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谢忠礼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并推动了当前高校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发展,基于慕课教学成为了新的教学模式并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在慕课背景之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线上教学或者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如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值得探索。
2018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讲话,将金课定义为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特征的本科课程[1],由此开展了课程改革的创新行动之一——金课建设。目前,学界对于金课的探索正处于从理念倡导到实践落实的过渡阶段,温病学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在培养中医学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面临新时代的教学改革与挑战,将温病学进一步打造成一门金课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1.1 传统课堂教学制约了温病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温病学作为经典课程中一门相对年轻又充满活力的课程,是中华民族长期与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多种发热性疾病做斗争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具有理论与临床的双重属性[2],知识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学好温病学,对完善中医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发及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出现,温病学理论指导并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效果得以验证并获得临床医生的首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亦推荐中医药尽早、全程参与传染病的治疗[3],这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温病学的兴趣与主动性,温病学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温病学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即以教材为中心,授课形式相对单一,考试答案标准化、固定化,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枯燥的理论讲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影响中医思维的建立。作为一门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温病学面临的挑战之一。因此,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经典、用经典”,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温病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1.2 慕课为温病学教学改革搭建新平台 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优质的课程资源,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展示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且免费向学生及大众开放,使文化得以传承与创新。慕课不仅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提升了高校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助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
慕课与传统课堂相比,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可在线学习,方式较为灵活。课程设计精巧,采用短小的视频讲解知识点,教学过程强调知识和思维的可视化和动态展示,以兴趣、需求为导向,使每个人都能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接受新知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知识传授过程由原来的课堂转到了课堂之外,学习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仍在课堂,但讨论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提出并作为主导,学习更有针对性,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多了且加深了,讨论的话题也更专业和广泛,使“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2个认知环节都得到了优化,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理念。
2019年初河南中医药大学率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放温病学在线课程,截止目前,在线学习人数突破1万人次,除河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外,涉及黑龙江、湖南等多所兄弟院校在校生及校外的中医爱好者,且获得了多数学生的好评, 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但是在慕课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存在差异,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刷视频、发水帖等行为;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不够,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与针对性;个别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慕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角色的转变不彻底,信息技术素养有待加强等。因此,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师生的共同挑战,如何在实践过程中真正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及学习能力,帮助教师转换角色并提高其课程实施能力是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3 金课建设是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新机遇 在我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学生从大学里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受益来源[1]。近几年教育部高教司将致力于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在内的5类金课,并大力推广这种混合式“金课”,倡导每个学校都应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混合式“金课”,因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更好地将网络学习资源与互动融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学思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线上教学席卷全国。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接触了线上教学模式并根据课程特性完成线上教学。同时,更加庞大的学生群体也体会到线上学习的丰富性,教学平台不仅进一步对线上课程进行完善,更在平台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河南中医药大学温病学课程因为之前已经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在线开放课程,所以面对突发而至的疫情,课程的开展稳步而有序,学生学习温病的兴趣空前浓厚,教学效果也较之前显著提高。既然学生学习需求高,又恰逢高校金课建设的好时代,将温病学打造成一门金课不仅与中医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密切相关,且与国家教育部推出的“双万计划”接轨,因此加强“金课”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
慕课平台不仅是国家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基础,也为温病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平台与方向,为日常教学安排及特殊时期教学提供了保障。作为中医经典课程之一,新发疫病促使温病学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的疾病防治体系,使学生真正能够师古而不泥古,学以致用,知行并进,所以金课建设势在必行。
2.1 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首先,由于目前温病学教材版本众多,在选择教材时应根据河南中医药大学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合理选择教材。其次,随着新发疫病的出现,教学内容也应当与时俱进。补充完善并更新微课视频内容,尤其是辅助性教学资源,如教学大纲、课程PPT、专题讲解、参考书籍、案例库、测试题库等,知行并进。最后,根据学生线上、线下的问题反馈,及时总结并梳理教学难点与热点,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2 探究教学方法 使教法与内容统一 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线上课程主要承载教学知识点讲解任务,线下的课堂讨论是知识内化的关键,也是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主要环节。因此,任课教师在线下课堂讨论时不仅仅要答疑解惑,更要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案例式、情景式、问题式学习及智慧课堂等教学方法,探讨不同教学内容的适宜教学方法,使教法与内容统一。
2.3 建设过硬的师资队伍 师资是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一支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均过硬的师资队伍是金课建设的保障。可采用线上或线下培训、国内访学、教学竞赛与开展教学研究等多种方式,从不同层面逐渐提高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及信息化教学水平,打造一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教育理念,掌握信息化技术及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师资队伍。
2.4 建全考核与评价体系 “金课”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控制课程质量,也有利于“金课”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线上测验、互动、讨论等形式,线下原文背诵与智慧课堂分组讨论等考核方式,期末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时、动态、综合考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反馈,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温病学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逐步有序推进,更需要教学团队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金课,不仅有助于推动经典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建设温病学混合式金课,也可以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改革与金课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