面的需求:农资费用节约需求、农业技术指导需求、农产品销售服务需求。而合作社也具备农业技术指导功能、农产品助销功能和农资费用节约功能,能够在这三个方面促进果农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

一是节约农资费用成本。合作社一般会提前与农资供应商签订订购合同,通过合约提前确定交易双方的身份以及交易价格,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农资供应问题。同时相比散户来说,合作社能凭借集体议价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获得生产设备,能够降低设备购买的成本。二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有学者认为组织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社员的生产技能及专业水平,可以调动成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社员的生产能力。然而农技推广机构未能有效地向果农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是秸秆资源化利用低的原因之一。如果合作社能为社员普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价值,帮助社员掌握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能提高社员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采纳度。三是拓宽农产品销售市场。合作社直接面对消费者,更了解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合作社能更充分地向消费者传递农产品质量信息,从而提高销售量。随着消费者有机绿色食品需求的增加,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可以提高农户销售利润,让果农有动力去采用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

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加入合作社能够促进猕猴桃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

二、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21年7—9月对陕西省、河南省猕猴桃种植户进行的实地问卷调研。一是选择猕猴桃主产区陕西眉县、周至县和河南西峡县作为样本县。二是依据分层抽样原理在样本县重点选择猕猴桃种植历史悠久、产业规模大的镇3—5个;三是每个镇选择根据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存在差异的4—8个村;四是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村内对农户进行随机调研。在保证样本数据广泛性和随机性的基础上,对样本进行选择,以此来研究合作组织嵌入与果农低碳生产行为之间的联系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800份,剔除无效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721份,问卷有效率90%。样本农户中陕西省425户、河南省296户。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是猕猴桃种植户使用秸秆进行资源回收的生产决策(以下简称“采用决策”),这是一个二元离散变量。根据赵连杰等人[3]的研究,对秸秆不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的行为的赋值为0,对秸秆进行资源回收利用的赋值为1。

2.核心解释变量。本文关注的是合作组织嵌入对猕猴桃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此选定合作社参与为核心解释变量。猕猴桃种植农户是否参与合作社为二元变量,参与赋值为1,未参与则赋值为0。在本研究中,样本户中有226户参与合作社,495户未参与合作社。

3.控制变量。根据已有研究成果,选取户主特征(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营特征(家庭收入、劳动力数量、自有耕地亩数、耕地连片程度、耕地距离)、风险偏好、政府宣传、同群效应、关系网络等16项指标作为控制变量。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的差异会对果农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但果农个人资源禀赋不足可以通过参加合作社集体行动来弥补。此外,果农的信息获取程度也是果农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要素,本文选定政府宣传次数、农户关系网络和同群效应来反映农户的信息获取程度。果农所属地生产设施完善程度同样也会对农户的回收决策产生影响,本文选取村庄道路交通情况来表征。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猕猴桃种植户合作社参与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

秸秆资源化生产行为决策Logit模型结果表明:合作社参与在1%的统计水平上对果农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如果农户加入合作社,其秸秆资源化利用采纳率将提升18%,即猕猴桃种植户加入合作社,会促进果农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可能原因是果农加入合作社之后社内集体购买秸秆粉碎机,满足农资费用节约需求;合作社专人指导使用,满足农业技术需求;猕猴桃生产有机环保质量认证,满足农产品销售需求。同时,合作社的日常宣传培训使果农意识到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提升猕猴桃的品质,而且环境效益好,促进了果农秸秆资源利用行为。

其他控制变量劳动力兼业情况、性别、受教育程度、政府宣传、同群效应、耕地连片程度对果农采纳秸秆资源化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能原因是果农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态保护意识越强,其能够认识到秸秆焚烧对人体的危害;政府宣传、同群效应等外力作用使果农重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认识到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果农的年龄对其秸秆资源利用行为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与年轻农户相比老年农户生产效率较低,加上学习能力较弱,对新的农业技术接受能力较差,所以更倾向于采用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二)基于PSM的影响净效应

在低碳生产行为方程中,实验组226个样本参与匹配;对照组损失13个样本,495个样本参与匹配,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匹配效果良好。利用3种不同匹配方法作用下的合作社参与对猕猴桃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虽然采用了多种匹配方法,但合作社的参与对猕猴桃生产者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基本相同,这表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实证结果显示,经过匹配后的ATT效应分别为0.354、0.409、0.387、0.406,均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从ATT结果来看,未参与合作社的果农的秸秆资源化行为的可能性为35.4%~40.9%;而果农在参与合作社后,其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概率为60.2%~60.9%,与未参加合作社的果农相比,他们参加合作社的概率提升了20%~24.8%。因此,实证结果表明,果农参加合作社对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有重要贡献。

(三)协变量平衡性检验

进行协变量平衡性检验,可以发现,匹配前的兼业情况、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风险偏好、同群效应、自有耕地亩数存在差异,但匹配后,所有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在10%左右,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本文使用的匹配方法最大程度地平衡了数据。

为检验样本组间系统差异在匹配后是否消除,本文对不同匹配方法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检验。结果为,匹配前样本的伪R2是0.081,在经不同方法匹配后,该值显著下降至0.031~0.003;在控制变量的联合性显著检验(P值)中,由匹配前的显著变为了匹配后的不显著,意味着匹配后的控制变量无法决定猕猴桃种植户是否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此外,似然比检验值、均值偏差、中位数偏差、B值均有大幅度下降,匹配后的B值最高下降至6.9%。综合以上结果可知,在倾向得分匹配后,样本匹配质量较好,样本系统偏差基本消除,证实了匹配结果的稳健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猕猴桃种植户秸秆资源化处理行为为例,基于陕西和河南两地721个猕猴桃种植户的村域调查数据,运用PSM模型,分析了合作组织嵌入对果农低碳生产行为的效应,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政府宣传、同群效应对猕猴桃种植户是否参与合作社有显著正向影响,风险偏好低的果农更愿意加入合作社进行生产经营。二是参与合作社对果农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合作社有助于果农秸秆资源化处理,平均处理效应为0.354。三是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进一步分析表明,男性、是兼业、较年轻、受教育水平较高、耕地连片程度高的果农更倾向于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

调研区位于猕猴桃主产区,果农环境意识高,在秸秆资源化利用过程中能积极进行秸秆回收利用,因此调研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增强合作社示范、引导能力,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使用。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重视优秀合作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尤其是对生产过程中采纳秸秆资源化生产技术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作社进行宣传,要普及绿色生产技术真正的社会效益。在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要发挥典型合作社的辐射作用,让农民看到参与合作社的好处,从而激发参与的积极性。第二,提高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能力,建立社内标准化生产制度。政府应敦促合作社统一实行合作社内标准化管理,在农资产品供应、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服务等环节注重生态保护需求,营造良好生态氛围,打造社内共同意识。此外,合作社还应加强与农业企业、市场以及当地政府的联系,促进多方合作,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及发展趋势,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最终才能精准向农户提供与市场发展相符合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对农户开展教育培训活動,为促进果农之间的技术交流搭建沟通平台,鼓励果农参与“农高会”,学习现代新技术,以提高果农环境风险认知、公共健康风险认知,降低其风险偏好。向农户普及加入合作社的益处,揭示传统农业方式的弊端,提高其对新事物及新技术的可接受度,提升其绿色技术采纳,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  尚燕,颜廷武,江鑫,等.公共信任对农户生产行为绿色化转变的影响——以秸秆资源化利用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4):181-191.

[2]  黄恒康,李江波,李娟,等.引领合作社走绿色有机路[J].江西农业,2017,(10):16-17.

[3]  赵连杰,南灵,李晓庆,等.环境公平感知、社会信任与农户低碳生产行为——以农膜、秸秆处理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12):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