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培养”和“三因”理念

2023-01-25 00:50叶美
成长 2022年12期
关键词:思政理念时代

叶美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1 “三培养”和“三因”理念的内涵

1.1 “三培养”的内涵

考察学习“三培养”的概念,首先要厘清“三培养”的来源。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1]这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凸显高校育人根本问题的本质特征和战略思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提出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把好培养目标的这个问题,就要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就要探求怎么实现目标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被放在了较为显著的位置。对于“如何培养人”有一系列的举措,如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规模和素质,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等都为“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

最后“为谁培养人”是根本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是其本质和初心所在,指明了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为谁培养人”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为家庭培养合格后代,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深刻阐释了“为谁培养人”的内涵。

1.2 “三因”理念的内涵

2016 年12 月,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即为“三因”理念。“三因”理念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

“因事而化”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具体现实与国家和民族的目标、方向结合起来;“因时而进”就是遵循时代发展潮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因势而新”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沿,将个人理想充分与国家理想融合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指导思政课更好地进步,引领思政课在新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培养”和“三因”理念都是从国家角度对思政课做出的重要判断和指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辩证关系。“三培养”从总体的、根本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向和根本性原则。“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怎么培养人”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向与原则,“为谁培养人”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三培养”用清晰的逻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三因”理念是从“事”“时”“势”三个方面推进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多地结合时事,阐释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更好发展,从本质任务、时代任务和战略任务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联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事而化”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三者共同服务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三因”理念也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总遵循和总方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必须用好这一精准有力的武器,不断促进思政课的发展。

2 实现三培养和“三因”理念的实践途径

2.1 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推进改革,习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地位。在世界各种思潮向中国涌来时,我们要增强意识形态教育,坚守意识形态高地。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动摇立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彻底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学校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把立德树人放在重要位置。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在党的领导下,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始终把人的道德修养摆在首位,做到不偏离、不歪曲,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要在党的领导下,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创造出适合各地区的思政课模式,促进思政课焕发出特色的光芒。

2.2 与时俱进,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

“三培养”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发展方向,“三因”理念具体地对应了新时代我国该如何推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有针对性。在崭新的时代,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性发展。要认真认清和明确形势,结合我国国情和世界发展趋势,立足于大环境去探索创新思政课的模式,顺应时代潮流,瞄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目标,把握方向,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新时代的青年身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在这个信息时代,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利用新媒体技术,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实现思政课的尽可能大的覆盖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要与时俱进,同时作为要被培养的时代青年,也要有时代眼光,要放眼世界,用全球化的思维,与时俱进,运用各种新媒体等去了解、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青年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接受知识的熏陶和感染,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实践,在时代的指引下,接受先进的正确的思想熏陶,与时俱进,不断创造和创新。

2.3 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讲好中国故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要与时俱进,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能忽略,要牢牢做好课堂教学,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首先,要提高课堂的有趣性和亲和力,避免枯燥的“读课本”,更多结合学生的生活有趣地讲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要更多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知识型的故事或者环节,在输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悟情感做到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上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着重加强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创新思政课,需要创新学术话语体系,编写新的教材体系,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和发展教学管理方法。不能一味地固守传统,要与时俱进,接受和运用新媒体时代的东西,将其融于思政课的教材和教学中去,还要结合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属于不同特点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在思政课过程中得到感悟与熏陶。

第二,要着眼身边,讲好校园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学校党委要按照党和国家的精神和部署全面落实高校工作。将“精彩故事”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体验感动中“化事”,高校要“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将中华传统文化融于其中,发挥故事的育人作用。校园故事是思政课有效进行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多重渠道收集校园故事,并可以多种方式宣传真实的校园故事,让学生在校园里也能感受到正能量的故事,从而受到熏陶。也可以将校园故事作为思政课上课教学的载体,从身边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讲好校园故事,讲好思政课。

3 坚持“三培养”,落实“三因”理念的现实价值

3.1 融合时代特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坚持“三培养”,落实“三因”理念引导高校要紧跟时代,融合时代特征,用时代眼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唯物史观指导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的原理,我国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创新地提出了“三培养”和“三因”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引领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三培养”和“三因”理念与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不同,是在明确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面临的形势变化所做出的调整。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点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表明了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体成员全方位得到发展,而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真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5]

坚持“三培养”,落实“三因”理念不仅仅是理论在新时代的再突破、再创新,也是结合新时代的新媒体新技术的发明创造。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线下教学的简单模式,也是适应了疫情的大环境变化下的创新与发展,真正实现了不限制时间、地点、人物的思政课学习和教学,有力促进了思政课的大迈步的向前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创新。这种实践创新也是对思政课创造过程中的引导,具有借鉴和激励意义。

3.2 有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式发展、精准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2012 年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才迎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繁荣发展时期。习总书记多次在正式场合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我国也召开了许多重要的活动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如群众路线教育等。而“三培养”和“三因”理念更是在这一时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式、精准式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与其他国家并不相同,要切实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相应的理念和措施,“三培养”和“三因”理念就是在新形势下我国提出的合理的理念,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式、精准式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三培养”和“三因”理念在新的时期也在不断适应和发展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很好地适应了新形势的发展,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征和任务。“三培养”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和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因”理念更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和措施,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形、更具体、更精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牢抓住“三培养”和“三因”理念,精准用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放在重要地位,如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是我国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三培养”和“三因”理念的提出有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式发展、精准式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我们要坚持“三培养”,落实“三因”,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课堂的主阵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理念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