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探索

2023-01-24 11:49李明富刘引涛
教育与职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所有制办学校企

李明富 刘引涛

新时代混合所有制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创新发展的突破口。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印发的《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改革,推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在技术类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①。同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技术工艺革新、助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混合所有制办学可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精英”,助力区域内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是探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校企协同育人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理论。

一、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内涵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是在遵循职业教育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职业教育供给,调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实施多种办学形式的一种混合所有制形态。其办学模式分非营利和市场化两种模式,两者实施主体不同。非盈利办学模式主要以学校二级部门为主,市场化办学模式以企业或其他实施主体为主。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必须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结构、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岗位标准,实现“三教”改革与企业生产环节、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技术骨干业务能力提升、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等方面紧密结合,破解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办学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等融合应用问题,实现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二、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主体政策运用不到位

为推动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允许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多元办学格局,调动企业等社会资源的积极性,与职业院校共建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这一系列的政策都给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了发展空间,但各高职院校在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级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办学主体利用国家各项利好政策不到位、创新性开展育人工作不足等问题,在治理结构、产权确权、人事制度、基地运行、经费支配等方面尚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办学主体缺乏在多元化结构产权下统筹招生、教学、科研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制度设计。

(二)办学体系构建不完善

混合所有制办学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方式,目前其办学体系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系统的实践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资源建设、学生技能培养考核、教学团队组建、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组织方式、教师及员工激励考核、基地运行模式、组织架构等方面均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资产产权、人事权力、考核权限等划分不够明晰,主管部门尚未针对运行过程中办学主体的风险和学校的问责追责等问题建立容错机制。

(三)办学主体育人模式单一

对混合所有制办学而言,办学主体不同,其育人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当前各办学主体在教育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创新意识还不够强,课程体系与产业关联度有待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缺乏成果转化功能,工匠型师资队伍培养力度不够。授课方式、实验实训安排和课时分配方案等未能与产业新技术、企业岗位技能等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不到位,模块化知识组织链条不够连贯,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方式未充分融入企业岗位标准和规范,对过程性评价不够重视。

三、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模式

(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混合所有制办学主体要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共同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职业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空间,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生技能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无缝衔接。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素质、知识能力要求,依据对应岗位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并将课程体系分为专业通识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扩展模块,其中专业通识模块是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专业认同,提高其职业素养;专业核心模块是以岗位职业发展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扩展模块是学生根据未来岗位意向选择的课程,为其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共同开展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关键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既要满足教学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及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此提高课程资源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研究分析行业与产业、职业与岗位的关系,科学规划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将1+X证书制度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强化“岗课赛证”有机融通;建立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将社会服务项目和企业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建立面向行业、企业、社区及师生的共享课程资源平台。

(三)共同开展技能培养考核

混合所有制办学主体要建立由企业、院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三方协同的动态评价考核机制,要注重过程考核与总结考核相结合、素质考核和能力测试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综合评价。同时,在考核中引入企业真实工作项目的评价模式,将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评价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力、职业迁移力,强化其综合分析报告以及现场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激发混合所有制办学工作活力。

(四)共同组建教学创新团队

混合所有制办学通常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共同策划实训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实践教学的优势。校企共同制定教学团队管理办法,明确教学团队成员聘任、待遇、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共同制定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明确课时分配、企业教师的数量及师生配比、实验实训指导环节的课时比例;共同制定教学项目开发及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由校企双方组成的项目案例开发团队,将企业项目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丰富教学资源;制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的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

(五)共同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混合所有制办学要遵循“产权股份化、运行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坚持“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实现双赢”的原则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共同制定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融入实训基地建设,注重企业文化在实训基地中的氛围营造,丰富学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改善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并主导实训基地的运营管理,引进企业员工素质培训体系,建立工业生产与学生岗位技能训练相统一、相互依存的基地运行模式。企业要将人才培养纳入生产经营及发展规划,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任务。

四、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路径

(一)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形成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政策合力

校企需建立明晰的责权利管理制度,形成“一校一策”的合作机制,签订合作协议,约定资源投入,建立设立程序及退出程序;通过建立资产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等制度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实体办学育人功能;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主体必须在教学、专业、课程、基地建设等多层面建立共建、共管、共用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建立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容错机制,营造促进混合所有制办学良性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建设多元化、办学产权化和治理现代化三个维度探索育人模式。建立理事会机构,由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共同制定系列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广泛吸纳多方社会资源,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开放合作,共谋发展之路。

(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紧跟行业及产业发展形势,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人才培养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对专业的核心课程及课程项目案例等升级创新,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和前瞻性;重构和优化课程内容,重新归纳和剖析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使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匹配;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打造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到拓展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将企业实战项目和学生的技能项目训练紧密结合,将技能竞赛、考证培训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制定系列奖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三)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育训结合的实践项目

课程是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的核心,课程模块的开发既要注重专业发展方向,又要注重行业需求和特色。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可采用三段式培养模式:第一学年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进行培养,学生在学校进行公共文化课程学习,课程适当融入企业理念与文化,加强学生思想上的自我认知和革新;第二学年校企并重进行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践训练;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为主要培养机构,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感受真实工作环境,不具备到企业实践条件的学生可去实训基地进行实践训练。在企业实践中,应以企业的典型项目为载体,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并配有企业导师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专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应推动企业深度参与教学,从企业聘请技术能手、管理骨干、能工巧匠进入教师团队,建设集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学校教师要将“企业锻炼”模式转变为“企业历练”,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研发项目,明确教师企业实践时长与要求,使教师拥有真正的企业经历,切实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另外,可选拔具有丰富企业经历的优秀教师和能工巧匠共同培训教师,引导其参与企业培训、指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等,实现校企互惠互利。

(五)制定岗位标准,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培养“后备员工”

校企双方成立联合招生招工领导小组,学院和企业领导担任组长,共同研究制订《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施方案》。面向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技能鉴定、继续教育培训等服务,联合推行现场教学,联合实施校企双向管理,引导学生关注行业与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努力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承担科研和企业技术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承担的企业技术服务工作。校企共同制定岗位标准,分解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结合企业对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与职业能力推荐适配的实习岗位,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注释]

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委.关于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1558号)[Z].2019-09-25.

猜你喜欢
所有制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混合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