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职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2023-01-24 22:24张磊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12期
关键词:曲靖市省域育人

文 张磊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雷蕾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2022年8月20日,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支持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云南省曲靖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地位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也要求曲靖市精准寻求城市发展定位与高质量建设载体。《意见》提出要建设全省教育次中心,强调支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集聚区,打造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区域性职业教育联盟,为曲靖市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目前,曲靖市普通基础教育水平较高,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较大,但高等院校数量不多、规模不足,仅有4所,其中本科高等学校仅有1所,这与曲靖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协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曲靖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何科学规划曲靖市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构建职业教育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是充实和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问题。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背景分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一方面,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工匠摇篮”,也是“成长桥梁”,更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衔接,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需要高品质、高效能的职业教育。积极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战略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必然选择。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云南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1万亿元,年均增长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为壮大实体经济规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动产业强省建设,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共同印发了《云南省产业强省三年行动(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云南全省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支撑产业强省建设的作用持续增强”。曲靖市要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持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抢抓产业窗口期,推进补链强基、延链扩容、强链突破。职业教育根据产业布局和行业发展需要,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这一重要特征,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布局要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让供给结构进一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日益迫切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使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2022年是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实施产业倍增计划的关键之年。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势必要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优做强“对口升学”,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融合,提升培养专业人才的市场匹配度。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实践育人不仅是培养高职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更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过程。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完善产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不仅符合大力提升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更是为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的强力支撑。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路径选择

高职教育实践育人,要从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出发,明确高职教育实践育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索构建高职院校“三联四系五体”实践育人模式,进一步发挥高职教育实践育人价值,优化供给主体理念,丰富供给内容,拓展供给方式,夯实供给保障。

坚持“三向联动”,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打破固有思维,践行“三全育人”理念。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全员、全程、全方位三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索构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实践育人格局,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综合改革。通过创新“三向联动”育人格局,实现分层分类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大思政课”育人新体系。同时,积极协同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打破专业、院系、课程等壁垒,探索形成交叉式实践育人培养新形态。

从“大思政课”的视域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实践育人工作方案,打破固有思维界限,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思维向整体性的理论——实践思维转变。充分认识实践育人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牢牢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50%的要求,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变革。高职院校要勇于破除机制障碍,大胆重塑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实现由传统高教人才培养理念向知行合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化。

完善“四维协同”,全面提升实践育人实效。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一是健全高职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认定制度,让实践育人工作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中得到充分认可,让高职学生通过实践育人改革得到综合素养显著提升。二是健全纵向实践育人协调机制,使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有效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贯通从大一入学到就业创业的纵向实践育人培养体系。三是健全横向实践育人培育载体,充分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使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构建从课程、心理、文化、实践、管理等多方面的横向实践育人培育载体。

完善管理体系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不断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激励、考核等工作管理机制。成立学校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实践育人统筹推进中心,制定育人方案、实践体验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建立显性隐性、定性定量、个体团队等相结合的系统化实践育人指标体系,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系统化、整体性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高职院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实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院校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实践课程设计,实现差异化育人。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高职教育的共性特点出发,探索适合实践育人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和育人评价等多维度的差异化,结合专业发展的能力要求,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培育,推进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持续发展。

完善评价体系建设。一是构建多元评价标准,高职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实践的综合发展,进行全方面客观性的评价,包括道德品质、人文修养、专业技能等。二是探索针对性评价内容。高职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充分考虑个体的前期基础和成长变化空间,推动学生在自身纵向发展过程中的评价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

构建“五大内容”,凝聚实践育人强劲动力。构建师生共同体。在推动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高职教育可以有针对性培养面向副中心城市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构建师生共同体,探索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模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师生合作、共同成长的关系主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中以教师灌输的单向培养模式,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实践育人新体系。构建以高职院校为中心、教师与学生联动发力的共同体,实现育人力量、育人资源深度融合。

构建知识共同体。高职教育要结合学生学情特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构建具有区域副中心城市特色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针对专业、职业、行业等给予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优化教学设计,重组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师生协同合作,让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同时,以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将学以致用的职业知识产生协同效应,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引导学生在牢固掌握专业知识之际,反思专业课程与专业实践中的感悟,最终实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同完善,搭建提升高职教育实践育人的专业和职业教育知识的共同体。

构建课堂共同体。基于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人才需求,链接多方资源,构建共建共享育人平台。根据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不同,有效整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资源,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立足于学生需求,通过链接多方资源搭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协同育人平台,搭建“课堂共同体”协同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协同服务、协同创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满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高职教育实践育人需求。通过发挥专业教育作用,准确把握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差异性,主动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情景模拟、实训实操等开放式的实践体验,加深对专业知识理论的理解。同时,发挥校企协同作用,深度挖掘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教学育人功能,形成理论与实践并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育人特色,实现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深度融合培养,推动专业理论课、专业迁移素养和专业实操课协同形成实践课堂育人合力。把握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特点,主动融入互联网教育背景,开辟第三课堂网络育人新阵地,切实发挥新时代互联网第三课堂的育人功效。

构建能力共同体。根据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着眼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探索构建“能力共同体”,着力培养具备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提升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职业技术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以工匠精神为引领,提升高职学生内化学习能力,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等服务于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一线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发展能力,根据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规划,主动适应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相关企业积极开展合作,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协同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构建实践共同体。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院校要遵循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制定符合学生能力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要基于原有专业、集中各种优势、师资增强实训实践条件,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突出本土经济特色专业,将省域发展建设中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优化专业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打造学校专业教育实践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的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共建实践共同体。同时,立足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加强现代化职业实践基地的建设,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践场地,实行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解决专业知识与就业实际脱节的问题。借助企业力量与社会资源,搭建实习实践与职业教育的框架,促进职业教育朝实践化、产业化、终身化发展,切实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高质量实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曲靖市省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陈家榕副会长向曲靖市红十字会捐赠50万元疫情防控资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研究