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逻辑、核心意蕴和实践遵循

2023-01-25 00:11贾钢涛
新视野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历史

文/贾钢涛

历史自信是人民坚守信仰、坚持信念、坚定信心的历史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党史学习教育和深化党史研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强调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1]。一部百年党史,就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不断成长、淬炼,走向成熟的历史,就是党带领人民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号召全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2]

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渊源

“历史自信”作为一个重大命题,是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并着重阐释的。习近平同志特别注重党史学习,特别注重用党的历史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3],其要旨在于“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满怀信心地向前进”[4],汇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

(一)历史自信源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5]我们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就在于我们是用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就在于我们党始终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惨状,中国人民奋起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无论是农民阶级涌现出的杰出代表,还是资产阶级阵营中的有识之士,都提出诸多救国方案,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6]中国先进分子经过反复比较,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取得了近现代史上最伟大的变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而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跃进,都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次大变革。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二)历史自信源于始终坚持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无比辉煌灿烂的优秀文化,这是滋养、激荡我们党百年发展的文化基因,也是支撑、激励我们党继续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历史底蕴。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从文明的延续性和影响力来看,“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8]进入近代,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文明难以赓续的严重危机,但深植于广大民众心中的“中华民族不会亡”的信念和民族认同始终坚定,坚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9]。

中华民族最有理由坚定文化自信,最有理由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坚持古为今用,不忘本来,善于吸收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养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模范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吸收传统文化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吸收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胸怀,提出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带领人民实现了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三)历史自信源于党百年征程所创造的历史伟业

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提出许多治国方案,各种政治团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结果却是甚至连辛亥革命这样伟大的运动最后都失败了。长夜漫漫何时旦,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渴望寻找光明的曙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事实难道还不明显吗?”[10]“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11]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12]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14],“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16]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18]“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19]

二 正确认知历史、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20]这是我们党坚持正确党史观,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结果。

(一)正确认知历史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我们党具有向历史学习的光荣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汲取经验,获取前进的动力。党的百年奋斗取得了重大成就,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十条历史经验。从党史学习中,我们不但能深刻认识历史和人民对于“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还能坚定“四个自信”,永葆为民情怀,切实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为推进新时代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是正确历史认知的前提。一是要深刻认识到,一部百年党史,就是党带领人民矢志奋斗、砥砺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就是党带领人民改变民族和国家命运、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从满足温饱到实现小康再到走向共同富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人民。二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1]。经过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和实践,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国逐渐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代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2]三是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从革命、建设到改革,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参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3]通过深入系统党史学习,要在上述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坚定广大人民对党史的正确认知,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满怀信心地向前进。

(二)把握历史大势是历史自信的内在要求

历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尊重历史规律,就会付出历史的代价。真正做到历史自信,离不开对历史规律的认识,离不开对历史大势的把握。“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更好前进。”[24]我们党在百年实践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全民族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为建立新中国而顽强奋斗都是顺应时势、把握历史大势的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审时度势、果敢抉择,在领导人民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础上实现的。改革开放这一国策,是我们党对世界大势进行精准分析,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把握的结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历史大势的主动作为,“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5]

(三)增强历史主动是历史自信的根本目的

历史主动是历史主体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积极主动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历史自觉意识和精神特质。它主要表现为,勇于破解时代课题,敢于直面历史问题,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26]既考虑本国本民族发展又兼顾天下情怀谋世界大同。

能否掌握历史主动权,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事关亿万民生福祉。毛泽东和党中央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之时,针对朝鲜严重局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审时度势、果敢研判,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交织、世界风云动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斗争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27]从创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到实现高质量发展“解决卡脖子瓶颈”,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越是艰险越向前、善于把握历史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新的“赶考”之路越走越坚实。

三 坚定历史自信、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28]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应秉持的基本立场。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发出了“赶考”的动员令;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走好“赶考”路,答好人民满意的时代考卷。新时代的十年,党统筹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经历了党成立一百周年等三件大事,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性胜利。新征程再出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号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29]

(一)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0]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理论创新、理论创造的党,更是一个注重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党,从毛泽东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不懈探索。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成功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31]

领航中国这艘巍巍巨轮行稳致远,必须结合新的实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做到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及时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结合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特别要坚持好、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学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抓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方面下功夫,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下功夫,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理论武装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方面下功夫,着力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党史、悟原理、见行动、求实效,增强对历史大势的认知水平和历史主动的把握能力。要深刻领悟“六个必须坚持”,着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32]

(二)坚持目标导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近代以降,无论是洋务派的自强求富还是维新派的改良主张乃至孙中山的共和革命,都在试图为中国找到一条由近代化向现代化的道路。由于历史局限性,最后都折戟沉沙。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经过百年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奋勇向前、创造辉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3]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和实践经验,逐步走出的一条既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又迥异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心任务,标注新的奋斗目标,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要牢牢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发展机遇,充分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拓展的契机,积极应对世纪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叠加等复杂情况,统筹发展与安全,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要增强历史定力,保持历史清醒,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盲目悲观,聚精会神致力于解决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聚焦现阶段我们党的中心任务不动摇,牢牢把握“五个坚持”重大原则,坚定历史自信、主动作为,精准识变、主动求变、创新应变,提高应对变局、敢于斗争的综合能力,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三)坚持自我革命,发扬斗争精神,着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的“窑洞对”,标志我们党找到一条通过“人民监督政府”来破解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坚持追求真理、勇于修正错误、敢于自我革命、不断砥砺奋进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从实际出发,以正视问题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自觉推进自我革命,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全面从严治党,打出自我革命“组合拳”,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34]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35]我们党不但勇于斗争,具有不惧挑战的胆略和勇气,而且善于斗争,具有汇聚众力的智慧和耐心。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提出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历史清醒,迎接接踵而来的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记“三个务必”,保持历史耐心,迎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任务,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斗争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

(四)坚持胸怀天下,勇于历史担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具有心忧天下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发展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都能拥有幸福安宁的生活”。[36]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曾经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37]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做好自身的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奠定坚实基础,他深信 “到下世纪中叶,能够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38]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开始就矢志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无论在二战期间与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士一起抗击法西斯,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发展自身同时又兼济天下,提出了一系列反映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原创性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出独特的理论创见和人类关照。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聚力回答“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国际社会聚焦的大问题,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外交总体布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彰显大国担当;着眼人类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表明,团结合作、携手应对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才是破解全球性威胁的正确选择。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机遇,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世界人民,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坚持与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而奋斗。

(五)坚持人民至上,矢志团结奋斗,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一百年,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为人民利益接续奋斗的一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9]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继续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心任务,更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负人民重托,凝聚团结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气神,汇聚复兴中华的磅礴伟力,在“强起来”的过程中逐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终实现由“强起来”到“美起来”的人民期待。

坚定的历史自信是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底蕴。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把使命扛在肩上,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征程上,要继续“赶考”,坚定历史自信,从党的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的支持是我们党百年来历尽磨难而不悔、风雨无阻向前行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新征程撸起袖子加油干、挽起裤腿拼命干的最大底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深化历史自觉、增强历史主动,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铸就中华民族发展史新伟业。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历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