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璟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是各地疫情仍有分散性反弹,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仍然处于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与此同时,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预计2022 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1076 万,同比增加167 万人[1]。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牵动着千家万户,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促就业任务愈发加重。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做好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和教师研究的重点。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51.6%,在学总人数达4002 万人,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时代,大学生数量大幅增长,毕业生也逐年增长。2020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874 万,2021 年高校毕业生突破900 万人,预计2022 年毕业生将突破1000 万人。仅应届毕业生每年就比上年高出几十万,加之上一年未就业人员,以及受国外疫情影响归国人员等等急待就业人员规模日益庞大,就业形势严峻。
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伴随行业动态调整,部分去产能、去库存行业就业需求走弱。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企业用人计划减少,以及一些准备自主创业人员趋于求稳暂缓离职创业等等,岗位的收缩加剧了近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
疫情暴发以来,减少人员聚集一直是防止、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之一,线下招聘会、现场面试等传统招聘方式受时间空间等影响较多,各地各部门倡导纷纷推出“云就业”模式,各用人单位招聘也从线下逐步转为线上,由此给求职者带来新的挑战,诸如如何收集线上招聘信息、如何在没有了面对面亲历接触的情况下应对新型面试模式等等。
一是焦虑心态。长期以来,传统校园招聘是毕业生求职的主要途径,各个院校在招聘季均会举办大型招聘会、宣讲会,日常也会不定期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毕业生除了参加本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以外,还可参加各地部门举办的大型专场招聘会,随着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毕业生对能否参加招聘会产生疑虑,各地动态清零政策给线下招聘会能否举办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学生对毕业时能否及时就业产生担忧,进而影响求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求稳心态。在疫情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愈加青睐稳定的工作,很多毕业生把求职目标限制在大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想要一步到位获得一个“铁饭碗”,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情况激增,聚集的求职目标使得求职竞争更为激烈,在有限的招聘岗位下,必然有大量考试失利者,而其中一部分学生因自我定位偏差的同时又错过了一些中小企业的招聘,将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危险。
三是消极心态。高职学生除了存在普通大学生有的就业压力外,许多学生还存在消极心理,认为本科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自己作为高职学历学生,就业希望更加渺茫,由此对求职缺乏主动性,出现躺平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2020 年后的学生在日常学习、见习实习时因疫情影响发生延迟开学、学校封闭管理、学生线上网课学习、实地实践时间缩减等情况,辅导员面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就业精准疏导难度增加,尤其是学校在毕业季想要通过增加专场招聘会、辅导员想要最后指导学生如何增长面对面招聘技巧等临门一脚式的就业帮扶的难度加大。
尽快新冠疫情仍然存在,但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职学生在就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机遇。
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人民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取得了抗击新冠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习近平总书记2020 年9 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我们在抗疫斗争中取得的胜利极大的增强了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现阶段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伟大的抗疫精神也必将激励青年学生直面挑战,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2]。
尽管受疫情影响,一些外贸金融、实体零售、中小企业等受到打击,用工需求减少,就业压力增加,但随之而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的经济形态崭露头角,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线医疗、直播带货、线上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娱乐、智慧物料等等新经济形态带动促进了新的岗位需求,给学生就业提供了机遇。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从国家到地方不断出台各项保障规定,各地也纷纷相应落实政策,如2020 年3 月4 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指导推动各地各高校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开展网上就业服务、拓宽就业和升学渠道、强化就业困难帮扶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江苏省、山东省、陕西省等省份下发通知,加大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力度,今明两年,各地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原则上不低于招聘岗位总数的70%。2021 年8 月27 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2022 年初国家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通知》开展创业带动就业示范行动,力促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2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张莹司长强调2022年会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中小微企业先毕业生的就业举措,简化优化毕业生的就业手续,继续组织开展系列服务活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等,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就业指导工作绝非毕业年级学生的专项工作,这是一项贯穿于学生学业始终的一项长期工作,也不是一个辅导员或者“辅导员”一支队伍的工作,而是整个高校各部门所有老师的共同使命。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学校层面,高校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下的学生就业,保障学生就业数量和质量。教师层面,树立“三全育人”观念,人人都是就业工作的责任人,辅导员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排头兵,对学生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创业服务、困难帮扶等重点工作,专任教师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即将毕业的应届学生,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我国各行各业受疫情影响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做好政策宣讲,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面对不同的就业需求和就业目标,辅导员要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一对一、点对点、靶向帮扶,助力毕业生找到心仪的工作。针对非毕业年级的学生,辅导员要将就业指导融入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意味着持久战,面对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和境内疫情仍有散发的不确定性因素,防控工作还要坚持相当一段时间,加之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显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职业技能,提升学生干事创业的本领和信心。
提高学生自身对于就业工作的认识,就业不是简单的毕业前几天的投递简历,就业是自己安身立命的保障,也是建设社会国家的方式。一是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担当、奉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和勇于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专业课教师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实践,在专业课教育中融入抗疫精神的引导,使学生不畏困难勇于拼搏。二是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正确解读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岗位招聘政策,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将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鼓励引导学生到基层、到社区、到农村一线就业创业。三是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求职择业观念,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教师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下的就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动态、就业岗位变化,加强从职业宏观到具体岗位变化的研究,了解新形势、新业态、新的招牌方式对学生的新要求,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机遇,敢于争先。
就业的关键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核心是专业技能。从学生入校开始,将专业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的协同作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针对部分学生对自身高职学历不如本科、研究生学历的自卑心理,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实践教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实习实践,一方面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顶岗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安身立命的本领,另一方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增加学生实习就业留用率,提高就业质量。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云就业”逐渐成为就业的主渠道,要指导学生主动适应用人单位招聘模式的转变,从以往等待用人单位入校、参加线下招聘会,转变为积极参与线上各类招聘活动,提升学生线上应聘能力。
一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地政府、用人单位加大了线上招聘会这类形势,除了传统的春招、秋招,日常也不间断地有各类网上招聘启示,就业部门要不断关注掌握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智能挖掘适合本校学生的岗位,将适宜学生推出去。同时,学校层面要主动搭建线上招聘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招聘发布通道,优化流程,简化各类程序性手续,提供更加简洁的技术支持,将用人单位主动引进来,有效推动学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
二是,辅导员要对学生加强线上求职技巧的培训,指导学生结合自身需求,对各类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取舍,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始终保持学习的习惯和技能。指导学生制作适用于网上应聘的求职简历,开展线上模拟面试、线上备考培训等等,提高应聘成功率。全面提升远程服务效能,做好毕业生签约管理和指导。
同时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识别虚假信息,抵制欺诈诱惑,严防招聘陷阱,特别是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维权意识,切实保障学生利益。
及时关注最新就业政策,掌握了解学生就业动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求职意向、困境难点等情况,量身定制就业帮扶方案和措施,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少数民族学生、女生等重点学生群体的帮扶,利用学校、校友等资源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心理疏导、经济支持、岗位推荐等,在求职创业补贴申请、专业技能和成绩提升、就业指导等方面实施分类指导,开展一对一、点对点、靶向帮扶,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针对非毕业年级学生,加强在线指导,通过学习通、QQ 微信、腾讯会议等软件与学生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的职业选择困惑、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疏导就业心理问题等。针对毕业年级学生,做好周报、月报工作,建立“一生一档一策”的帮扶台账,对毕业未就业学生重点摸清未就业状况,了解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助力困难学生充分就业。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传统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单一手段,传统的课堂说教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就业指导的高要求,尤其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开展就业指导队伍交流与培训,举办辅导员、就业指导课教师、专业课老师的业务培训,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就业指导能力和水平更显重要,必须加强就业指导队伍自身建设,熟悉提升专业技能、实时把握行业动态、掌握新兴网络技能、获取传递最新政策,方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