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梅
《四季之美》出自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所创作的随笔集《枕草子》,现被编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期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的三大才女之一,清少纳言的具体姓名已不可考证,清是其姓氏,少纳言是官名,是负责日本皇室中皇后及后妃生活起居的女官。《枕草子》是清少纳言记录自己在宫廷供职之时的生活随笔。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去评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还需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从《四季之美》这篇文章来看,清少纳言诗歌化的语言运用,对四季之美独特极致的观察视角,都值得我们为之赞叹并加以学习。
清少纳言出身于日本的中层贵族阶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期的清少纳言供职于日本皇室,见证了日本贵族阶级“高雅奢靡”的生活场景。《枕草子》的创作就是来源于清少纳言在这一人生阶段的所见所闻。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去评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还需要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枕草子》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清少纳言的出身以及宫廷生活的经历,让其在这部作品中对日本贵族阶级所谓“高雅”实则奢靡的生活进行了不遗余力的鼓吹和赞美。《枕草子》的题材多记叙日常的生活和景色,缺乏对于社会生活的真正审视和精神价值。
《枕草子》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虽然在《枕草子》出现之前,日本就出现过零星的日志体文学,但《枕草子》以其篇幅和内容成为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对日本散文类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枕草子》在展现宫廷生活之余,也有部分内容展现了当时日本社会等级差距的生活现状,抒发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清少纳言“冒首之句”的写作形式和以“简洁有力”著称于世的艺术风格,对于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这种独特的写作形式和艺术风格在《四季之美》这篇文章中就有非常典型的展现。
《四季之美》这篇随笔散文虽然结构层次分明、篇幅十分短小,但在时间和空间的塑造上具有鲜明的特色。这篇文章共分为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为突出的景色。在每一段的首句之中,作者又以“冒首之句”的写作形式概括和点出了不同季节景色最美时的时间段,可谓是言简意赅,颇有开门见山的大开大合的气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这种时空间的塑造,感受散文中的时空之美。
这首随笔性散文的题目取名为《四季之美》,那么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进行展现。其实作者写作时的结构层次设置的非常简单,既然是写四季之美,那么就要对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为突出的景色之美进行描写,这种简单明了的结构层次也与清少纳言灵感所致、自由抒发的随笔式写作形式有关,同时也表现了她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美好品格。
在春、夏、秋、冬这四个段落的首句,清少纳言使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进行描写,即“( )天最美是( )”。前面这个括号里分别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后面的括号里分别是“黎明、夜晚、黄昏、早晨”不同的时间段。这个句式使用的精妙之处有三:首先,这个句式总结和概括了后面要描写每个季节的特点,形成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对于读者而言一下子就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阅读;其次,将对于季节的描写转换到不同季节具有典型性的时间段里,在时空间的塑造之下形成了一种充满审美情趣的独特观察视角,体现了清少纳言作为女性作家更为细腻的情感体验;再次,四个段落的首句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了文章的节奏韵律,呈现出了回环往复的诗歌韵味。其实,从这篇文章的遣词造句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诗歌美的特点,《四季之美》就像是一首散文诗一样,节奏轻快,韵味十足。这与作者清少纳言本身就是日本和歌诗人的身份具有一定的关系。
清少纳言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塑造还体现在不同季节的细节描写之中。比如在夏天夜晚的描写当中,作者就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了月夜与暗夜的描写,甚至还进一步细化到了下着蒙蒙细雨的暗夜,在这样的夜晚那零落的萤火虫成了夏夜的点睛之笔。比如在秋天黄昏的描写当中,作者就描写了黄昏刚开始时夕阳斜照着西山刚下落下时的场景,和黄昏进入尾声、夜晚就要来临时的夕阳西沉的场景。比如在冬天的描写中,作者将冬日的清晨和中午时的场景进行了对比描写。清少纳言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和对比手法的使用,将时空间的塑造不着痕迹的融入到文章当中来,形成了一种宽阔优雅、视角宏达的广阔意境。
通过文章的仔细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清少纳言非常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和反衬自己所要赞美的景物,在时间节点的选择上也体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过渡性和流动性,使得文章呈现出清新自然、如流水般顺畅的特点。
动静结合是写景类文章惯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所谓动静结合就是将动态的事物与静态的景物相互结合,使得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深入人心,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1]动静结合是很多文学家常用的创作手法之一,对于提升文学作品的魅力具有突出的作用。结合《四季之美》的文本来看,其动静结合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春天景物的描写当中的动静结合。在这一部分当中,东方的天空是静态的,天空中飘着的云彩是动态的。就算是静态的描写,作者也通过彩色的精细刻画将天空展现的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油画一样,作者将东方的天空描绘成泛着一点鱼肚色的,其实在色彩使用的同时也暗含着比喻手法的使用,也就是东方的天空就像鱼肚子的颜色一样,这样的描写在生动形象之余更加方便读者的深入理解和体会。再来看动态描写,作者在简短的描写中运用的色彩描写和拟人描写。一个“染”字将太阳升起的过程写的充满着人性化的美感,一个“飘”字将彩云的肆意流动和自由自在描写的淋漓尽致。春天里的黎明时刻,太阳逐渐从海平面升起,天空先是泛起鱼肚白的颜色,接着又被染上微微的红色,更绝妙的是飘动的云彩也变成了红紫色的。在动静结合的描写中,一幅“黎明海上日出图”跃然纸上。
在描写夏天的段落当中,作者更是将动静结合的手法运用的出神入化。在晴朗的日子里,无数在暗夜中翩翩飞舞的萤火虫使得漆黑的暗夜变的“繁星点点”,在对比和反衬之下竟然比明亮的月色更加美丽,之所以会这样就是明亮的月色终归是静态的,而萤火虫飞舞的暗夜是极致静态与极致动态相互融合后的极致审美体验。这样还不算完,如果仅仅是这样描写那《四季之美》仅仅可算是一篇还不错的散文,作者通过对蒙蒙细雨夜晚的深化描写,将动静结合的极致之美推向了高潮。见多了晴朗夏夜里漫天的萤火虫,在雨夜里零星飞舞的萤火虫才更显得难能可贵,那朦胧的微光在迷蒙的细雨中就像是“画龙点睛”一般的存在,如果不是这零星的动态的萤火虫,夏天的雨夜不知道会丧失多少迷人的美感。
在描写秋天的段落当中,作者使用了和描写夏天时相似的手法,借用动物的动态帮助刻画静态的景物,不仅如此,这一段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体验还呈现出层层递进的特点。夕阳刚要落山时,先是归巢的乌鸦令作者动容;成群结队、比翼而飞的大雁更是让久居皇宫深院的作者感动不已;随着夕阳西下、夜晚开始来临,秋风扫落叶的声音、秋虫的鸣叫声让沉浸在秋日黄昏美景的作者身心无比舒畅。在时间推移的对比描写和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之中,作者对于自己情感变化和审美体验的感受进行了精准的描摹,细腻的将自己对秋天黄昏美景的喜爱与享受之意进行了充分的表达。
在描写冬天段落的部分,作者对冬日清晨的冷冽与温暖的炭火进行了描写,二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部分的描写当中,雪花洒满庭院的早晨是静态的,白霜铺满庭院的早晨也是静态的,在如此冷清肃杀的氛围之下,作者手中的一盆燃烧着的炭火是动态的,作者穿过走廊的行动是动态的。在动静结合的描写之下,作者对自己闲适的情感进行了直接的抒情,作者直言,寒冷的冬日清晨与手捧火盆的作者的闲适情感是多么的和谐,随着时间的推移,冬日的中午时分,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火盆里的炭火也燃尽了只剩下一堆白灰,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对冬天有了“有点扫兴”的感觉。两相对比之下,还是为了突出冬天清晨的独特美感。
《四季之美》在这样略带遗憾的“有点扫兴”的情感体验当中戛然而止,有一种盛极而衰、逐渐归于平静的阅读体验,细细品读这篇文章,会发现在此之前,作者一直处于极力抒发自身情感态度的状态之中,不管是动态描写还是静态描写,都毫不掩饰的抒发了自己对于四季美景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样的结尾在出人意料的同时,呈现了一种意犹未尽、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尾处这样的处理方式,与日本当时盛行的“宅寂”文化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季之美》虽然篇幅较短,但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诗歌一样的美感在统编版小学语言教材当中,是独树一帜的存在。除了时间和空间塑造、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四季之美》独特的语言形式也是在教学当中一个重点。每一个段落的四句“冒首之语”就像是四颗夺目璀璨的珍珠一样,将作者对于四季之美的独特感悟直截了当的点名并借此展开详细的描写。在四季的变换当中,清少纳言选取了四个季节最具有审美情趣的四个时间段进行刻画,描绘了“黎明海上日出春之图”“夜晚林中萤火夏之图”“黄昏倦鸟归林秋之图”和“清晨霜雪凌冽冬之图”,这四幅各具风味的图画,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之美,《四季之美》独特的语言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串珠并列式的语言形式。在文章的结构上,四句“冒首之语”和四不同的段落组成了并列的串珠,让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内容突出。《四季之美》没有常见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而是以一串并列段的形式排列组合,几个段落互不包含,各有侧重,有机统一,正如一串珍珠,不拖泥带水,干干净净地串成一串。这一串珍珠可以大小均匀,着墨平均;也可以大小随性,有详有略。[2]本文的四个自然段,就是有长有短,详略有致,正如大珠小珠和谐共生。
诗意的语言形式。清少纳言出身于文学世家,其父亲是日本著名的和歌诗人,她自己也是因为写作和歌的诗才而被选为皇室女官。《四季之美》随时随笔性散文作品,但却承袭了很多诗歌上的语言形式,每段首句使用相同的句式形成回环往复的诗歌效果。文章中多处使用重章叠句的“叠词”艺术,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比如第一段中的“一点儿一点儿”“红紫红紫”;第二段中的“漆黑漆黑”“翩翩”“蒙蒙”“一只两只”;第三段中的“点点”“急急匆匆”;第四段中的“熊熊”。每个季节都有很多典型事物,作者从自己的视角选择普通常见的,在寥寥数语间表现出其独特的韵味,表达出一种真挚细腻的情愫,诗意含蓄,清新隽永。这些语言正是情感的流泻,犹如珍珠的光泽,晶莹而不眩目,皎洁而不瑰丽,柔和中蕴含着娴静,熠熠中透着清幽。
抒情的语言形式。《四季之美》的景色描写美轮美奂,既得益于诗歌一样的语言形式,又得益于摆脱了诗歌形式规范对于详细刻画的束缚。在随笔散文的文体形式下,作者可以通过详细的形容,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对景物进行更多细节上的刻画,所以即使《四季之美》描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却能让读者感觉到是那么的细腻柔软,充满着独特的韵味。在文章中作者既有将情感融于景色当中的“情景交融”,也有自身情感的直接抒发。
语言是文章不可或缺的要素,语言的风格影响作品的风格,该文中独特的语言形式,带来了新的散文抒写范式,让我们在领略文字之美的同时感受四季独特的魅力,升华了审美和艺术感染力,也为同题材的散文创作树立了新的榜样。
清少纳言和她的《枕草子》不仅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的地位和影响。她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感想,记录了当时日本上层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内容,对于研究早期日本文学和生活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四季之美》是该著作中的很小的一个节选篇章,内容简短,语言清丽,通过对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景色的描述展现季节之美,意境优美,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审美的提升。《四季之美》延续了作品整体的风格但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地方,比如独特的时空营造、巧妙的动静结合以及多样的语言形式,这些都让该文章更加具有韵味和魅力,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为学生精神润养提供更多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